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制下中职校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探究

2014-07-13 04:43丁丙干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教学改革

丁丙干

摘 要: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向要求人们熟知不同交往场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交往方式,中职类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成为新教改下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然而,人际沟通能力一直是护生能力结构中的一个弱项。新学制下要求学校、医院和社会要进一步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在有限的学制内,将人际沟通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中,达到做学教合一。

关键词:中职护理;人际沟通:新学制;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教师,笔者深切体会到,人际沟通既能给中职生带来幸福和欢乐,也可能造成苦恼与悲伤;既能促进中职生之间的友谊,也可能导致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只有沟通能力的增强、沟通方式的得当,才能对中职生个性的丰富、互助交流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他们形成美好理想、崇高的人生追求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现状

1.生源状况。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初中毕业生,他们正处于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与稳定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其生活环境的相对单纯和狭窄,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两点间,人际圈狭隘,交流能力相对低下。同时,受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局限,部分中学人际沟通课程几乎没有,仍然采用的是学科教育的模式,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比较匮乏。近年来,虽然社会各界对中学生的人际沟通问题日益关注,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提出了较好的指导意见,但研究大多以城市学生群体为主。

2.职业取向。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学生毕业后首先面临着就业,即大部分毕业生的个体发展目标是直接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这个“特定目标”的导引下,学生需要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通过课堂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实现学生、护生角色的改变,最后变为护士“职业人”。中职学校这一特定的发展目标从中职生踏入中等职业学校时就已经明确了。常见学生在课堂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一言不发的现象,由于沟通能力欠缺,团队关系处理不当导致就业方面连连受挫,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

3.服务对象。护理专业是服务于社会人群的专业,协调和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护士的人际沟通主要是医患沟通,几乎涉及当今医患关系领域的所有问题,强调医患关系不可能不涉及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关键要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状态。医患交流水平直接和间接地关联着医疗质量、效率和效益,影响到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4.课程设置。随着现代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是否具备较专业的素质,是检验护患关系的标准之一。传统的人际沟通教学体系中,往往将人际沟通的理论知识穿插到各个学科中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严重缺乏科学、系统、全面的学习,讲解的内容不透彻,缺乏全面的理论作为科学依据,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人际沟通在护理教学中也成为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

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措施

1.深化课程改革。护理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所以学校一定要将人际沟通的理念深入到学生心里,将医患交流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贯穿于医学教育全程,落实在医疗服务实践中。加强教育体制改革,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堂开放式的交流,加强语言交流技巧和技能,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增加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护理教学工作中,人际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体现工作能力的重要表现,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加大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制订有效的教学措施,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将人际沟通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中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开足开好文化及德育课程,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病人合理要求,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良好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

2.壮大师资力量。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需要不断地壮大教师力量,特别是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是目前提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师队伍的组成包括人文医学护理学科、临床实习操作学科以及语言沟通学科。教师的挑选一方面要保证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知识和经验,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另一方面,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积极地辅导和关心学生,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语言规范意识,使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思维模式,并潜移默化地拓展学生的专业美德,将教师言传身教的美德发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以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牢固的基础。

3.加强实践教学。护理人员的工作面临的人际交往范围比较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大量的情境,对学生进行角色训练,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解、沟通、实践和操作能力。护理操作教学中,可以设定护理中的情境,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可在操作演习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理人员,由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了解、照顾、沟通,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一方面可以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分析病人的心理特征,体会病人的难言之隐;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力,第一时间掌握病人的基本资料,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亲切、热情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打招呼,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有什么要求或建议,积极地解答医患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沟通过程中尽量表现得大方得体,端庄稳重,运用精简的话语准确地表达护理操作的目的及要求,在患者信任的基础之上,进行认真的讲解,以恰当的语言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其紧张的情绪,使患者能够轻松地配合治疗。教师要保证在实践的过程中,从始至终的操作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技术能力。课堂实践中进行角色扮演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通过小组讨论、角色定位、角色互换、角色模拟、上台表演等一系列过程的演习,锻炼小组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特别对那些内向和胆小的学生进行鼓励,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小组表演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小组成员建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进行角色模拟训练。(2)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角色的模拟提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不足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如“对于故意刁难你的病人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加强病人对你的信任”。学生在表演完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告诉学生怎样才能降低错误,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及时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4.拓展课外阅读。护理专业课是医学知识的核心,它与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护理人员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同时更要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能拓宽视野,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从而用饱满的热情和自信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总之,护生要时刻注重提升自我修养,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娴熟的技能和精湛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维持护患之间和平友好的关系。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教学改革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云南医学院校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需求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