内异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观察

2014-07-11 09:13徐巧燕傅宝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内异受孕率异位症

徐巧燕,傅宝君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山东 枣庄 277000)

我们自拟内异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58例,均为我院妇产科门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年龄24~52岁,平均34.5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4.4年;痛经程度为轻度15例,中度41例,重度94例;腹腔镜/剖腹手术确诊内异症 38例,症状及妇检结合B超临床诊断112例;合并子宫腺肌病45例,已婚不孕42例。对照组108例,年龄26~49岁,平均32.6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4.8年;痛经程度为轻度10例,中度32例,重度66例;腹腔镜/剖腹手术确诊内异症31例,症状及妇检结合B超临床诊断77例;合并子宫腺肌病36例,已婚不孕39例。两组年龄、病程和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发布《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①渐进性痛经;②经期少腹、腰骶不适,进行性加剧;③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④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⑤附件粘连包块伴结节感,输卵管通畅;⑥月经前后附件包块有明显大小变化。具有①②③之1项和④⑤⑥之1项结合B超检查,即可确诊。

痛经程度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计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计1分,腹痛明显计0.5分,坐卧不宁计1分,休克计2分,面色苍白计0.5分,冷汗淋漓计1分,四肢厥冷计1分,需卧床休息计1分,影响工作计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计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计0.5分,伴腰骶疼痛计0.5分,伴恶心呕吐计0.5分,伴肛门坠胀计0.5分,疼痛在1天以内计0.5分,疼痛每增加1天加0.5分。重度为积分14分以上,中度为积分8~13.5分,轻度为积分8分以下。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经前、经期下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挟有血块,块下痛减,肛门坠胀,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紫黯边尖有瘀斑,脉弦。

纳入标准: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配合治疗并在观察期内未使用其他相关药物,能按疗程完成用药并配合完成主要观察指标。

排除标准:合并子宫肌瘤,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辨证非气滞血瘀证。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内异胶囊(三七10g,生蒲黄10g,益母草30g,延胡索20g,制香附15g,升麻15g,蒲公英30g,补骨脂15g。由百信制药厂协助按制剂标准生产,每粒0.35g)6粒,每日3次,于每月经前7天开始服,连服20天。对照组用丹那唑200mg,自月经第1天开始服,每日3次,每日3次,持续服用3个月。两组均3个月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3个月评定疗效。

3 观察指标

痛经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月经周期、量、色、质的变化,伴随症状和舌、脉变化,妇科检查,盆腔B超检查。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痊愈:痛经积分恢复至0分,腹痛及其它症状(包括瘀血证候)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它症状(包括瘀血证候)好转。有效: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它症状好转,停药3月内症状不再加重。无效:腹痛及其它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治疗组治疗前(10.60±2.54)分、治疗后(3.58±3.42)分,对照组治疗前(10.46±2.56)分、治疗后(5.11±3.48)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时间:治疗组治疗前(3.46±1.26)天、治疗后(0.96±0.91)天,对照组治疗前后(3.83±1.25)天、治疗后(3.06±1.50)天,两组治疗后痛经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缩短更为明显。

两组受孕率:治疗组不孕42例中有22例受孕,受孕率52.38%;对照组不孕39例有19例受孕,受孕率48.72%。两组受孕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6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散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部,常于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为剧烈,持续至经后逐渐消退,但随月经周期而呈进行性加重,且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成正比。当异位内膜累及子宫直肠陷凹及子宫骶骨韧带时,多有性交疼痛和肛门坠胀感,经期尤甚。

西医手术治疗对于去除病灶虽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复发率仍高,半根治性手术3~5年后复发率为13%~40%,而其中25%需要两次手术,而且对轻度、中度及不孕患者,不能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西药的治疗是根据内异症为激素依赖性疾病的特点,用药物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1~2个环节造成假孕或假绝经,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有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及停药后月经来潮就复发的缺点,使多数患者不能坚持应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机为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不通而痛。内异症痛经往往是经下愈多愈痛,即 “离经之血”使新血无以归经,瘀血不能排出。治疗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内异胶囊方中三七、蒲黄、益母草活血止血,化瘀止痛。延胡索、制香附理气止痛以助化瘀。升麻、蒲公英清热解毒,使邪热除而瘀血化。补骨脂补肾固冲。药理研究证实,化瘀止血药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素(PGF2)活性和解痉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子宫微循环,从而改善子宫病理性痉挛,使痛经减轻和消除。因此,内异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效果较好,复发率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64-270.

猜你喜欢
内异受孕率异位症
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7至2017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特点及发展趋势
内异方抑制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缺氧及炎性微环境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其对术后患者受孕率的影响
内异康复片调控GPER-Ras-STAT3通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
40例宫角妊娠关注性刮宫和宫腔镜治疗后受孕率对比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干预对生育能力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