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社会保障差异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1

2014-07-30 07:28左香乡许新星
关键词:社会保障财政效率

左香乡,许新星

(湖南大学 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为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死亡及其他不幸遭遇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制度,在经济社会运行方面发挥着 “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9 130.6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1 999.85亿元,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等方面的差距,社会保障投入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平均社会保障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且绝大部分省市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规模仍不能满足需要[1]84-92,[2]28-34,[3]28-34。部分学者认为造成我国区域间社会保障差距的原因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社会保障权责不对等[4]37-40,[5]29-31,[6]52-56,[7]20-27。

社会保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分学者分析造成区域公共服务差异现状[8]175,[9]1-45的主要原因是:财政制度的权责不对等[10]67-83,[11]48-53,[12]38-42,区域经济发展差异[13]75-89,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14]43-45,[15]63-66,[16]74-84,[17]3-12。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对区域社会保障差异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因此,本文拟对区域社会保障差异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其余部分结构安排为: 第二部分为区域社会保障现状评估;第三部分为我国区域社会保障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我国区域社会保障差异的现状评估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4个方面。本文根据这4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投入与产出的原则构建了16个指标的社会保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Seiford &Thrall(1990)[18]7-38认为:随着投入和产出指标个数的增加,DEA区分DMU是否有效的可信度下降。因此,众学者提出运用DEA模型需要满足一定的经验法则,如Banker(1992)[19]74-84提出决策单元的个数必须是投入和产出指标个数之和的3倍以上,Boussofiane(1991)[20]1-15认为决策单元的个数必须大于投入和产出指标个数的乘积。

本文构建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个数不能满足上述学者提出的经验法则,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思想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处理,使得降维后的指标个数满足经验法则以进行DEA评估。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选择2012年中国30个省际样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除外)。为消除评价指标数据类型与单位差异的影响,用标准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基于标准化的数据,分别对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用deap2.1软件对主成分的得分进行实证分析。[21]123-130

1.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是指社会保障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效率为“1”表示“有效”,即这种利用是合理的;效率低于“1”则表示“无效”,即资金利用不充分。

北京、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等11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在纯技术效率非有效地区中,河北、辽宁、上海和浙江等8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值超过80%,广西为0.47,是唯一低于50%的地区。纯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资金利用不充分和投入结构不合理。

2.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是指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总量是否满足社会保障需求。效率值为“1”,为有效,即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满足社会保障需求;效率值低于“1”,表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即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总量不能满足需求;效率值大于“1”,表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即该地区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河北、吉林、黑龙江和广东等6个地区的规模效率值为1,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10个地区为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东部省份占8个,而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等14个地区为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中西部省份居多,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社会保障投入规模效率。

3.综合效率分析

综合效率代表社会保障投入产出效果的总体评价。2013年全国社会保障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742,均未达到有效状态。其中,吉林、黑龙江、广东、四川和青海省的综合效率值均为1,且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为1,这说明DEA有效,社会保障投入产出结构合理。而DEA非有效的地区中,山东、江苏、北京和重庆的综合效率值最高,都超过90%;低于50%的地区有7个,广西和甘肃的综合效率值最低,分别为0.246和0.251,这说明需求社会保障投入量较少,且投入结构不合理,没有使产出达到最大化。

综上所述,30个地区中有25个DEA非有效,非有效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规模无效率。北京、山西、江苏和山东等6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而规模效率值小于1。其中,北京、江苏和山东为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说明其社会保障制度已相对完善,但供给过多而造成规模无效率,应适当控制社会保障投入。山西、江西和宁夏为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说明应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从而提高社会保障效率。二是纯技术无效率。河北的规模效率值为1,但纯技术效率值为0.88,这说明社会保障投入结构造成其无效率,应该调整社会保障投入的项目资金结构,改善资料利用效率。三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作用。天津、内蒙古、辽宁和上海等18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不为1,综合效率值差异较大,其中重庆为0.901,广西仅为0.246。这说明以上地区既要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也要改善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我国区域社会保障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前文的评估结果表明,DEA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无效率和纯技术无效率,即社会保障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基于此,本文将从社会保障投入分析造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一)模型构建

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投入结构(城市化率、老龄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三个方面分析对省际社会保障投入的影响,模型构建如下:

lnyit=a+β1lnx1it+β2lnx2it+β3x3it+β4x4it+β5x5it+(γit+uit+eit)

(1)

