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动画的一线之源

2014-07-13 09:40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30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
关键词:用线用笔线条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 300000)

中国画与动画,两个同属艺术门类的不同领域,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一个则是充满活力,天马行空。现在看来,它们是无法放在一起谈论的,现实却不是这样的,中国画与动画之间可是有一定关联的。

在我们这个世界中,万物都以其各自的方式运动发展着。有这样一个元素,它也在以它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做着”贡献,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说,它的存在是很重要的。而它,就是我们所说的线。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构成了万物的基本形状,而“形状”这个词,也似乎是为它而生的。

线本身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我们从规律中提取出来的抽象体。因此,作为一个抽象体,就可以任由我们对它进行“改造”。在这些“改造”中,艺术对其的需求巨大,说得简单点,画一幅画首先需要用笔勾勒轮廓,所以绘画可谓是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的艺术,尤其是我们的国粹中国画。远古时期,当我们人类的祖先开始在石墙岩壁上刻画记事时,线条就开始了它的艺术之旅。并且在中国画中,更是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中国画,称之为“线条的艺术”一点也不为过,虽说它也有面、色彩的构成,但是总的来说,它还是以线的多样变化为主要的造型、绘画形式。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说过“无线非画也”;清代画家石涛认为“一画”为“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相似的评论有很多,可见自古以来,各大名家也都同意线的重要性。因此各朝各代的大家不断地探索线,发展线。“十八描”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具特色的代表,十八种用笔方法,给人以不同的画面感觉,如飘逸潇洒的行云流水描,凝重紧束的曹衣描,柔软轻盈的高古游丝描、柳叶描等等,都是大家们的探索成果。同时,在中国画线条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诸多理论的影响,有顾恺之的“传神论”,谢赫的“六法论”,宗炳的《画山水序》等,都在丰富着线的精神层面,使得线不是简简单单的造型,更多地是通过造型来表达作画者的心境。于是乎就有了写实与写意之分。动画的发展最初同样源于我们古老的祖先用线在墙上的绘画,只不过关注点不同而已。中国画注重的是静态的画面,通过用笔用线给予观者以动态的意向,然而动画很明显,注重的是“动”这个字。

早期的壁画很多都是用来记录一个动作的瞬间,由于人眼的视觉残留现象,从而造成在记录这些动态时画面就会出现多手多脚的情况,比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石壁上的奔跑的野牛,它的腿就有好几条,而不是正常的四条腿;我国青海马家窑发现的“舞蹈纹彩陶盆”上的人形图案,最外边的人有两只手臂。此等例子还有很多,虽然我们的祖先急切地想要表达这些事件,无奈当时的局限性,只能用线条以静态的画面来表达了。而这也恰恰是动画发展的开始。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动画迅速发展着。十七世纪“魔术幻灯”的出现,随后发明了与其原理相同的,运用视觉残留现象发明了许多玩具,种种这些可以说是动画的雏形。随后十九世纪出现的摄影技术,将动画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度。摄影,我们明白是记录连续运动的画面形成影像的技术之一,加之前面的“魔术幻灯”的原理,制作一部简易动画是相当的简单了。讲到这儿,我想大家也明白了,动画,其实就是无数张记录着动态的静止画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像翻书一样,不停的切换使得画面运动起来,从而造成影像供观众欣赏。至于后面的发展也不再说什么,无非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丰富,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最后发展到我们现在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动画。

那么,中国画和动画的“源”是什么?细心的朋友通过上面的讲述早就发现了,它俩的“源”就是线。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线条艺术,而动画,我认为是以运动的线为主的艺术,二者之间的区别也就在动与不动之间。它俩都是线条艺术的不同领域,都是用线向观者表达其丰富内涵的不同途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则是二者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虽然,中国画可以营造出动态的意境,但是相比运动的强烈视觉冲击,动画更胜一筹。中国画营造出的各种意境,配合动画的运动之美,二者完美结合,使二者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二者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着。中国画依然作为中国的国粹发展到现在,依然享誉国内外,而中国的动画却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后缓慢前行,曾经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动画现如今却落后于世界的脚步。除去种种客观因素,追究其本源,问题还是出在“线”上。

中国画之所以依然能成功发展到现在,不仅因为它独有的艺术形式,更因为它是“线条的艺术”,上面也说过,古时起大家们就对中国画的用线不断研究发展。而中国的动画,不是本国起源,是新兴事物,一切都是向西方学习。早一辈的动画工作者也是在摸索中才使得中国动画领先于世界,然而却因为诸多因素,中国动画逐渐落后。一些动画工作者曾一度认为,学习先进的技术,学习别国的制作手法,就能进步,然而我却不同意,本源没有弄明白,其他的附加产物也都只是虚有其表。上面说过,动画是运动的线条艺术,和中国画一样,关键还是在线上,换句话说,也就是动画的造型设计。也许有人会说,二维动画要用到线,但三维、偶类是不需要的。其实不然,因为三维、偶类是在二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的基本原理是所有动画的基础。所以,要想动画有好的发展,掌握二维方面的知识尤其重要。而二维动画,最基本的,除去剧本分镜等前期工作,也就是角色设计最为重要。

动画的角色设计,显而易见的用线造型,当你用适合线造出生动的型,配以运动规律等等,那么这部动画必定会很吸引人。在动画的行业里,由于制作的要求,一般用的都是铁线。铁线,听名字就知道它的特点,如铁一般,线条前后粗细一致,有力道。这样虽然能够造型,符合动画制作要求,但是还不是最完美的。回看国外,例如最受欢迎的美国的迪士尼的二维动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的角色设计,曲线偏多,线条流畅有动感,当它们配以运动规律,个个都给人以深刻印象。反观中国,就恰恰相反了,依然墨守成规,铁线当道,加之急进的心态,中国的二维动画一向落后,于是多米诺效应,三维、偶类也不尽如意。

同样是线条艺术的中国画,中国画注重用线,而且有那么多的用线方法与技巧,同时蕴含中国特色,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何不去借鉴一下?那么,中国画的线造型对动画的角色设计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呢?比如说方法上,如“十八描”,可借鉴之处就是什么地方用什么样式的线条,是曲线,是直线,是射线等,而不是一种线用到底;比如说用笔上,可以学习中国画和书法的用笔。我们一直说书画同源,因为材料的限制,中国画和书法都是笔墨纸砚,所以中国画的线条可以看做书法的线条。书法用笔时缓时急,时重时轻,那么动画在绘制线条时也可借鉴;比如说造型上,中国画的造型都是及其讲究,绝不多一笔少一笔,同样也是因为材料的限制,不可涂改。那么动画在造型上也可以考虑,一笔能完成的决不添上第二笔。

当然,可借鉴之处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去细细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动画依然会像过去一样,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到那时的动画,我们就可以拍着胸脯,名正言顺的说,那就是“中国动画”。

参考文献:

[1]苏连第.中国造型艺术[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3](英)理查德·威廉姆斯.动画师生存手册[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

[4]林琳.当代动画角色设计的误区及发展策略探讨[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18)

[5]王丹.线的启示——论中国二维动画线造型的原创发展潜力[J].上海艺术家,2011,(4)

[6]徐岩东.国内动画创作中角色设计及创作理念初探[J].艺海,2011,(1).

猜你喜欢
用线用笔线条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线条之美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连一连
猜脚印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最快回到家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