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对生防木霉菌株P3.9的影响

2014-07-11 10:00沈云玫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防菌枇杷

沈云玫等

摘要: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105株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对生防木霉菌株P3.9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抑制率 300%~39.9% 的菌株共5个,占供试菌株的4.8%;抑制率200%~29.9%的菌株共13个,占供试菌株的124%;抑制率100%~19.9%的菌株共45个,占供试菌株的42.9%;抑制率0%~9.9%的菌株共42个,占供试菌株的400%。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对P3.9生防木霉菌株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下,829%的供试菌株抑制率在0%~19.9%之间。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不影响P3.9生防木霉菌株在枇杷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关键词:枇杷;根际土壤真菌;抑菌作用;生防菌;定殖能力

中图分类号: S482.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06-02

收稿日期:2013-08-1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20100);红河学院博硕项目(编号:XJ1B0912);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红河学院硕士点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沈云玫(1980—),女,云南弥勒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及生态研究。E-mail:sym_biology2@126.com。

通信作者:鲁海菊,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亚热带植物真菌分类和真菌病害研究。E-mail:luhaiju2011@126.com。木霉(Trichoderma spp.)是真菌类中最有潜力的生防菌株[1],至少对18个属29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2],先后成功防治水稻纹枯病[3]、人参锈腐病[4]、番茄灰霉病[5]等植物病害,特别是在土传病害防治,如番茄枯萎病[6]防治方面,发挥出比化学农药更好优势。尽管如此,我国生物农药的应用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7],主要原因是防治效果不稳定,让生防菌株在植物根际成功定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向之一。植物根际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真菌是根际微生物的成员之一,与木霉同类,在空间、营养及小生境等生存环境方面,两者极其相似。根际土壤真菌自然与外来木霉菌株发生各种竞争关系,木霉在竞争中是否获胜,关系到木霉是否能在植物根际定殖成功。本试验研究1株分离自枇杷韧皮部组织中的木霉菌株P3.9是否会受到枇杷根际土壤真菌的强烈抑制,从而影响在枇杷根中的成功定殖。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菌株枇杷根际土壤真菌:从蒙自枇杷园区采集枇杷根际土壤,常规分离[8]获得。生防木霉菌株P3.9:从蒙自枇杷园区采集枇杷根腐病植株韧皮部,常规组织分离获得[8],经对峙培养发现对石榴干腐病病菌及枇杷根腐病病菌有极强的抑制效果。

1.1.2供试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 16 g、琼脂粉 20 g、蒸馏水1 000 mL。

1.2试验方法

1.2.1对峙培养将已分离纯化的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和生防木霉菌株P3.9在PDA平板培养基中28 ℃恒温扩大培养 5 d,采用对峙培养法[9],将各供试菌株在培养基同一半径周围用打孔器取直径为5 mm的菌丝块,同时接种于无菌PDA平板(直径90 mm)中,两接种点相距40 mm,以不接种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作为对照,设3次重复,在28 ℃条件下恒温培养,3 d后测定生防木霉菌株P3.9菌落直径,计算其生长抑制率。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存在的真菌属种对木霉生防菌株P3.9几乎无影响。此结论与燕嗣皇[10]等研究结果一致。云南蒙自枇杷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较丰富,共报道11个属24个种[11],其中,Absidia[12]、Acremonium[13]、Aspergillus[12]、Cladosporium[14]、Fusarium[15]、Penicillium[12]、Pythium[12]和Verticillium[16] 8个属是植物病原真菌,其属种对菌株P3.9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下,反过来,菌株P3.9对其是否有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据文献报道[10],较多的根际细菌对木霉生防菌产孢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木霉在根际主要受放线菌的抑制。生防木霉菌株P3.9是否能在枇杷根际土壤中成功定殖,有待于研究枇杷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是否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玮,穆常青,蒋细良,等. 木霉的孢子与土壤抑菌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2006,22(2):87-91.

[2]杨合同,唐文华,Ryder M.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 山东科学,1999,4(4):7-15,20.

[3]王国平,鲁书玲,郑必强,等. 内生真菌紫杉木霉ZJUF0986菌株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2009,25(1):30-34.

