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想象情境,激活文言文课堂

2014-07-13 04:43劳少丽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提高兴趣文言文教学创设情境

劳少丽

摘 要:现今初中语文各类考试,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考查通常停留在字词的注释、句子的翻译和中心思想的理解上。迫于考试的压力和学习时间的限制,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多注重释义而少引导学生领会,从而导致学生只死记硬背文言注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逐步降低。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已经成为许多语文教师思考的课题。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情境的想象中充分理解惜字如金的文言文,体验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性,不失为一种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好办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因此,在现今初中语文各类考试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考查通常停留在字词句的翻译和中心思想的理解上,从而导致学生只死记硬背课文以及重要字词的注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逐步降低。虽然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暂时记住了,然而由于缺乏兴趣,文言知识的迁移难以完成,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更无从谈起。鉴于文言文教学中的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改进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多阅读古代典籍,最终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三个课堂案例来阐明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第一个案例:再现变幻莫测的“山市”

《山市》是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蒲松龄,以不足300字的篇幅简洁扼要地为我们描绘了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现象。本课的教学,除了掌握字词释义,积累文言知识,另有一个重难点便是“了解、体会山市变化过程”。在本课备课阶段,比着参考了不少教师的教案,多数教师对这一重难点的处理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并归纳出山市变化的过程,即:孤塔—宫殿—城郭—危楼,然后再让学生逐个分析具体的山市变化情景。

这样的设计立足文本,中规中矩,但也仅限于文本,学生还是较难体会山市变化的神奇。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突破这一重难点呢?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比着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再现海市蜃楼。学生分角色、分任务,立足文本,发挥想象,用语言再现山市的盛况。

第一组:你是要现场播报山市情况的前方记者。

第二组:假设你是孙公子禹年的朋友,亲眼目睹了山市,请你以“目击者”身份给观众朋友们介绍你所看到的景象,希望你尽可能有条理、清晰地讲述所见之景的细节。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被激活,大家都努力发挥想象,并有条理地、大胆地讲述出来,“山市”的变化过程就更加具体形象,课堂的趣味性就更浓了。

第二个案例:屠夫讲述狼的故事

《狼》也是蒲松龄的名篇,本文字面翻译较容易,屠夫和狼的性格也比较容易归纳总结。但是再简单的课文,要让学生乐意学,也需要教师花费不少心思去设计。学习本课,同样也可以利用创设情境,让课堂更有趣味。曾在本校听过一位优秀教师上该课的公开课,她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处理得非常巧妙。多数教师通常让学生按照情节把故事内容复述一遍即可,但是该教师却另辟蹊径:让屠夫参加《实话实说》栏目的采访,学生分组扮演角色。访谈环节学生表演得绘声绘色,趣味横生。

第三个案例:走进桃花源

《桃花源记》出现在八年级上册,让学生真正理解桃花源之美,是本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二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的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通过想象去感受桃花源的美。处理该环节,笔者用如下的设计:

1.立足文本发挥想象,欣赏桃花源的自然美

这步的设计以“桃花源美景”为核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描绘。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启发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接着,在屏幕上投影出桃花源风景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用下列句式进行描绘。

2.采访桃花源村民,领略桃花源的社会美

“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教师扮演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学生是桃花源的村民,主持人采访村民。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公民的诞生》)学习、识记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有趣味,学生才有可能认真思考课文的内涵,习得思考的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提高兴趣文言文教学创设情境
简析如何有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探讨
基于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有效讨论的实践与探索
读出数学的精彩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