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三重和三看”教学模式及其构建

2014-07-24 16:45梁红梅
中国教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三学改革教学模式

梁红梅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保二小学(以下简称“保二小学”)是锦州市首批“兴趣、高效和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学校。试点以来,我们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幸福人生铺路”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潜心研究“兴趣、高效、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主体指向,并逐步构建“三学、三重和三看”教学模式,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日趋完善。

一、教学模式的背景及分析

经过近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对“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等理念已有了清晰的认识,但依然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课标意识不强,过分强调教案和教材的主体地位,导致“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二是缺乏对动态生成的课堂的动态调控。课堂中呈现的所谓“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源于课前的精心设计,而非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三是教师问题意识淡薄。一方面过于注重研究教材,忽视对学情的深入调研;另一方面对学生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点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深入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实施方案,从学习方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等三方面入手,逐项剖析,分层研究,以理清课堂教学的纵向主线(学——重——看),并拓展横向关联,从而不断丰富教学活动,最终形成“三学、三重和三看”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目标

“三学、三重和三看”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颇具意义的目标。

1.三学

“三学”,即“自学”“研学”和“品学”。

第一,“自学”,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并将自学目标简明、易懂地呈现。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以“静”为主,让学生在“静”中思考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应适时监测学生的自学状态,既要在时间上控制,又要在内容上指导。

第二,“研学”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即研究通过自学无法独立完成的内容。这种研究先由小组研讨,再由教师指导,直至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研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质疑、发现、交流和展示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研学”中,既要以“动”为主,又要生生交流,还要师生互动。

第三,“品学”既是总结、归纳知识,又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品学”中,当学生总结得不理想时,应由教师进行归纳、梳理。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他们进行知识、能力的检测。总之,在“品学”中,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以他们的动手操练为主,还检测他们课堂学习的效果,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

2.三重

“三重”,即重情境创设经常化、重教学内容层次化和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常态化。

第一,重情境创设经常化,即根据“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感情境——想象情境”的设计模式,促使教师“以学定教”。第二,重教学内容层次化,即引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需求,以便从课程内容、实施策略和实施成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辅导方案。第三,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常态化,即引导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既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为打造更为精彩、高效的魅力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3.三看

“三看”,即看学生的“学”、看教师的“教”和看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第一,看学生的“学”,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因此,当我们评价一堂课时,须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真实和兴趣盎然。第二,看教师的“教”,即教师要把握“教”的方式、“教”的内容和“教”的尺度,又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立求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三,看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其实质在于:倡导师生的互动性和学习的开放性。只有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

“三学、三重和三看”教学模式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它不仅是教师立足实际,坚持继承与发展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更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的有效策略。那么,这一教学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

1.形成新观念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通过多渠道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崭新的教学理念。

(1)有效学习

保二小学强调教师常规业务培训中的时效性和研讨性。例如,在每学期初,我们都组织教师座谈,并了解教师在课堂改革实验中的困惑和理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理论学习计划,并确定研讨主题。

(2)读书感悟

作为教师,应勤读书、善感悟,以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据此,保二小学号召教师每天拿出一些时间读书,并记下读后感悟;另外,保二小学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博客的作用,将相关的学习材料及时上传,便于大家检索与讨论。这些举措使每个教师都能悟到:读书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为了自身的发展。

(3)多元培训

对于培训,保二小学有这样的观点:眼界决定高度。近两年,保二小学克服资金和人员紧张等困难,尽量满足教师外出学习的需求。同时,我们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撰写学习体会,并向全校教师汇报,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的确,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更有力促进了教师教育理论的更新,最终形成崭新的观念。

2.潜心研究

理想的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灵动、鲜活的课堂,发掘生命潜能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凸显民主、平等、开放、科学和高效等特征。为此,我们潜心研究,并围绕构建“三学、三重和三看”教学模式,分层次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1)确立思路

经过反复调研与精心准备,保二小学具体落实了两个工作。第一个工作具体有三点。其一,确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多一份智慧少一些低效,多一份创新少一些形式”。其二,在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启动仪式上,保二小学精心打造两节引路观摩课,以引导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冷静反思,既发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又深化对新理论的认识。其三,向全体教师全面解读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第二个工作,具体有两点。其一,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并为全体教师提供相应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的参考书目、参考资料,倡导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总体框架下,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积极探索不同变式,以便把全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其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讨,保二小学组织50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主题课堂教学大赛,以加深对“三学、三重、三看”教学模式的理解。实践证明,教师在不断确立新思路,逐步树立新观念,并对高效课堂的创建充满热情、信心和期待。

(2)有效引领

丰富的名师资源是保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竭动力。为了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我校对名师工作室成员在主持科研课题、教学专题讲座和研磨示范课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力促名师效应最大化,从而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促进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和希望。青年教师大多思维活跃,上进心和求知欲较强,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并具有可塑性。为了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保二小学专为他们设计相关的活动(“青蓝工程”),旨在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另外,我校在排课时尽量为青年教师二度备课和反复磨课创造条件,还增加听课以及听取骨干教师指导的机会,以使他们弥补不足,博采众长,加强反思,迅速提升。

三、技术整合

1.技术飞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教育的影响和变革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激发师生的兴趣和潜能,保二小学不断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启动电子白板工程以来,我校领导带头,同伴互助,大赛牵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2.资源共享

每节精心打磨的课,每个精心制作的课件,都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因此,我们把一些精彩的单课成果汇集起来,形成教学资源库的最初框架,再有意识地调整、补充和包装,以逐步构建全体教师共享的学科教学资源库。这样,既方便教师查找和下载,又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还为高效课堂提供有力支持。

四、教学模式的成果及未来展望

在教学模式实践中,保二小学收获了成果,具体有三点。其一,打造了一支博学善为、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如今,它已成为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坚实力量。其二,创设了生命怒放、激情四射的课堂。不仅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交流能力极大提高,而且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学科能力获得提升,最终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其三,营造了求真超越的校园文化,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回顾走过的路,保二小学就像一个执着的行者,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历经沧桑,却始终坚守教育梦想,一路栉风沐雨,奋力前行。我们深知,课堂教学研究之路漫长又充满挑战;我们相信,只要怀揣梦想,探究的脚步永不停歇,课堂改革必将一路芬芳,硕果满园!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保二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猜你喜欢
三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自学—助学”教学模式与《汉语修辞学》的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育学生“三学”素养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人物描写“三学”写作法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