[4]周淑香,李小宇,张连学,等. 6株木霉菌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2010,26(增刊):69-72.

[5]朱廷恒,邢小平,孙顺娣.木霉T97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机制和温室防治试验[J]. 植物保护学报,2004,31(2):139-144.

[6]田连生,王伟华,石万龙,等. 木霉对尖镰孢菌的拮抗机制及生防效果研究[J]. 植物保护,2001,27(4):47-48.

[7]郭荣. 我国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1):124-127.

[8]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M].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4-125.

[9]刘治刚. 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的筛选[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9):114-115.

[10]燕嗣皇,吴石平,陆德清,等. 木霉生防菌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与互作[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1):40-46.

[11]杨若鹏,郑肖兰,田学军,等. 云南蒙自枇杷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J]. 2012,32(12):70-74.

[12]张中义,冷怀琼,张志铭,等. 植物病原真菌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9-517.

[13]郭云忠,孙广宇,高保卫,等. 套袋苹果黑点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3(3):23-26.

[14]张中义. 中国真菌志枝孢属黑星孢属梨孢属[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1-186.

[15]黄仲生,黄习军,杨玉茹,等. 京郊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初报[J]. 植物病理学报,1984,14(4):249-251.

[16]张锦秀,于彦一,袁振五. 茄子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人工免疫研究初报[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2(2):128-132.

摘要: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105株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对生防木霉菌株P3.9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抑制率 300%~39.9% 的菌株共5个,占供试菌株的4.8%;抑制率200%~29.9%的菌株共13个,占供试菌株的124%;抑制率100%~19.9%的菌株共45个,占供试菌株的42.9%;抑制率0%~9.9%的菌株共42个,占供试菌株的400%。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对P3.9生防木霉菌株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下,829%的供试菌株抑制率在0%~19.9%之间。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不影响P3.9生防木霉菌株在枇杷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关键词:枇杷;根际土壤真菌;抑菌作用;生防菌;定殖能力

中图分类号: S482.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06-02

收稿日期:2013-08-1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20100);红河学院博硕项目(编号:XJ1B0912);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红河学院硕士点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沈云玫(1980—),女,云南弥勒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及生态研究。E-mail:sym_biology2@126.com。

通信作者:鲁海菊,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亚热带植物真菌分类和真菌病害研究。E-mail:luhaiju2011@126.com。木霉(Trichoderma spp.)是真菌类中最有潜力的生防菌株[1],至少对18个属29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2],先后成功防治水稻纹枯病[3]、人参锈腐病[4]、番茄灰霉病[5]等植物病害,特别是在土传病害防治,如番茄枯萎病[6]防治方面,发挥出比化学农药更好优势。尽管如此,我国生物农药的应用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7],主要原因是防治效果不稳定,让生防菌株在植物根际成功定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向之一。植物根际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真菌是根际微生物的成员之一,与木霉同类,在空间、营养及小生境等生存环境方面,两者极其相似。根际土壤真菌自然与外来木霉菌株发生各种竞争关系,木霉在竞争中是否获胜,关系到木霉是否能在植物根际定殖成功。本试验研究1株分离自枇杷韧皮部组织中的木霉菌株P3.9是否会受到枇杷根际土壤真菌的强烈抑制,从而影响在枇杷根中的成功定殖。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菌株枇杷根际土壤真菌:从蒙自枇杷园区采集枇杷根际土壤,常规分离[8]获得。生防木霉菌株P3.9:从蒙自枇杷园区采集枇杷根腐病植株韧皮部,常规组织分离获得[8],经对峙培养发现对石榴干腐病病菌及枇杷根腐病病菌有极强的抑制效果。

1.1.2供试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 16 g、琼脂粉 20 g、蒸馏水1 000 mL。

