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2014-07-19 04:35李淑华等
上海预防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血样麻疹阳性率

李淑华等

摘要:[目的]从免疫学和流行病学两个方面评价上海市虹口区6~14岁学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方法]强化免疫1个月后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麻疹IgG抗体,与未参加强化免疫者的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收集研究个体的麻疹免疫史、麻疹病史、麻疹密切接触史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不能认为强化免疫对提高虹口区6~14岁学龄儿童麻疹抗体的阳性率、保护率及几何抗体平均浓度有影响,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与接种3~4剂次相比,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免疫的目的是消除免疫空白,在常规免疫高接种率的地区,实施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是对疫苗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浪费,而查漏补种是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学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中图分类号: R 511.1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nhanced immunization for schoolage children in Hongkou District of Shanghai in immunology and epidemiology.[Methods]One month after completing immunization, the blood antibody titer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metho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ose of nonenhanced immunization,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were collected history of measles immunization and close contact with the measles.[Results]It could not be thought that strengthening immunization improved antibody positivity rate,the protection rate, and geometric antibody average concentrations. There was no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ntibody levels between measles vaccination 2 times and 3-4 times. [Conclusion]In the regions where routine immunization rates reach a high level, strengthening immunization done on large scale is a waste of vaccine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leak revaccination should be done as a cost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

Key words: Schoolage children;Measles vaccine;Strengthen immune

麻疹是疫苗前时代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疫苗可预防的主要传染病。自1978年中国实施计划免疫政策以来,20世纪90年代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 2005年中国卫生部承诺到2012年实现消除本土麻疹的目标。但20世纪90年代后麻疹发病率有回升的趋势,且流行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成人麻疹和未及接种龄小儿麻疹的高发。为了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美洲区及欧洲区成功消除麻疹的经验\[1-3\],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发了《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全国范围内对8月龄~14岁的适龄儿童无论免疫史如何均进行1剂次的强化免疫接种。上海市虹口区按照《2010年上海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于2010年10月19—31日对本区8月龄~14岁的适龄儿童进行了强化免疫接种,现对其中6~14岁学龄儿童强化免疫的效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年虹口区共有小学34所,初中20所,高中15所,学生年龄为6~17岁。按照《2010年上海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对6~14岁的适龄儿童进行1针剂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免疫后1个月,按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参加免疫接种的儿童中抽取样本。第一阶段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小学、初中、高中各抽取1所学校;第二阶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抽中学校中每个年级各抽取20人(男女各半)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共241人,其中小学生(6~10岁)100人,初中生(11~14岁)81人,高中生(15~17岁)60人。同时抽取各校同年级中未参加本次强化免疫活动的学生78人作为对照组,其中6~10岁者32人,11~14岁者46人。未参加强化免疫的原因是由于当日生病或拒绝接种。

1.2方法

调查收集全部研究个体的免疫史、麻疹病史、麻疹接触史等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其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进行麻疹抗体检测,试剂盒为德国维润赛润研发有限公司的麻疹IgG检测试剂盒,使用波长405 nm,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结果判定

IgG抗体水平>200 mIU/mL为阳性,<150 mIU/mL为阴性,150~200 mIU/mL为灰区。IgG抗体保护水平界定为≥800 mIU/mL。

1.4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统计检验的方法。

2结果

2.1强化免疫概况

2010年9月,虹口区所有8月龄至14岁(1995年9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数为65 336人,同意强化免疫接种的儿童53 018人,实际接种53 018人,强化免疫完成率为81.15%。全部研究个体均没有麻疹病史和麻疹接触史。

2.2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共获得血样295份,其中6~14岁参加强化免疫者的血样164份,未参加本次强化免疫者的血样76份,15~17岁者不属于本次强化免疫的对象,获得的血样55份也作为对照组。

