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2014-07-13 04:43王凤超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内涵

王凤超

摘 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国家对于大学教育新的要求,这一要求符合现阶段社会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也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内涵,总结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对培养目的、培养规模、培养途径等重要的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大学教育的应用化转变,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内涵;特征

大学不但需要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同样也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只有这些应用型人才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将科技创新成果快速应用到实践中。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意义

大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教育层次,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直接走向一线岗位后,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大学教育的诟病。中国的现阶段对于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大,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以现在的大学培养模式来看,研究型人才已经足够保证国家正常的人才储备和科技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现在所需要的,也是大学教育转型的重要方向。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群越来越庞大,对于一般的大学生来说,专业技能不足严重影响了自身就业情况,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同大学教育,这已经开始影响到大学在整个国家教育教学层次的地位。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的人才需要,其次是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所希望的应用型人才,这两个方面就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不仅仅是要迎合社会需要,而且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发展性,不能说只是为了培养而培养。社会的需要是有一定的变化的,任何一种人才在没有能力弹性、没有学习能力的情况下都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作需要。尤其是大学四年,社会环境很可能出现一定的变化,如果培养学生的计划目标没有一定的预见性,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同样不符合社会需求。而且大学的教育不能仅仅集中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所以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需要兼顾。

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质上关系到大学教育课程的应用性改革,课时分布、学科配置,包括教师在讲授课程时的侧重性,都需要重新进行把握和衡量。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多样的教学模式、特殊的课程安排和应用型的考核方式,所以说,在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保证培养模式的灵活多变,掌握课程改革的尺度,避免出现与其他层次的教学出现冲突的情况。

再有,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培养工人等不同,大学教育结束后一般的学生也不会甘于从事工人等职业。这与职业歧视等无关,只是因为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能力,从事这些基层的工作更有些大材小用的情况。而且国家对于各教育层次所培养的人才已经有了一定的划分,对于基层工作人才的培养已经交由中专、大专等教育进行补齐。所以大学的教育方向应该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样才不会与其他的教育层次产生冲突。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的到实践工作当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正常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课程,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学习应用的技术,使技术通过平时的实践课程得到练习。这样的教育模式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战略。与研究型人才不同,应用型人才需要能够将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比如学习机械的学生要有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做到简单的机械应用。应用型人才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储备,同样也需要更多的应用能力。

即使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理论教学也是不能忽视的,只有在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能够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来面对工作。而且理论教育的情况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有良好理论基础的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2.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授课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重视理论的同时也要重视经验和技术的传授。一般来说,大学教育中理论传授部分相对较多,专业技术方面设计较少。比如一个学科在教学时会传授专业理论,技术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事实上,在一线工作中,技术远远比理论重要。技术虽然来源于理论,但是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都与纯理论不同。就像是懂得了如何驾驶的任何一个步骤和流程,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在实际的驾驶中也会有严重的问题,操作能力不足。而且很多的理论组合在一起才是技术,这就是技术与理论的相互转化。但是大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对于理论的了解相当强,专业技术却需要企业用人后自行培养,这就与企业的预期相反。所以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应该是知识与技术的结合型教学,既要让学生明白技术的原理、专业的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技术理论,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学生在进入工作时才能够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工作中。

3.应用为先的考核模式

学习与考核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如果学校的教学在应用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考核方式还是理论为主的话,这样的培养方式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学的考核方式应该向着应用方向改变,通过应用为主的考试方式,提高学生在学习应用时的兴趣。而且考试中的应用类题目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应对专业性问题的能力。

考核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的多样化。没有一定的答案,但是有最优的解答。将考试的范围扩大到操作能力、技术使用、知识应用等方面,纯粹理论知识的考核要有目的地减少,考核的结构也要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加入到考核体系中。

4.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才是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动力,所以学科的设置也有要关注应用。简单地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在学生选择方向后,制订特殊的课程安排。正常大学教育的专业理论课程要有目的地删减和增加,与学生未来应用方向无关的科目有必要进行删除,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也需要删减和调节。基本上应用为先的课程安排应当减少不必要的科目,将学生的学习科目集中于主要的能够在工作中用到的科目和技术,减少因为学习不必要的科目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中国的大学教育都力求全面性的理论教学,广泛的知识面有利于研究型人才的成长,但是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过于全面的知识将会分散个人的精力,进而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

5.应用型的教师队伍

现在的大学理论气息浓厚,很多的大学教师授课能力和知识结构与应用方面严重脱节,很多的教师事实上没有教授应用课程的能力。为了补足这样的短板,大学有必要引进一批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能力的教师。这些教师的任务就是有针对性地传授专业的应用知识、技术技巧、实践经验等对于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的学问。重理论、轻实践的大学教育已经延续了相当多的年头,在这段时间中,几乎每个大学都已经养成了这种思想,这对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而且大学的积累不足,大部分的大学教师都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或者专业的从业经验,理论教学游刃有余,但是涉及到应用教学很难有好的教学成果。所以扩大教师队伍,增加专业应用类教师的比例是十分有必要的。

6.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应用教学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比理论教学的要求要高很多。对于学校的理论教学而言,即使是多样化的教学也离不开三尺讲台、书本和记录的模式。但是应用教学就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实践和操作、经验和技巧,都是在应用类课堂当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出来的。这样就需要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有必要接受更加全面的刺激。而且大学生的实习和实践必须要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进入到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课堂也不能拘泥于教室中,工厂、户外、研究所等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场所。学校也同样有义务保证学生在更专业的环境中应用知识,积累经验。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将改变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改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未来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要从教育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队伍、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改变目前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水平,通过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雷.浅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2(3):35-36.

[2]李国华.地方普通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64-166.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5):66-70.

[4]宫晨琛,吴波,张德成,等.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1):189-190.

[5]蔡志奇,沈志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与实现[J].药学教育,2014,4(7):1-4.

[6]宋扬,李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教管理学探讨[J].人类工效学,2014,3(6):80-82.

[7]卢德彬,禹真,白彬,等.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4,4(2):66-70.

[8]尤妙娜,刘晓丽.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外文献综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4(5):1-2.

[9]郭君,柳雯曦,孙井辉,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读书文摘,2014,16(5):57.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