1.2试验方法

1.2.1对峙培养将已分离纯化的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和生防木霉菌株P3.9在PDA平板培养基中28 ℃恒温扩大培养 5 d,采用对峙培养法[9],将各供试菌株在培养基同一半径周围用打孔器取直径为5 mm的菌丝块,同时接种于无菌PDA平板(直径90 mm)中,两接种点相距40 mm,以不接种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作为对照,设3次重复,在28 ℃条件下恒温培养,3 d后测定生防木霉菌株P3.9菌落直径,计算其生长抑制率。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存在的真菌属种对木霉生防菌株P3.9几乎无影响。此结论与燕嗣皇[10]等研究结果一致。云南蒙自枇杷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较丰富,共报道11个属24个种[11],其中,Absidia[12]、Acremonium[13]、Aspergillus[12]、Cladosporium[14]、Fusarium[15]、Penicillium[12]、Pythium[12]和Verticillium[16] 8个属是植物病原真菌,其属种对菌株P3.9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下,反过来,菌株P3.9对其是否有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据文献报道[10],较多的根际细菌对木霉生防菌产孢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木霉在根际主要受放线菌的抑制。生防木霉菌株P3.9是否能在枇杷根际土壤中成功定殖,有待于研究枇杷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是否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玮,穆常青,蒋细良,等. 木霉的孢子与土壤抑菌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2006,22(2):87-91.

[2]杨合同,唐文华,Ryder M.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 山东科学,1999,4(4):7-15,20.

[3]王国平,鲁书玲,郑必强,等. 内生真菌紫杉木霉ZJUF0986菌株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2009,25(1):30-34.

[4]周淑香,李小宇,张连学,等. 6株木霉菌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2010,26(增刊):69-72.

[5]朱廷恒,邢小平,孙顺娣.木霉T97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机制和温室防治试验[J]. 植物保护学报,2004,31(2):139-144.

[6]田连生,王伟华,石万龙,等. 木霉对尖镰孢菌的拮抗机制及生防效果研究[J]. 植物保护,2001,27(4):47-48.

[7]郭荣. 我国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1):124-127.

[8]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M].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4-125.

[9]刘治刚. 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的筛选[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9):114-115.

[10]燕嗣皇,吴石平,陆德清,等. 木霉生防菌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与互作[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1):40-46.

[11]杨若鹏,郑肖兰,田学军,等. 云南蒙自枇杷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J]. 2012,32(12):70-74.

[12]张中义,冷怀琼,张志铭,等. 植物病原真菌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9-517.

[13]郭云忠,孙广宇,高保卫,等. 套袋苹果黑点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3(3):23-26.

[14]张中义. 中国真菌志枝孢属黑星孢属梨孢属[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1-186.

[15]黄仲生,黄习军,杨玉茹,等. 京郊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初报[J]. 植物病理学报,1984,14(4):249-251.

[16]张锦秀,于彦一,袁振五. 茄子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人工免疫研究初报[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2(2):128-132.

摘要: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105株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对生防木霉菌株P3.9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抑制率 300%~39.9% 的菌株共5个,占供试菌株的4.8%;抑制率200%~29.9%的菌株共13个,占供试菌株的124%;抑制率100%~19.9%的菌株共45个,占供试菌株的42.9%;抑制率0%~9.9%的菌株共42个,占供试菌株的400%。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对P3.9生防木霉菌株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下,829%的供试菌株抑制率在0%~19.9%之间。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不影响P3.9生防木霉菌株在枇杷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关键词:枇杷;根际土壤真菌;抑菌作用;生防菌;定殖能力

中图分类号: S482.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06-02

收稿日期:2013-08-1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20100);红河学院博硕项目(编号:XJ1B0912);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红河学院硕士点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沈云玫(1980—),女,云南弥勒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及生态研究。E-mail:sym_biology2@126.com。