2.3接种剂次对强化免疫后抗体水平的影响

3讨论

麻疹病毒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因长期的变异而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病毒分类及基因型命名的标准,将麻疹病毒分为8个基因组本文结果提示,不能认为强化免疫对提高本区6~14岁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有影响,参加强化免疫者与未参加强化免疫者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未参加强化免疫者在自然状态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的阳性率虽然仍保持一定的稳定,但保护率和GMC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可能还受细胞免疫的作用);无论是否参加强化免疫,11~14岁组的抗体保护率和GMC均显著低于6~10岁组。

本文结果显示,接种麻疹疫苗2剂次和接种3~4剂次对抗体的阳性率、保护率、GMC等均没有影响,因此,强化免疫的意义在于消除免疫空白而不是重复接种。本文参加强化免疫的6~14岁人群中,没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史的仅占1.22%,1剂次接种史的占4.88%,也间接反映了本市6~14岁人群2剂次及以上接种率可达93.90%,在这样高免疫接种率的地区,强化免疫只需对0剂次的人群进行查漏补种即可,否则大规模的多剂次强化免疫接种必将造成麻疹疫苗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强化免疫前后2年全市麻疹平均发病率、本市居民平均发病率和本市6~14岁儿童平均发病率的比较提示,强化免疫虽然对降低全市及本市居民麻疹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尚不能认为对降低本市6~14岁儿童的麻疹发病率有影响,强化免疫前后2年本市6~14岁儿童的麻疹发病率仅下降10.58%。

综上可见,2010年对本市6~14岁人群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并没有给目标人群带来明显的免疫效果,由于影响麻疹发病率的因素很多,免疫前后2年全市麻疹平均发病率及本市居民平均发病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全部是由于强化免疫引起的。大规模的强化免疫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结果,相反还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也使被接种者承受一定的接种风险,可能并不适用于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的上海地区。建议强化免疫要因地制宜,应侧重于在常规免疫接种率相对较低的边远地区开展,以消除免疫空白,建立免疫屏障。另外,从上海市近年的麻疹病例构成看,成人和8月龄以下的未及接种龄的小儿是主要的发病群体,应重点考虑对这些人群的免疫策略,从而逐步实现消除和控制麻疹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马丽丽.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1999—2000年9月阻断本土麻疹病毒传播的进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1,7(2):102-108.

[2]Global control and regional elimination of measles, 2000-2011\[J\].MMWR,2013,62(2):27-31.

[3]Wilson N, Baker MG. Celebrating 50 years of polio elimination in New Zealand: but inadequate progress in eliminating other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J\]. N Z Med J. 2012 ,125(1365):67-74.

[4]许文波, 朱贞, 张珍英.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3,9(1):1-8.

[5]陈志慧. 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变化与现行疫苗的预防效果\[J\].中国计划免疫,2003,9(1):47-51.

[6]Rota JS, Wang ZD, Rota PA, et al. Comparison of sequence of the H,F and N coding genes of measles virus vaccine strains\[J\].Virus Res,1994,31(3):317-330.

[7]Tamin A, Rota PA, Wang ZD. Antigenic analysis of current wild-type and vaccine strains of measles virus\[J\].J Infect Dis,1994,170:795-801.

[8]张建华,卢亦愚,严菊英,等. 麻疹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935-937.

[9]孙英杰,刘春梅,LI Jin.辽宁省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蛋白特性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1,5(2):99-101.

[10]李淑华,居丽雯,谈逸云,等.2005年上海市麻疹流行株血凝蛋白基因变异及其对抗原性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8):490-495.

[11]陈明文,庞武贵,谢科运.2004—2006年玉林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8,24(7):662-663.

