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4-07-13 04:43黄子怡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语文教学学生

黄子怡

摘 要: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语感教学就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语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方式为:训练朗读能力,触发语感;比较品评语言,培养语感;指导背诵运用,积淀语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语感培养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语感教学要将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二者兼顾。语感实践,就是放手让学生去亲自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语感分析,不是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而是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体会语言的表现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力。

一、训练朗读能力,触发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提示了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读。读是手段,更是目的,是一种最有效的语感训练方法。通过朗读,可以准确地传递作品的思想、情感、形象和韵味,可以吸纳词语,积累言语方式,表达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朗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积累。只要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从感性和整体上去认识,对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不知不觉间朗读的内容已经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了。

课堂上,教师注重朗读,善于范读,长于朗读指导,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触发语感的重要一环。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在教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时,笔者用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并要求学生一边聆听范读,一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这样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二、比较品评语言,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这样的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课堂上,教师则要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于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首先,要让学生揣摩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如《紫藤萝瀑布》中的一句:“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单说那个“浸”字,作者为什么不用“沉浸”或“浸染”等词,而只用一个“浸”字呢?仔细比较琢磨才会发现其细微差别:用“沉浸”,似乎意念味道重了一些;用“浸染”,似乎形体痕迹浓了一点。唯用一“浸”字,才能将这身心兼融的意境准确表达出来。其次,要深切体味语境、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如《紫藤萝瀑布》,语感强的人会一下子捕捉到“瀑布”一词,并由此带起一连串的关于紫藤萝瀑布的比喻性描写语句,如“迸溅的水花”“生命的长河”“流向人们的心底”等,从而感受到那“流动的瀑布”对人的生命的洗涤与净化之美。

三、指导背诵运用,积淀语感

课堂背诵,一般都是指导学生背诵重点段落、交流感悟心得、撰写语感随笔等,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并运用语言。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教师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背诵课文(全篇或重要语段),抄写精彩语句,指导学生朗读成诵,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积淀语感。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笔者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出现百草园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从动物写到植物,展现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再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课后练习中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有所拓展。

总之,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必将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语文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