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工作中的四个体现

2014-07-25 12:04程维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督学督导意见

程维东

作为一名基层督导人员,工作中要做到强化监督、优化指导、科学评价,必须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每一名督学工作中都经历了督中学、学中思、思中行、行中悟的成长过程,今天与大家分享我工作中的四点体会。

借鉴经验中体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督导人员被赋予一种使命,在监督过程中要能指导,这样才会更好地发挥督导作用,为被督导单位服务。善于借鉴经验是督学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借鉴经验呢?

我认为,一是向身边的督学学习,这是学习最直接的途径。在督导活动中,我们一起收集信息、讨论评价意见、向被督导单位反馈,感悟其他督学的做法、说法、想法,多问自己为什么没想到,如何能做到。二是向被督导单位学习,这是学习最全面的过程。在督导群体上具有可比性,面对督导对象要善于发现他们取得主要成绩的做法、经验,并进行积累,在以后督导过程中,对于被督导单位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尤其是对于责任督学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以此达到以督促建、以督促改、以督促发展的目的。三是向与自己进行交流的人学习,这是学习最便捷的方法。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难免要与不同的人进行接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或者是对于问题的独到见解,可能某一点就会使自己悬而未解的问题或者自己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起到点拨作用。

准备环节中体现“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参与督导活动中经常发现一种现象:有的督学在督导活动中安排自己的工作环节表现得张弛有度,最主要的是汇总发言时,有理有据,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时常会就自己观测指标外的其他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把功夫用在了督导前。由于督导之前,对于被督导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了熟悉以及通过每年自评报告、被督导单位网页等不同途径了解被督导单位开展的工作,这样督导当天在查阅资料、访谈时就会有针对性收集信息,不但准确把握被督导单位相关内容的有和没有、是和不是这些基本情况,更主要的是对被督导单位的做法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针对行与不行的把握有更独到的见解,这更能体现督学水平,也是我们督导所追求的方向。

讨论氛围中体现“三思而后行”

在督导评价意见一稿、二稿讨论的过程,基本上督学先看40—60分钟,然后每位督学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标准是很高的,在有限的时间就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有些督学对成绩和问题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我很钦佩。如果提前一周把督导评价意见讨论稿先给督学,这样督学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督导记录、督导汇总等信息,对评价意见有更加深入的考虑,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不但对于自己负责的指标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而且也会从评价意见的结构、前后表述、肯定的程度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

督导活动中体现“众人拾柴火焰高”

督导活动是一种集体行为,由于督导时间有限,我们对督学进行了分工,即每个人负责几个指标,督学围绕自己所负责的指标进行查阅资料、个别访谈。但是督导活动是分工不分家的,也就是说“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督导活动中如果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大家共同“拾柴”,就会助推督导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进一步落实。在保证自己负责指标信息采集完成后,尽可能地多了解被督导单位的相关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有些工作督学个体可能看到的是一点,但是如果共性的点汇集在一起就是主要成绩或主要问题了,要珍惜我们时时处处采集的信息。二是对于访谈环节,如果我们督学个体只是通过访谈了解自己负责的指标或者说本组的指标,就会短时间结束访谈,这时多问些有关被督导单位的其他工作,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被访谈资源的作用。当然如果涉及管理等工作,督学事先把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委托给大家帮助问问就更加明确。三是各位督学都有一定的经验,尤其是一些督学,原来在单位就是管理者,而且参与了同类单位的督导,对于被督导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应该是很熟悉的,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果将每个人的力量汇集到一起将会启迪新的智慧,这种“人人为学校发展着想”的理念必将推动督导权威性的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督学督导意见
责任督学思与行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