其中,y代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x1为人均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x2为人均转移支付;社会保障需求使用城市化率x3、老龄化率x4代替,城镇登记失业率用x5代替。a为常数项;r为误差项;u为区域非观测因素总影响;e为时间非观测因素总影响。本文搜集了2002—2012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N=30,T=11),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使用stata12.0对面板模型进行检验:F检验结果显示拒绝原假设,即固定效应模型更适用; LM检验结果强烈拒绝了“不存在个体随机效应”的原假设,即应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hausman检验认为固定效应模型最优。

表1 回归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10%、5%、1%显著水平,括号里为标准误差。

从固定效应模型各因素的相关系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人均GDP对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在1%水平下的显著正影响,其影响系数最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直接影响财政收入能力,从而影响社会保障的投入水平。相对东部,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如果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过大,会影响其他支出领域,特别是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领域,但这也加大了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不均等程度。

2.中央转移支付对社会保障支出显著正影响。但由于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是以地区相应的配套资金为前提,这使得财政能力较弱的地区失去了获得专项转移支付的机会,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地区间社会保障支出的差距。因此,虽然财政转移支付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的差距,但由于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过大,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结构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有待改进。

3.在社会保障需求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分析中, 发现老龄化率和失业率与社会保障呈现负相关,这表明各地区社会保障的供给并没有考虑当地社会保障需求,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是由政府的供给能力和意愿决定。在本文中,各地区社会保障供给更多是依据自身的供给能力提供,忽略了地区实际需求,这正是造成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无效的重要原因。同时,城市化率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正相关。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依次递减,城市化进程自然也呈现较大的差别。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地区社会保障差距的重要途径。

四、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对缩小区域社会保障差异建议如下:

第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试行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的模式。造成区域间社会保障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因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缩小地区间社会保障的差异。首先,从纵向上来说,应该将中西部地区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地区,国家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经济发展,必要时应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帮助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促进地区间财政能力均等化;其次,横向上,东部地区需要从财力和物力等方面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援中西部地区提高它们的财政收入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这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第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首先,适度降低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整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将需要较长时期安排补助经费且数额相对固定的项目划转列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降低税收返回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使得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更明显;其次,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设计。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的准入标准,列入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应是具有突发性、特殊性、非固定性等特征的项目。同时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避免项目设置交叉重复,加大平均每个项目的转移支付额;最后,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转移支付评价、监督和考核机制,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以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真正用于公共服务支出,最大程度上避免转移支付被挪用到其他方面,加强地区社会保障均等化效果。

第三,调整社会保障投入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目前各地区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多是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少,同时政府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更多是依据自身的供给能力和偏好,忽略了社会群体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因此,政府应当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表达机制,比如信息网络平台等,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同时,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健全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渠道,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在公众利益表达中的作用。只有深入了解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才能为他们提高相应的社会保障服务,满足他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从而完善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结构。

参考文献:

[1]刘萍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J].社会保障研究,2011(2).

[2]刘渝琳,陈书.我国社会保障基尼系数的讨论与估算[J].统计研究,2011(6).

[3]胡宏伟,严娅,张春旺.中国社会保障投入产出效率省际与区域评估[J].社会保障研究,2011(3).

[4]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J].财政研究,2002(5).

[5]柯卉兵.省际社会保障差异及其转移支付[J].中国社会保障,2007(10).

[6]吕翠苹.中国社会保障的区域性差异及调整对策[J].中国发展,2008(3).

[7]寇浩宁.中国社会保障公共支出省际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4).

[8]Grand J L. The Strategy of Equality:Redistribution and the Social Services[M].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2.

[9]Van de Walle. Do Services and Transfers Reach Moroccos Poor? Evidence from Poverty and Spending Maps[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5.

[10]Bert Hofman, Susana Cordeiro Gurra.Fiscal Disparities in East Asia: How Large and Do They Matter[EB/OL]. http:// siteresources1worldbank1org/ INTEAPDECEN /Resources/Chapter-4.pdf, 2005.

[11]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8).

[12]杨华.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成因与改进建议[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6).

[13]边旭东.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14]曹俊文,罗良清.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6(1).

[15]解垩.转移支付与公共品均等化分析[J].统计研究,2007(6).

[16]郭庆旺,贾俊雪.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J].世界经济,2008(9).

[17]安体富,任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经济研究参考,2010(47).

[18]Seiford Lawrence M, Thrall Robert M. Recent developments in DEA: Th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frontier analysi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2,46(1).

[19]Banker Rajiv D. Estimation of returns to scale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2,62(1).

[20]Boussofiane A,Dyson R G, Thanassoulis E. Applie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1,52(1).

[21]欧阳青东,陈雨花.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人口结构、市场竞争对人身保险消费的影响——基于2000—2010分省数据的经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财政效率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跟踪导练(一)2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