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创佳绩 呵护健康惠民生

2014-07-16 22:48
上海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居民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毗邻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中心占地面积11.5亩,建筑面积7 560 ㎡,服务面积30 km2,服务人口9.4万,“1个中心9个站点”的成熟服务模式构建了完善的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中心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为职能,不断培养和吸纳人才,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加强环境改造,优化服务流程,以“呵护百姓健康,共创和谐社区”为使命,逐步走上了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心先后荣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等称号,是首批国家卫生部社区腹膜透析试点单位。

创新发展,服务为先,居民健康一线牵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级

中心秉承“以创促建、重在建设、注重长效、惠及百姓”的工作理念,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先后购置了飞利浦DR放射影像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中心布局合理,科室设置规范,标识清晰醒目,环境舒适整洁,流程便捷合理,信息公开透明,推行的“宝宝停车场”、卫生间紧急呼叫系统、电梯语音报层系统、自助挂号机、自助取报告机等多项人性化服务举措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中心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医生工作站,并联网实行医保、新农合联网、民政帮困实时结算;实行病历电子化,临床医生可通过HIS系统调阅患者的检验、B超等辅助科室检验报告结果。中心耗资70多万元改建了信息机房,总面积达50 m2,划为机房区、工作区、仓储区3个功能区域,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并实现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对接。

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人才梯队

为了提升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使人力资源作用发挥到极致,中心实施了院科二级考核体系。以考核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居民满意度为手段,进一步明确各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客观评价每位职工、每一环节的工作,制定新型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绩效考核办法。中心现有职工11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0人,副高称职1人,中级职称34人,全科医师20名。中心获得区科委立项课题2项,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2项,中国健康联盟立项课题1项,区卫生局立项课题5项,区卫生局立项重点学科2项,目前3项已顺利结题,9项正在进行中。中心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他各类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9篇,逐渐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创新与发展的队伍。

完善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内涵

社区人群的全程健康跟踪管理一直是中心为之努力的目标,2007年中心率先在全区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统一建设、统一配置,建成9个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基本形成“15 min就医圈”,“小病去社区,大病上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模式。中心成立了全科团队工作室,4支全科团队采用划片包干和责任挂靠的服务模式对居民实行健康管理。中心还率先开展家庭制医生服务,家庭医生以原先全科团队的组织架构为依托,以划片包干、责任挂靠的服务模式为基础,让团队中具有全科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家庭医生,下沉社区,居民可自由选择责任区内的家庭医生,打破地域框架,通过门诊就医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及居民健康档案调查、中医体质辨识,慢性病管理等。截至2013年12月,共签约居民30 886人,签约覆盖率为32.7%。中心陆晓月医师获嘉定区“十佳家庭医生”称号。

中心以智慧卫生建设为契机,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家庭医生制服务远程心电诊断项目”。开展至今,通过诊断中心进行心电诊断的病例有1 264人,其中上门为签约居民服务的有175人,使社区签约居民不出家门也能够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高质量的诊断服务,让家庭医生掌握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

开展腹膜透析,提高生存质量

作为首批卫生部腹膜透析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营造环境舒适、符合国家标准的腹透室,中心先后购进了恒温箱、轨道供氧装置、移动负压抽吸装置、抢救床、基本抢救设备等一系列先进的设备仪器;选派专职医护人员赴上海仁济医院腹透中心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随着中心腹膜透析技术的日臻成熟,服务日趋完善,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腹膜透析患者从中受益。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中医建设

中心将中医药服务有机融入到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中,大力推进中医建设。修建独具一格的“中医馆”,在装修上融合典雅风格,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营造了浓厚的中医氛围,增设“中医治未病工作室”和中医特色专科。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1名具备中医知识的乡村医生,设备设施的完善及人员配置的合理为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庭制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自制印发中医预防保健处方60余种,中医体质保健处方9种,中医运动处方5种,中医常见病保健处方6种,中医四季疾病保健处方5种等100 000余份健康宣传资料。优质便捷的中医服务受到患者的一致称赞,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小医院里飘出艾灸香》等报道接连在解放日报等市级媒体上刊出。

2008年10月,中心承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前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莅临中心参观,并对中心的档案馆式中药房、中医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2013年中心以全市第3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上海市中医药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期评估。

扎根社区,预防为先,惠民博爱润心田

夯实公共卫生基础,推进服务项目

中心坚持以“居民健康守门人”为己任,切实将各项惠民举措落到实处,锻造了几乎涵盖全部辖区居民的无缝链接式服务体系,实现了以社区为范畴,以家庭为单位,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目前,中心构建了以专业站、所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社区医生为骨干、社区卫生干部及协管员为助手的公共卫生服务防控网络,形成了公共卫生纵向到底的防控格局。2012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扩大了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管理覆盖率;开设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肿瘤康复俱乐部、慢病小屋等,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实施健康工程,提高健康水平

中心积极探索从疾病防治到健康管理的转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社区服务模式,树立了“名医健康大讲坛”、“社区健康宣讲团”等品牌,其中,健康小屋、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尝试让社区居民的健康得到了全方位的维护。结合“安亭镇健康工程”、健康教育“三进”活动、学生健康工作室等渠道,多管齐下,开设“名医健康大讲坛”、社区健康宣讲团、草根养生课堂,送健康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使健康教育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人群更广泛,层次更深入,受到了居民的良好反响。迄今为止,中心已建居民健康档案77 833份,占常住人口的87.5%。

繁荣文化,医院为家,凝心聚力促发展

中心紧紧围绕“呵护百姓健康,共创和谐社区”这一宗旨,以解决社区卫生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为重点,以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大力培育医院文化,着力打造“爱心、真心、耐心、放心、贴心”的“五心”服务品牌,充分利用开展义诊、健康咨询、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凝聚团队力量。

中心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技术规范的同时,建立了医德医风档案和医患沟通制度,进一步畅通和完善了投诉和纠纷处理的渠道。从2007年开始,每年确立1个工作主题,培育中心独特的医院文化,通过主题年建设使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全面升华。2013年,中心职工满意度为98.0%,社区居民满意度达98.3%。同时,通过中心“三博一网”即中心微博、团支部微博、女职工微博及中心官网,促进宣传平台信息化,搭建、丰富工作交流平台,成为凝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医疗知识、畅通社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的舆论新阵地和互动新平台。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厚积薄发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社区卫生事业的建设中去,秉承“仁爱、奉献、求精、创新”的院训,求真务实,不断进取,以全国示范为引领,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为社区百姓擎起一片健康蓝天。

(收稿日期:2014-03-14)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居民
家庭医生
石器时代的居民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你睡得香吗?
社区卫生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 真正落实医保制度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