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路上

2014-07-13 04:43荆喆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圆明园清华同伴

荆喆

雷夫说:旅行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广大的世界,同时发掘自身最好的部分。

雷夫说:旅行者应以不同于平庸学生的热情来追求知识的深度。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耳边随意听着黄绮珊的《等待》,这自由而随意的声音缓缓地流淌到我的心里,使我忽然觉得仿佛悟到了一点点教育的真谛,那就是我们能否用一种貌似随意但实则刻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自然、欣喜、主动地接受知识,特别是学习动机能力范畴的教育内容呢?

一、寄情于景,寓理于事

今年夏天,我的腿不慎摔伤,打着石膏陪着学生完成了北京游学,辛苦中是满满的收获,回来的路上是由衷的欣慰,不虚此行。在路上,我们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同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学生的心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何种颜色,它所呈现的就是何种色彩,思想也是如此。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精神素养,班级游学不同于家庭旅游,可供发挥的空间更大。在周密的准备之后,班级的分组解说员取代了导游,几个解说员轮番PK,大家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学生在一起,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也是可以互相影响的,这显然又不同于普通家庭旅游的走马观花。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加容易受同伴的影响,更加容易接受同伴的观点,也更容易和同伴交流。游览圆明园,我的用意很明显,要在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伤与恨、痛与耻的地方激发学生乃至于随行家长的民族气节。“学生导游”的知识真可谓丰富,在圆明园里给学生和家长们上了一节非常生动的“现场历史课”。同学们在随后的游学笔记中写到:

园子里,我用脚,一层一层轻轻抹去地上的陈封的尘土,抹去那些弹药的灰烬与岁月的尘埃。我想做什么,我亦不知,是想拨开时间看到这昔日的琼楼玉宇这大理石建造的梦吗?是痛恨那些英法侵略者的蛮横与疯狂?还是痛恨清王朝的腐败与无能?那些已经于事无补!圆明园之火,既是帝国主义才野蛮摧残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就会挨打的证明。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我们理应从昔日这场噩梦中作出反思。

读着学生激扬的文字,坐在灯下我想,这难道是课堂上讲讲课、看看幻灯片等达到的教育效果吗?教育不是刻板地传授知识这么简单,历史也不是把年代、意义讲明白就可以的,我们不能因为常年教书,就失去了一颗善感的的心,因而变得迟钝,对教育资源熟视无睹。如果我们能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培育起对教育细节的敏感性,我们的教育或许就会有滋有味了。

二、水到渠成,无痕濡染——做一天清华人

为了走进清华,为了走得更深一些,走得更近一些,我做了不少工作。首先,充分了解清华的历史,观看有关宣传片,并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首的29名才子巨人的有关资料和清华历史、校训等做成图册,首页附上2012年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致高考同学的邀请信,结尾语:“看清华风流人物,你定神往,愿此行中有未来清华人。”其次,通过在北京的同学朋友,邀请清华大学的教授作报告,让学生领略大师的风采。在清华学子中找有代表性的学生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五名学生代表男女生、文理科、南北方,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天之骄子的风采。学生与家长分开参观,给家长专门指派学生陪同,帮助家长统一思想。再者,不能走马观花,要深层次地了解清华,参观国家级重点物理实验室,参观体育设施、图书馆,中午和清华学子共进午餐。 真正做一天清华人,不用说学生,连我这离开校园许久的老师都受到深深的感染,享受着“读画喜心近,摊书忘日长”的惬意。看着那无数擦肩而过的学子,在树林间从容漫步,不时与同伴低头细语,骑着单车穿梭于楼宇之间。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出任何浮躁之气。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践行着那一句话——行胜于言。有学生写道:

五位优秀的学哥学姐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学习时的奋斗经历和在清华的大学生活。从他们的话语中,我相信每个人都坚信了——世界上最小的差异是智商,而最大的差异则是个人的努力程度。

无论怎样,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既然准备好了努力,就不要放弃。学长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则要成为一个偏执的梦旅人。为了下一站的旅途,准备好用汗水铺就人生的道路。

三、走进自然,锤炼意志

每个走进初三的学生都深深地知道毕业班生活的艰辛与压力。但同时也知道,这一年承载着希望与梦想,为了开启这意义非同凡响的一年,我和学生又一起踏上了30公里黄河徒步走的征程。我想告诉我的学生,这一年,我们愿意陪你在路上,一直在路上,像这次徒步走一样,用坚持去追逐信念。只要眼睛里只有前方,脚下就只有路,抓住目标,向着心中的梦想,用信念支持起自己追逐梦想的脚步,脚踏实地地进发。

于是学生在徒步行记中写道:

我们精神抖擞,面带微笑,带着满心的欢喜、激动与好奇,向前走着。我为自己定的目标就要坚持到底,决不放弃,走向终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我的人生之路、求学之路有多远,踏实走好每一步,充实过好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心对待每一个人,这是我能做的,也是我会用心做的。

我告诉学生,30公里的徒步结束了,但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让这30公里艰苦卓绝的磨练强劲稚嫩的肩膀。而这次的徒步必将成为一首铿锵有力的旋律,长留心中。

猜你喜欢
圆明园清华同伴
梦回圆明园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