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竞技运动异化现象的两面性

2014-07-12 05:32姬上兵翟国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商业化职业化异化

姬上兵,翟国强

(1.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22;2.洛阳师范学院公体部,河南洛阳47102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直以来,竞技运动异化现象被众多学者认为是阻碍竞技运动发展的障碍,仅仅具有负面作用,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竞技运动异化的某些现象并非皆是反面的、消极的,有时候某些竞技运动异化现象也会促成正面的、积极的社会影响,本文针对竞技运动异化现象及其两面性进行细致地研究,以求全面正视竞技运动异化现象的本来面目,为解决竞技运动异化问题和丰富竞技运动异化理论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国内外与竞技运动相关的具体的异化现象;国内外与竞技运动异化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中国体育报、中国体育学术网、中国期刊网和有关竞技运动异化问题的著作进行了查阅,了解到了大量有关竞技运动异化的现象和问题,以此作为研究的文献资料和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制定和发放调查问卷对参与竞技运动的有关人士(教练、运动员、体育官员、体育专家、体育学者等)进行民意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3份,有效问卷139份,有效率为97.2%.

2.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进行了常规的数理统计与处理,本文中的调查数据均用百分比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界定与分类

3.1.1 界定

竞技运动异化现象是指在竞技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异化的外部形态和内在联系.诸如政治干预、竞技运动的职业化与商业化、种族歧视、竞技运动暴力、非人道的训练与比赛、兴奋剂的使用、变性手术等现象.在这些异化现象当中有的存在着两面性,即积极性异化现象和消极性异化现象.周爱光[1]认为,消极性异化现象是指“通过异化结构使运动者和运动相关者的人格丧失,并阻碍竞技运动发展的异化现象”.积极性异化现象是指“通过异化结构使运动者和运动相关者的人格更加完善,并推动竞技运动向前发展的异化现象是积极性异化现象”.

通俗地讲,竞技运动积极性异化现象是指在竞技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竞技运动具有推动作用并有利于竞技运动向前发展和能够促使与竞技运动有关者的人格良性发展的现象,如积极的正面的政治干预、适度的商业化操作等;而竞技运动消极性异化现象则是那些对竞技运动具有阻碍作用和能够使与竞技运动有关者的人格受到不良影响的现象,如,过度商业化和职业化、服用兴奋剂等.

3.1.2 分类

根据竞技运动异化现象对竞技运动和参与者所产生的积极性或消极性影响的不同,我们把竞技运动异化现象分为含有积极性的异化现象和纯粹消极性的异化现象两大类(见表1).

表1 竞技运动异化现象分类

表1中所列举的4种含有积极性的异化现象只是说明该异化现象具有明显的两面性,所包含的内容并非全部是积极性的,后文将针对上述4种异化现象进行逐一论述,而另外所列举的6种纯粹消极性的异化现象不在本论述之列.

3.2 竞技运动异化现象及其两面性

3.2.1 政治干预

竞技运动中的政治干预是指通过政治手段影响竞技运动,从而达到一定政治目的的异化现象.众多学者认为,纯粹的竞技运动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国际性的纯粹的竞技运动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国际性的竞技运动过程中,往往参杂着各种政治因素、经济利益和民族利益等.

政治在社会活动中对其它社会活动有着引导、限制、服务等功能,因此,政治对竞技运动的影响也是必然的,而且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所以要谈竞技运动就必然要谈政治,要揭示竞技运动的异化现象,就必然要考虑政治因素.“基拉宁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8年间,发现他所遇到的95%的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萨马兰奇说他每天处理的问题90%是政治问题,而体育问题只占10%.因为这个世界是由政治家统治的,而不是体育家统治的.”[2]“人类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便开始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中枢调控作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结合、相互服务、冲突、对抗)日益密切,出现了体育运动进一步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向政治靠拢的现象.……体育对政治也可以产生强烈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4]

由此可见,政治干预问题是竞技运动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反映了政治对于竞技运动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利器的事实.一方面,政治干预有利于竞技运动的发展和竞赛者的人格完善,即在一定范围、时间和区域内,政治对竞技运动的引导、推动、发展和对激励参赛者的高昂斗志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政府加大竞技运动投入力度;适度的奖励机制;政府出资建设体育设施;利用竞技比赛进行国际友好交流等.

另一方面,政治又限制了竞技运动的发展和进步.在特殊条件下,政治对竞技运动也起到一定的阻碍、限制和抵制等反作用,例如,1936年,希特勒把柏林的奥运会变成了日耳曼纳粹分子的宣传表演会,作为对纳粹的让步,美国队从4×100米接力赛中换下了两名犹太族短跑选手;1956年,由于苏伊士运河战争,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了奥运会;198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拒绝参加在韩国汉城举办的第24届奥运会;我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首先废除了体育制度,这样就更谈不上竞技运动的开展了,这是当时政治思想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认为体育无益于国家的发展,最终造成我国竞技水平和体育理论的研究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局面.上述各种实例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政治干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某一政体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措施,调查结果显示:民众认同百分比为94.6%(见表2).

