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讽的语用效果赏析《傲慢与偏见》的译本

2014-07-13 09:40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810001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礼貌言语

(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810001)

语用学理论提出的有关交际中的合作原则或准则,言语行为有诚意性与非诚意性之分。反讽最初的修辞格形式发展到与语用密切相关的术语,尤其是从言语行为有诚意性与非诚意性之分的角度来看,“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反讽原则使说话人能够给自己不礼貌的言语披上一层礼貌的面纱,从而既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反讽原则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是共存的”(朱小舟,2002)。这就使反讽具有了特殊有效的语用效果。以其在语用层面上具有具体的意图带给听话不同程度的心理震撼,心理推导。同时,“就功能效应而言,反讽能表达更为强烈的语气。并使表达更加生动。话语的含蓄性以及理解的多重性使反讽具有一种‘诗意的效果’(poetic effect)”(涂 靖,2000)。本文拟对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译本(V1张玲张扬译,V2孙致礼译,V3秭佩 甄丽丽译)中对Irony的处理作一粗略比较,从保留原作反讽所产生的语用功能,即心理效果和语言的“诗性”效果,着重赏析三个译本在保留原作这些效果方面的不同处理。以此在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中诠释翻译现象,也进一步验证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话语分析和文学欣赏,而且为文学翻译研究,包括对翻译策略及翻译批评所提供的重要价值,以及在实际中的切实可行性。

一、语用与反讽的理解

首先,语用学理论认为,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为使交际有效、顺利、得体地进行,往往会有意无意地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合作原则包括了若干准则,如数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还有礼貌原则及若干准则,如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等。实际上,人们对语用学的浓厚兴趣及对语用原则的热烈讨论本身说明,语用学及语用原则切中了语言、信息交际的要害。交际者在交际中只需要对某些矛盾的原则、准则做出必要的协调、平衡就可以顺利交际了。

其次,反讽是一种修辞格。在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理想国》中,特指“苏格拉底式的反讽”,是讽刺的一种,但它与一般的讽刺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反讽的目的是不明确的,甚至是悖论的,常常通过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来达到嘲弄目的。从概念含义来看,语用和反讽密切相关,因为礼貌是语用涵盖的重要内容,或者可以说礼貌原则很好的补救了Grice的合作原则。而礼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必然讲究言语得体,协调会话各方面的交际目的和意图。那么,具有修辞效果的反讽,“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反讽原则使说话人能够给自己不礼貌的言语披上一层礼貌的面纱,从而既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反讽原则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是共存的”。“反语”是“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字面上与他所想说的恰恰相反。明知某人把事情办得一团糟,却说You have done a good job”。“反语中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意义,通常用正面词组表达反面意义,当配合原则与礼貌原则(PP)发生矛盾时,反语是一种出路”。此外,根据功能语法,音位、句法和语义是由功能决定,结合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的结构功能语法,并从功能语法而不是以结构主义为出发点,才能理解了语用层面上的语用反讽,才能更好的认识反讽语用效果,才能有助于分析交际话语意图以及所实现的特定语用效果,更深了解文学中特殊的交际话语方式,这无疑从语用角度为翻译研究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二、反讽的语用效果

了解语用学的相关原则及准则后,就会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合作原则虽然解释了人们的会话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以及会话含意又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但它却没有也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来含蓄、间接地表达自己。相信反讽以独特的语用功效在这一点上具有相当分量的说服力。一方面,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有诚意性与非诚意性之分。说话人在实施一种言外行为时,通常会对命题内容表露某种态度或心理状态。如果命题与说话人的真实态度或心理状态一致,该言外行为就是真诚的。如果命题与说话人的真实态度或心理状态不符,则该行为是不真诚的。”“然而,在反讽话语中,真正起作用的是非诚意性”。另一方面,反讽在语用层面上具有具体的意图,即“说话人的信息意图就是意欲诱导听话人对某一命题产生某种态度和反应。”“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听话人发现说话人有意识地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他会因其原有的期待模式被打破而本能地产生一种探寻说话人真实意图的渴望。”“不管这种反应是什么,在通过这样一种迂回、曲折的思索或分析后,听话人心中无疑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憾。”同时,“就功能效应而言,反讽能表达更为强烈的语气。并使表达更加生动。话语的含蓄性以及理解的多重性使反讽具有一种‘诗意的效果’(poetic effect)”。

三、从反讽语用的角度赏析《傲慢与偏见》的不同译本

反讽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也主要表现在“对话”这一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并传达鲜明的幽默和讽刺效果。对于译者如何在异语语境下准确把握原作的反讽文学风格,实现从原语到异语最大限度的再现的确是很大的挑战。本文拟对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译本(V1张玲张扬译,V2孙致礼译,V3秭佩 甄丽丽译)中对Irony的处理作一粗略比较,从保留原作反讽所产生的语用功能,即心理效果和语言的“诗性”效果,着重赏析三个译本在保留原作这些效果方面的不同处理。

例1:“My dear Mr.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have you heard that Ner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Mr.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

“But it I,”returned she;“for Mrs.Long hasjust been here,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

Mr.Bennet made no answer.

“Do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 it?”cried his wife impatiently.