通信作者:鲁海菊,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亚热带植物真菌分类和真菌病害研究。E-mail:luhaiju2011@126.com。木霉(Trichoderma spp.)是真菌类中最有潜力的生防菌株[1],至少对18个属29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2],先后成功防治水稻纹枯病[3]、人参锈腐病[4]、番茄灰霉病[5]等植物病害,特别是在土传病害防治,如番茄枯萎病[6]防治方面,发挥出比化学农药更好优势。尽管如此,我国生物农药的应用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7],主要原因是防治效果不稳定,让生防菌株在植物根际成功定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向之一。植物根际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真菌是根际微生物的成员之一,与木霉同类,在空间、营养及小生境等生存环境方面,两者极其相似。根际土壤真菌自然与外来木霉菌株发生各种竞争关系,木霉在竞争中是否获胜,关系到木霉是否能在植物根际定殖成功。本试验研究1株分离自枇杷韧皮部组织中的木霉菌株P3.9是否会受到枇杷根际土壤真菌的强烈抑制,从而影响在枇杷根中的成功定殖。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菌株枇杷根际土壤真菌:从蒙自枇杷园区采集枇杷根际土壤,常规分离[8]获得。生防木霉菌株P3.9:从蒙自枇杷园区采集枇杷根腐病植株韧皮部,常规组织分离获得[8],经对峙培养发现对石榴干腐病病菌及枇杷根腐病病菌有极强的抑制效果。

1.1.2供试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 16 g、琼脂粉 20 g、蒸馏水1 000 mL。

1.2试验方法

1.2.1对峙培养将已分离纯化的枇杷根际土壤真菌和生防木霉菌株P3.9在PDA平板培养基中28 ℃恒温扩大培养 5 d,采用对峙培养法[9],将各供试菌株在培养基同一半径周围用打孔器取直径为5 mm的菌丝块,同时接种于无菌PDA平板(直径90 mm)中,两接种点相距40 mm,以不接种枇杷根际土壤真菌菌株作为对照,设3次重复,在28 ℃条件下恒温培养,3 d后测定生防木霉菌株P3.9菌落直径,计算其生长抑制率。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存在的真菌属种对木霉生防菌株P3.9几乎无影响。此结论与燕嗣皇[10]等研究结果一致。云南蒙自枇杷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较丰富,共报道11个属24个种[11],其中,Absidia[12]、Acremonium[13]、Aspergillus[12]、Cladosporium[14]、Fusarium[15]、Penicillium[12]、Pythium[12]和Verticillium[16] 8个属是植物病原真菌,其属种对菌株P3.9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下,反过来,菌株P3.9对其是否有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据文献报道[10],较多的根际细菌对木霉生防菌产孢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木霉在根际主要受放线菌的抑制。生防木霉菌株P3.9是否能在枇杷根际土壤中成功定殖,有待于研究枇杷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是否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玮,穆常青,蒋细良,等. 木霉的孢子与土壤抑菌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2006,22(2):87-91.

[2]杨合同,唐文华,Ryder M.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 山东科学,1999,4(4):7-15,20.

[3]王国平,鲁书玲,郑必强,等. 内生真菌紫杉木霉ZJUF0986菌株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2009,25(1):30-34.

[4]周淑香,李小宇,张连学,等. 6株木霉菌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2010,26(增刊):69-72.

[5]朱廷恒,邢小平,孙顺娣.木霉T97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机制和温室防治试验[J]. 植物保护学报,2004,31(2):139-144.

[6]田连生,王伟华,石万龙,等. 木霉对尖镰孢菌的拮抗机制及生防效果研究[J]. 植物保护,2001,27(4):47-48.

[7]郭荣. 我国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1):124-127.

[8]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M].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4-125.

[9]刘治刚. 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的筛选[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9):114-115.

[10]燕嗣皇,吴石平,陆德清,等. 木霉生防菌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与互作[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1):40-46.

[11]杨若鹏,郑肖兰,田学军,等. 云南蒙自枇杷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J]. 2012,32(12):70-74.

[12]张中义,冷怀琼,张志铭,等. 植物病原真菌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9-517.

[13]郭云忠,孙广宇,高保卫,等. 套袋苹果黑点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3(3):23-26.

[14]张中义. 中国真菌志枝孢属黑星孢属梨孢属[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1-186.

[15]黄仲生,黄习军,杨玉茹,等. 京郊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初报[J]. 植物病理学报,1984,14(4):249-251.

[16]张锦秀,于彦一,袁振五. 茄子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人工免疫研究初报[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2(2):128-132.

猜你喜欢
生防菌枇杷
2株有效抑制剑麻斑马纹病菌的生防细菌鉴定
枇杷
五月枇杷黄似橘
枇杷
夏月枇杷黄
枇杷糖浆
槟榔科学研究近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