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4-07-15 07:47谭海龙
卷宗 2014年5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改革

谭海龙

摘 要:高校体育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摇篮,是培养社会体育积极分子与体育骨干的基地。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及对体育教学观念的分析和探讨,最后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体育;教学 ;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高校体育还担负着培养学生运动技能、锻炼体能、塑造体态及陶冶情操等任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一直以技术教学、技能教学、技能培养为主导思想,过于注重运动教育、技能教育、体能教育,以运动成绩为主要要求,这种教学却反适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下面将谈谈本人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些粗浅看法。

1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影响,教室注重传统技术动作而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开发,注重课内教学忽视课外学生独立体育锻炼能力。

2、学校体育设施不足。体育设施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体育设施的不足,一直困扰着各级学校。美国的体育设施齐全,器材科技含量高。在美国到处都有体育设施供人们免费锻炼,从街道到单位,从家庭到医院,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体育锻炼设施。马里兰大学的游泳馆、篮球馆、排球馆等,可以举办国际比赛。而我们的学校体育设施有多少是具有这样条件的呢?学校体育设施是否充分完备,往往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3、教材内容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实效性、理论课教材比重较少,教学时数偏少,而且内容偏重于目的、任务、意义等单纯概念和一些简单的锻炼原则方面,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实用价值不高。

4、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单纯的灌输,学生机械的重复,教学组织单调,缺乏学生独立思想和创造思维的空间。

2 体育教学观念的分析和探讨

1、整体效益观。随着“三论”理论及思想方法的引进与普及,人们开始从多角度去考察和揭示学校体育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系统,进一步明确树立起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在学校体育结构质的基础上,将其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这样,学校体育就有了健身目标、教育目标、教养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发展个性的目标和促进个体社会化的目标,呈现多样性特点。

2、体质教育观。体质教育观对于自然体育中的古兹牟茨体育、施皮斯体育、高尔霍费尔体育、以及30年代以来的行为主义—本质主体体育、传习式体育和竞技主义体育进行剖析。认为自然体育思想的基本特点是顺应受教育者的爱好去运动,只讲究运动教育(主要是运动教学),把运动如何增强体质的事情完全托付给了自然。但同时也对自然体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它是现代体育思想发展的基石。体质教育观至80年代中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体系,特别是对锻炼身体的科学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身体的锻炼依据、方法等方面,从理论上给予了理论证,并结合实践进一步推广,在体育界有相当的追随者。但是,随着一些新的体育观念的出现而受到质疑。

3、生涯体育的观点。终身体育观认为:学校是正规的教育场所,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内容、组织、方法及场地设施等方面均有保证。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和指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他们正常生长发育,形成正确的姿势,优雅的风度,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和增强体质的知识方法,而且还能满足青少年的运动需要,帮助他们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3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

1、班级建制问题。 对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分年级上课。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心理和接受知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时有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存在着体育教学俱乐部管理上的问题。但是,不分年级上课也有很多优越性,由于身体、心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动作会相对快一些,自然就会起到表率的作用,可以帮助低年级中学习动作相对较慢的学生,有利于教师培养体育骨干,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当然,低年级学生为了弥补差距,也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一种互帮互学的和谐学习气氛。另外,为了防止以改革之名行无政府主义之实的不良现象发生,笔者认为,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以30人左右为宜。

2、体育课程乐趣化。体育课程乐趣化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自觉接受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课程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获得健康的体魄。体育课程乐趣化,是以学生为本,强调自由、快乐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转变学习态度,更新观念,让学生重拾身体活动的乐趣。从而肯定终身体育的指导方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3、男女分班问题。 关于男女生合班还是分班上课的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有各的道理。通过对我市六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对男女分班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其中82.9%的教师认为男女分班上课比男女合班上课好,但是53.3%的学生赞同男女分班上课,47.7%的学生赞同男女合班上课。笔者认为根据运动项目特点不同,有些项目可采取男女合班上课,如:体育舞蹈(本来就是男女搭配进行的项目)、棋牌类、郊游、毽球、保健课等;有些要考虑性别差异、体质强弱的项目,应该采取男女分班上课,如三大球、四小球、摔跤和田径等。前者倾向于一些娱乐性强的项目,从社会学角度看,青春期大学生由于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唤醒,对异性产生好感,喜欢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有利于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后者倾向于一些技术性、力量性强的项目,从教学过程的流畅度看,教师不用考虑因体质强弱而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女生。因此,采取合班上课还是分班上课,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运动项目特点来实行。

4、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学生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问题。 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学生属于高校中的特殊群体,由于这些学生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及对体育的要求都不同于正常学生,因此,这些特殊群体的体育教学使高校体育面临了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讲授一些保健知识,还要针对不同情况讲授有利于身体康复的知识和他们感兴趣的体育知识,并进行一些娱乐性和健身性的运动,如棋牌类、养生功等。

未来学校体育教育将舍弃过去繁琐的知识教材和强调“带着走的基本能力”。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终身体育教育为教学目标。体育教育面对未来也将从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受益”的指导思想入手,重新安排身体活动与健康获得的比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准则。体育教学应以多目标性为指导方针,逐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探索符合我区实际和特色的更科学、更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促进我区及全国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东,陈兴亮,罗清扬.四川省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32-33.

[2]陈光玖,张超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9,6(06):45-46.

[3]汪正毅等.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7):225-227.

[4]李浩志.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初探.湖北体育科技,2003,(9):112-115.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