“You want to tell me,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p2)

V1:“可确是租出去了,“她又说道,”;郎太太刚才来过,她把这见是通通都告诉我了。”

本内特先生没答腔。

“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租下的吗?”他太太急得直喊。

“既然你想告诉我,我岂能不洗耳恭听。”(p1)

V2:“真的租出去了,”她说,“郎太太刚来过,她对我什么都说了。”

本尼特先生没有吭声。

“你难道不想知道是谁租去的吗?“他太太沉不住气,大声说。

“是你想说给我听的,我又没说不愿听。”(p1)

V3:“的确租出去啦,”太太说道。“郎太太刚过来,她把这是一五一十地全告诉我了。”

贝内特先生没有理睬。

“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租出去的吗?”太太不耐烦地嚷道。

“既然你想告诉我,我听听也无妨。”(p3)

Bennet先生说这话时违反了合作原则中方式准则第三条:说话要简洁。根据Searle所列举的“询问”的基本条件中的诚意条件,Bennet先生应该对他太太的问题给出简单回答。但他“礼貌”的语句应答却充分揭示了Bennet太太的询问行为是根本没有诚意的,因为她已迫不及待地想告诉Bennet先生这一好消息并希望他尽快去拜访这位“有钱的单身汉”。通过这一反讽充分表现了Bennet太太一心只想着串门及如何将五个女儿嫁出去的心理和本内特先生挖苦人的性格特点。V1与V3语气较为缓和,体现出了原文细腻地描画本内特先生爱讽刺挖苦的性格,喜欢迂回地避免与其太太的交谈冲突。同时反衬本内特太太的心理意图。尤其是V3译黑体了“你”,以书面形式较好的保留了原作想通过语调来体现的反讽意图,以及“无妨”更能使听者立即产生心理震撼,理解说话者言语意图。可见译文传达了这一风格。让异语读者很好地理解原作。V2译的语言措辞带有过于明显的挑衅意味,有违本内特先生的性格。

例2:I am perfectly convinced by it that Mr.Darcy has no defect.He owns it himself without disguise.”(p87)

V1:“我完全相信,达西先生是毫无缺点的。他自己也直言不讳地承认了这一点。”(p48)

V2:“我深信达西先生毫无缺点,这是他不加掩饰亲口说的。”(p65)

V3:“我深信达西先生毫无缺点。他自己也不加掩饰地承认了这一点。”(p55)

Elizabeth通过施行一个典型的反讽言语行为来表达其“感情意义”(何自然)使用强调性副词“perfectly”来“赞扬”和“肯定”Darcy的品行,是为了实现极大的讽刺,体现了她对一无是处的Darcy的反感和厌恶。所以便故意流露出无诚意而产生反讽,或反语正说(通过赞扬来责备)。V2译和V3译文基本接近,但V3译在后句的处理上略胜一筹,“这是他不加掩饰亲口说的”(V2),与前一句读起来很连贯,但却让读者觉得Elizabeth对Darcy无缺点的态度是因为Darcy自己的承认而具有的,模糊了Elizabeth其实早已对Darcy独有判断,而与Darcy自己所承认的态度毫无关系,V2模糊或削弱了Elizabeth所采取的反讽意味。“他自己也不加掩饰地承认了这一点”(V3)。前后断句分明,体现Elizabeth想在这一点貌似与Darcy一致,实则相反的心理意图,为听者留下心理反映和推理的余地。译文也体现了原文语言的委婉和活泼的特征,可以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风格有再现了Elizabeth爱打趣的语言风格。V1在后 一句处理上很好,但用“完全”远不如用“深信”更能表现极端认同的效果并加深讽刺意味。

例3:“Kitty has no discretion in her coughs,”said her father;“she times them ill.”(p8)

V1:“基蒂咳嗽得太不小心在意了,”她父亲说,“她选的时候不对。”(p4)

V2:“吉蒂太没眼色,乱咳嗽,”她父亲说,“她咳嗽也不拣个时候。”(p6)

V3:“基蒂真不知趣,”父亲说道,“咳嗽也不拣个时候。”(p6)

这是第二章里的情节,在次语境下,这是反讽指责性批评的语用功能。此时Bennet先生已登门拜访了那位Bingley先生---“有前的单身汉”,但他太太对此毫不知情(因为此前Bennet先生曾断然拒绝去拜访Bingley,Bennet太太非常生气和失望)。晚上Bennet先生不断地提到Bingley,使得Bennet太太更为恼火,于是她开始责怪女儿了,其嘲讽的对象不是Kitty而是那位神经兮兮的Bennet太太,读者禁不住要为Bennet先生和女儿们感到同情——居然与这样一位喜怒无常人共同生活。V1妙用“小心在意”从侧面体现本内特先生想狠狠地挖苦其太太,连女儿咳嗽都要横加指责,但“她选的时候不对”(V1)显然没有“她咳嗽也不拣个时候。”(V2/V3)更能再现原作讽刺意味。

总之,三个译本在充分传译原作的反讽特色方面可谓各有千秋,都试图努力传递原作反讽的语言风格,以实现反讽手段的语用功能。另外又使语言趋向生动,婉转,达到“诗意的效果”。如果说奥斯丁以精妙的笔调突出了反讽的文学功能,那么译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保留原作风格,或者讲力求达到“语用标记等效原则”在翻译中的运用。笔者通过言语行为理论及语用学的相关概念和观点来赏析几种译本的处理方式,力图在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中诠释翻译现象,也进一步验证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话语分析和文学欣赏,而且为文学翻译研究。如果说文化转向后文化领域的理论研究的确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那么语用学对翻译研究可谓提供了扎扎实实地文本研究方法,通过这样的文本分析比较使我们对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有效性有较为充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侯国金.浅论语用标记等效原则[J].山东外语教学,2005(1):18.

[2]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英语语言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5.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8.

[4]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译林出版社,2004.7.

[5]涂靖.Irony言语行为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10月第16卷 第4期:52

[6]杨青.礼貌理论框架及其相对涵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年5月

[7]张玲张扬(译).傲慢与偏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3,3

[8]朱小舟.反讽的语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100秭佩甄丽丽(译).傲慢与偏见.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1999.

猜你喜欢
傲慢与偏见礼貌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暗恋是一种礼貌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