2010年9月,虹口区所有8月龄至14岁(1995年9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数为65 336人,同意强化免疫接种的儿童53 018人,实际接种53 018人,强化免疫完成率为81.15%。全部研究个体均没有麻疹病史和麻疹接触史。

2.2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共获得血样295份,其中6~14岁参加强化免疫者的血样164份,未参加本次强化免疫者的血样76份,15~17岁者不属于本次强化免疫的对象,获得的血样55份也作为对照组。

2.3接种剂次对强化免疫后抗体水平的影响

3讨论

麻疹病毒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因长期的变异而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病毒分类及基因型命名的标准,将麻疹病毒分为8个基因组本文结果提示,不能认为强化免疫对提高本区6~14岁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有影响,参加强化免疫者与未参加强化免疫者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未参加强化免疫者在自然状态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的阳性率虽然仍保持一定的稳定,但保护率和GMC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可能还受细胞免疫的作用);无论是否参加强化免疫,11~14岁组的抗体保护率和GMC均显著低于6~10岁组。

本文结果显示,接种麻疹疫苗2剂次和接种3~4剂次对抗体的阳性率、保护率、GMC等均没有影响,因此,强化免疫的意义在于消除免疫空白而不是重复接种。本文参加强化免疫的6~14岁人群中,没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史的仅占1.22%,1剂次接种史的占4.88%,也间接反映了本市6~14岁人群2剂次及以上接种率可达93.90%,在这样高免疫接种率的地区,强化免疫只需对0剂次的人群进行查漏补种即可,否则大规模的多剂次强化免疫接种必将造成麻疹疫苗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强化免疫前后2年全市麻疹平均发病率、本市居民平均发病率和本市6~14岁儿童平均发病率的比较提示,强化免疫虽然对降低全市及本市居民麻疹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尚不能认为对降低本市6~14岁儿童的麻疹发病率有影响,强化免疫前后2年本市6~14岁儿童的麻疹发病率仅下降10.58%。

综上可见,2010年对本市6~14岁人群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并没有给目标人群带来明显的免疫效果,由于影响麻疹发病率的因素很多,免疫前后2年全市麻疹平均发病率及本市居民平均发病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全部是由于强化免疫引起的。大规模的强化免疫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结果,相反还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也使被接种者承受一定的接种风险,可能并不适用于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的上海地区。建议强化免疫要因地制宜,应侧重于在常规免疫接种率相对较低的边远地区开展,以消除免疫空白,建立免疫屏障。另外,从上海市近年的麻疹病例构成看,成人和8月龄以下的未及接种龄的小儿是主要的发病群体,应重点考虑对这些人群的免疫策略,从而逐步实现消除和控制麻疹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马丽丽.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1999—2000年9月阻断本土麻疹病毒传播的进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1,7(2):102-108.

[2]Global control and regional elimination of measles, 2000-2011\[J\].MMWR,2013,62(2):27-31.

[3]Wilson N, Baker MG. Celebrating 50 years of polio elimination in New Zealand: but inadequate progress in eliminating other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J\]. N Z Med J. 2012 ,125(1365):67-74.

[4]许文波, 朱贞, 张珍英.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3,9(1):1-8.

[5]陈志慧. 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变化与现行疫苗的预防效果\[J\].中国计划免疫,2003,9(1):47-51.

[6]Rota JS, Wang ZD, Rota PA, et al. Comparison of sequence of the H,F and N coding genes of measles virus vaccine strains\[J\].Virus Res,1994,31(3):317-330.

[7]Tamin A, Rota PA, Wang ZD. Antigenic analysis of current wild-type and vaccine strains of measles virus\[J\].J Infect Dis,1994,170:795-801.

[8]张建华,卢亦愚,严菊英,等. 麻疹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935-937.

[9]孙英杰,刘春梅,LI Jin.辽宁省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蛋白特性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1,5(2):99-101.

[10]李淑华,居丽雯,谈逸云,等.2005年上海市麻疹流行株血凝蛋白基因变异及其对抗原性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8):490-495.

[11]陈明文,庞武贵,谢科运.2004—2006年玉林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8,24(7):662-663.

