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培养健全人格

2014-07-25 12:36刘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小希板报挫折

刘丹

小希是七年级的一名女生,17岁,走读,重听不佩戴助听器。该生平时发型比较凌乱,比较不注重形象;在班级中不喜言谈,没有亲密的朋友,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注意老师是否在看自己,十分敏感。一次,因为与妈妈发生口角用医用刀戳伤自己的牙龈,在学校情绪失控,哭泣不止,口中反复说“都是我不好”,对母亲、班主任及教育处、心理老师的话充耳不闻,经过心理老师安抚才慢慢平静。

我们对与她有关的各方面因素作了分析。

生理因素。小希除听力障碍外无其他身体残疾,但正处于青春期。

家庭因素。小希为外地借读学生,因为父母工作忙,一出生就寄养在外祖父母家,又因为听力残疾,没有受到关爱,一直被视为“多余的”。后来,小希母亲发现孩子的情况后接回自己身边照顾。但父亲几年前因工伤丧失工作能力,卧病在床。母亲是一名医生,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辞去了原籍稳定的公立医院职务,到北京一家民营医院工作。家庭的重担压在孩子母亲身上,父亲因病痛时常埋怨,母亲时常愁容满面。小希能感受家庭气氛的变化,对父亲又心疼又不满。据小希母亲反映,她在家中很少和父母交流,曾经有不再念书去找工作的想法,一和母亲发生冲突便用伤害自己来发泄情绪。

学校因素。小希所在的班级共12名学生,8人住校,年龄集中在13-15岁之间,听力损失程度整体比较严重。在班级中,同学的年龄比小希小,大部分住校,而其他同学更多使用手语互相交流,这让更多使用口语交流的小希很难融入班集体,但班上的不少学生愿意和小希交流,也愿意教她手语。

根据小希的表现及其分析,小希应属于分裂型人格。分裂型人格的学生表现为胆小、懦弱、自卑、孤僻、害羞、沉默寡言、不爱交往,他们活动能力差,缺乏进取心;对别人态度冷淡,不愿介入别人的事;活动时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想入非非,思维缺乏逻辑性,学习不安心;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做事,生怕别人耻笑;他们几乎没有自信心,总感到前途渺茫。分裂型人格在学习落后的女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如不及时纠正,可能发展成精神分裂症。因此对其进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小希的情况,我们主要采用宣泄疏导法和代偿迁移法进行心理疏导矫正。

宣泄疏导法。其主要作用是将受挫者遭受挫折后所产生和积累的过多的消极情绪宣泄出去,以维持其生理、心理的平衡和心理健康,形成对挫折的积极适应,并使其获得应付挫折的适当方法和力量。做法主要是与小希进行交谈,因小希不喜人多嘈杂的地方,老师选择了校园中的绿化带作为交谈地点。交谈时,老师与小希手牵手,并排而坐,询问她的近况,对小希反映出来的不良情绪不做批评,只进行简单的疏导。不久后,老师得到小希的信任,慢慢地她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代偿迁移法。这种方法通过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来弥补自己受到的某种挫折,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进而增强自信心。根据日常观察,老师发现小希十分喜爱绘画,于是在班级板报制作过程中,鼓励她加入板报小组,参与板报插图的设计和绘画工作。老师发现小希在绘制板报时十分认真,画出的图案也很生动精致,当她受到同学的肯定后,也会露出短暂的笑容。在集体跳绳比赛时,老师也鼓励不会跳绳的小希参加,号召全班同学教她,给她加油,每当她成功完成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打出肯定的手势,让小希通过运动和克服困难得到了快乐。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和矫正,根据小希母亲反映,她在家中情绪波动发泄、伤害自己的次数减少了,但还是表示想工作不想上学。根据同班同学反映,小希近来能够和几个女生进行简单的交谈,也愿意接受大家的帮助。

不良人格不是短期而成的,人格上存在问题大多和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成年后人格上仍存在问题的则形成人格障碍,很难通过心理疏导或心理咨询改善。因此,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十分重要,同时心理矫正也不是一日一时的功夫,需要长期的、渗透式地进行。相信像小希这类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情况会日趋改善。

■ 编辑吴君 ■

猜你喜欢
小希板报挫折
“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优秀作品展(电子板报)
小溪流的比赛
挫折使我更坚强
小希的跳高游戏
小希的贴纸游戏
“把板报办出滋味来”
——记长春市双阳区云山街道博山社区关工委板报员祁振学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耄耋老翁坚持40载 办板报800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