表2 竞技运动异化现象产生原因的民众认同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列)

3.2.2 竞技运动职业化及其两面性

竞技运动职业化是指在竞技运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竞技运动商业化的步伐,逐渐产生了专职竞技运动行业的现象.该现象对竞技运动而言,存在着两种结果.

积极性作用.其一,由于竞技运动的职业化,某些优秀的运动员在某一运动领域倾尽毕生精力,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运动记录也不断被刷新,人类的运动极限也不断被突破,同时,也创造出了可歌可泣的竞技运动精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精神也成为追梦者的精神食粮和动力源泉;其二,竞技运动职业化让运动魅力更加撼人、更加精彩,从而为欣赏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并有力地推动了竞技运动商业化的发展,在竞技运动过程中创造出各种商机,包括电视转播权、广告、与运动有关的各类商品等;其三,竞技运动职业化为创造冠军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旦夺冠,运动员及其所属的国家将被荣誉的光环笼罩,提升了运动员和国家的形象;其四,在运动器材、运动服装等方面也会促进相应的技术革新.

消极性作用.其一,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竞技运动职业化走向了极致,走向了过度职业化的道路,从而加剧了竞技运动异化程度,也成了竞技运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二,由于部分职业运动员存有“物化”心理,其参与竞技运动的参与意识、参与目的转变为金牌和优异成绩背后的丰厚奖金与报酬,这样,竞技运动便成了他们的生存线,也成了他们的生存工具,于是,作为谋生的手段代替了生命质量的流泄,在一系列疲于奔命的比赛中竞技运动的快感和美感荡然无存,他们成了“单面度的人”[5],最终成了物质利益的俘虏而失去了人的正常属性;其三,竞技运动过度职业化给竞技运动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异化现象,如,为获得金牌而服用兴奋剂、贿赂裁判致使进一步出现“暗箱”事件和“黑旗”“黑哨”以及各种非人道的训练等异化了的现象.

竞技运动职业化是竞技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通过调查与分析,上述由竞技运动职业化所引发的种种消极性的异化现象,究其根源,不在于劳动分工而形成的职业化道路,而是出于商业化的过分刺激和奖励机制过于诱惑之因,以至于造成了某些参赛者养成了严重的物欲心理,参赛目的变成了唯利是图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参赛者以金钱利益为目的的认同百分比是98.2%(见表2),所以,正常的职业化在产生积极影响的背后,出现了“度”的失衡,为此,仍然要继续呼吁——淡化重奖机制、降低商业刺激.

3.2.3 竞技运动商业化及其两面性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社会经济实现了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的转型变革,竞技运动走向了职业化和商业化道路,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实现了飞速的跨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时,竞技运动商业化也使得竞技运动充满活力,例如,我国乒乓球队就是通过乒乓球联赛很好地利用了商业化的运行机制,这样不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获得了一定的资金回报,他们在乒乓球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归属于他们所走的商业化道路;再如,足球运动与各大企业相联合,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联赛使其走出了经济运行不良的困境.

事实上,西方国家在竞技运动上早已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商者把广告、商品、纪念品等商业元素渗透到竞技运动的众多环节中,从中获得丰厚利润,而竞技运动一方利用赞助、冠名等手段获得了经济上的支撑.他们在商业化的路径下实现了“共赢”.例如,仅1993年至1996年,奥运会商业开发就获得25亿美元,国际奥委会由此也变得财大气粗;第23届奥运会上,主办者把火炬接力跑卖掉了,每跑1 km卖3000美元;1996年奥运会,精心设计的奥林匹克公园铺上一层砖,在每块砖上刻名字和手印为35美元,奥运会结束后所有用品大拍卖,组委会还在能想到的任何一件商品上都贴上了五环标志,连汉堡包也不放过,最终使本届奥运会标志产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商业化的参与使其创造出了120亿美元的产值,超过了大部分参赛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国际奥委会也获益匪浅.

竞技运动本来是较为简单的社会化活动,但过度商业化打破了竞技运动背后的那种宁静,使得竞技运动成为企业家、商人等有利可图的工具,所以过度的商业化操作把竞技运动变为复杂的社会化活动.由于商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致使竞技运动中商业化呈现过度化,因此,竞技运动除了具有原来人们所期望的价值、功能和意义外,它还变相地成了商人们的盈利工具.[6]

例如,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出资4.56亿美元买下本届奥运会电视独家转播权的美国全美广播公司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竟在奥运会赛程安排上做起手脚(本届奥运会的马拉松线路由于该公司的转播需要而改成了坡度极陡、有无数上下坡的名胜古迹多的区域),致使本届的马拉松路线被称为“历史上最恶劣的马拉松线路”,使运动员的身体消耗达到了极点,这对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摧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多地收取巨额广告费(每30 s广告收费50万美元).由此可见,商人们在运动员的利益与金钱效益之间的天平上,考虑更多的是后者,当商业利益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时,竞技运动的价值及运动员的利益就会成为牺牲的对象,当商业利益的法码在竞技运动的天平上超重时,即过度商业化时,就会严重干扰竞技运动的正常状态,并与竞技运动精神发生剧烈冲突,给竞技运动带来巨大的威胁,成为纯粹的消极性竞技运动异化现象之一.