2010年9月,虹口区所有8月龄至14岁(1995年9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数为65 336人,同意强化免疫接种的儿童53 018人,实际接种53 018人,强化免疫完成率为81.15%。全部研究个体均没有麻疹病史和麻疹接触史。

2.2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共获得血样295份,其中6~14岁参加强化免疫者的血样164份,未参加本次强化免疫者的血样76份,15~17岁者不属于本次强化免疫的对象,获得的血样55份也作为对照组。

2.3接种剂次对强化免疫后抗体水平的影响

3讨论

麻疹病毒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因长期的变异而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病毒分类及基因型命名的标准,将麻疹病毒分为8个基因组本文结果提示,不能认为强化免疫对提高本区6~14岁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有影响,参加强化免疫者与未参加强化免疫者的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未参加强化免疫者在自然状态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的阳性率虽然仍保持一定的稳定,但保护率和GMC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可能还受细胞免疫的作用);无论是否参加强化免疫,11~14岁组的抗体保护率和GMC均显著低于6~10岁组。

本文结果显示,接种麻疹疫苗2剂次和接种3~4剂次对抗体的阳性率、保护率、GMC等均没有影响,因此,强化免疫的意义在于消除免疫空白而不是重复接种。本文参加强化免疫的6~14岁人群中,没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史的仅占1.22%,1剂次接种史的占4.88%,也间接反映了本市6~14岁人群2剂次及以上接种率可达93.90%,在这样高免疫接种率的地区,强化免疫只需对0剂次的人群进行查漏补种即可,否则大规模的多剂次强化免疫接种必将造成麻疹疫苗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强化免疫前后2年全市麻疹平均发病率、本市居民平均发病率和本市6~14岁儿童平均发病率的比较提示,强化免疫虽然对降低全市及本市居民麻疹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尚不能认为对降低本市6~14岁儿童的麻疹发病率有影响,强化免疫前后2年本市6~14岁儿童的麻疹发病率仅下降10.58%。

综上可见,2010年对本市6~14岁人群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并没有给目标人群带来明显的免疫效果,由于影响麻疹发病率的因素很多,免疫前后2年全市麻疹平均发病率及本市居民平均发病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全部是由于强化免疫引起的。大规模的强化免疫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结果,相反还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也使被接种者承受一定的接种风险,可能并不适用于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的上海地区。建议强化免疫要因地制宜,应侧重于在常规免疫接种率相对较低的边远地区开展,以消除免疫空白,建立免疫屏障。另外,从上海市近年的麻疹病例构成看,成人和8月龄以下的未及接种龄的小儿是主要的发病群体,应重点考虑对这些人群的免疫策略,从而逐步实现消除和控制麻疹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马丽丽.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1999—2000年9月阻断本土麻疹病毒传播的进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1,7(2):102-108.

[2]Global control and regional elimination of measles, 2000-2011\[J\].MMWR,2013,62(2):27-31.

[3]Wilson N, Baker MG. Celebrating 50 years of polio elimination in New Zealand: but inadequate progress in eliminating other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J\]. N Z Med J. 2012 ,125(1365):67-74.

[4]许文波, 朱贞, 张珍英.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3,9(1):1-8.

[5]陈志慧. 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变化与现行疫苗的预防效果\[J\].中国计划免疫,2003,9(1):47-51.

[6]Rota JS, Wang ZD, Rota PA, et al. Comparison of sequence of the H,F and N coding genes of measles virus vaccine strains\[J\].Virus Res,1994,31(3):317-330.

[7]Tamin A, Rota PA, Wang ZD. Antigenic analysis of current wild-type and vaccine strains of measles virus\[J\].J Infect Dis,1994,170:795-801.

[8]张建华,卢亦愚,严菊英,等. 麻疹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935-937.

[9]孙英杰,刘春梅,LI Jin.辽宁省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蛋白特性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1,5(2):99-101.

[10]李淑华,居丽雯,谈逸云,等.2005年上海市麻疹流行株血凝蛋白基因变异及其对抗原性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8):490-495.

[11]陈明文,庞武贵,谢科运.2004—2006年玉林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8,24(7):662-663.

猜你喜欢
血样麻疹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枫叶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赠抗疫勇士
Vaccination
东营市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
原地等待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