综上所述,竞技运动职业化与商业化在竞技运动过程中紧密相连,相互交织,它们既推动着竞技运动的向前发展,又成为竞技运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其中竞技运动商业化的积极性表现在:给竞技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继而推动了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型运动会有利于举办地经济的良性连带效应;合理的、适度的商业化操作能够实现“双赢”“共赢”效果.消极性主要表现在:过度商业化既能打破竞技运动的正常秩序,还能损害到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容易使参与者滋生“物化”心理;过度地追求利润导致更多的其它消极性竞技运动异化现象的产生,如,队员使用兴奋剂、体育官员收受贿赂、各种“暗箱操作”、竞技运动暴力、非人道的比赛等.

3.2.4 参与权问题及其两面性

参与权的异化是指由于某种政治、功利、政策倾斜等原因而剥夺了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参与竞技运动的权力和机会.该现象致使那些准备了很长时间甚至是毕生精力都想参加竞技运动的运动员失去了比赛机会.例如,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国际奥委会,台湾抵制了奥运会;1960年,南朝鲜进入奥运会,北朝鲜宣布退出;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奥委会的147个会员中,有66个成员和10多个国家的50多个单项协会未参加比赛,以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在1990年亚运会上,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已经进入北京的伊拉克代表团被驱逐出境.不管上述林林总总的事件有何原因,但从参与的角度来看,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由于政治干涉使经过艰辛备战的运动员们盼望参加国际大赛的理想破灭了,运动员们成了政治利益的牺牲品,他们参与竞技运动的权力和机会被异化掉了.

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观点.站在竞技运动的角度,参与权的丧失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无情的精神打击,甚至让其遗憾终生,同时,由于政治干预原因,致使竞技运动受到了严重冲击,如,第22届奥运会的竞技水平大打折扣,特别是田径、游泳等项目的竞赛成绩无法反映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在某些项目的裁判问题上也引发了纷争,战争再次对象征和平、友谊的奥林匹克运动造成了巨大伤害;但是站在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却赢得了某种利益,如,中国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驱逐伊拉克代表队等事件,都是为了表达对侵略者的不满所做的抗议,以求营造国际声势和赢得国家利益(认同百分比为97.4%,见表2)或民族利益(认同百分比为80.3%,见表2).

因此,在考虑参与权异化问题的两面性时,我们根据民意调查和分析现况认为:参赛权异化的积极作用在于——获得国际声势,以求正义之声;消极性作用在于——侵犯了竞技者的比赛权力,给竞技者造成了心理创伤;打破了竞技运动的正常秩序,损害了竞技运动的自由发展.

3.3 在矛盾中寻找平衡

在竞技运动社会①中,只要有政治干扰、竞技运动的职业化和商业化、参与权问题等因素的存在,各类竞技运动的消极性异化现象就可能产生.奥林匹克欲脱离政治却难以摆脱其历史和现实间存在的矛盾[7],商品经济时代的赢利价值观与纯粹的竞技运动理想之间的矛盾,参与权被剥夺和国家、民族利益之间的矛盾等是竞技运动异化的三种基本根源,竞技运动欲摆脱消极性异化的干扰,就需要解决这三种矛盾,然而,在现实的阶级社会中,这些矛盾将伴始终随着竞技运动而难以克服,为此,我们所能够做的也只能是摆正心态,采取更加现实的态度,在矛盾中寻找平衡.

力争在扩大竞技运动的政治影响力的同时,又要拒绝阻碍竞技运动社会发展的政治干预;既要摆正经济利益与竞技运动理想之间的关系,发挥竞技运动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积极作用,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物化心理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各种消极性异化现象;既要尊重运动员的参赛权,还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和尊严.

4 结论与建议

竞技运动异化现象并非皆是消极性的,根据竞技运动异化现象对竞技运动和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积极性异化现象和消极性异化现象两种;政治干扰、竞技运动职业化和商业化以及参与权力等问题都存在两面性.既要承认竞技运动异化现象不可避免,又要在矛盾相互交织的痛苦中积极寻求平衡,并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和处理各种消极性异化现象,最终让竞技运动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注释:

①竞技运动社会是人们在竞技运动中所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诸联系.竞技运动异化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3.

[1] 周爱光.国外竞技运动异化学评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109-128.

[2] 刘吉.我说体育——奥林匹克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机[J].体育文史,1999(3):4-8.

[3] 李卞婴,樊奇.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10-14.

[4]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4.

[5] 哲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217,940.

[6] 刘纯献,姬上兵.竞技运动典型异化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2):100-103.

[7] 卫京伟,王勇.从奥运历史看现在奥林匹克与政治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6,13(2):17-18.

猜你喜欢
商业化职业化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社会化和商业化思维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