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7-31 18:28史宝娟郑祖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河北省环境保护

史宝娟+郑祖婷

摘要:河北省存在着资源消耗强度大、污染物排放增加、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一系列与综合承载力相关的问题。通过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发现河北省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较低。河北省应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

关键词:河北省;综合承载力;承压水平;突变级数法;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资源需求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4-0078-04

一、综合承载力内涵

承载力的研究最早始于力学,后被引用到生态学领域,随着其研究的深化,近20年来承载力的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人口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多个研究领域。21世纪之前国内外学者对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的研究逐步趋于系统化,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土地资源、水资源承载力等方面;对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等方面。进入21世纪后,学者们逐渐将人口、社会等因素纳入综合承载力的范畴,将综合承载力看作一个整体系统,从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等多个方面考察综合承载力[1]。较为系统的城市承载力的概念由Oh K.等于2002年提出,认为城市承载力是生态环境对人类的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生活发展的承受能力,如果人类活动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城市的发展实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则城市承载力较高[2]。城市的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应包括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因素,城市绿化、三废排放等环境因素,交通基础设施、教育、人口等社会因素和GDP等经济发展因素等多方面,应同时包括城市发展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3]。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承载力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城市的发展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支撑。因此基于国内外学者对综合承载力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方面,针对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三、评价模型的构建及评价值的计算

(一)突变级数法

突变级数法是将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进行分析计算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考察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不是对所选指标进行主观的权重设定,因此能够有效避免评价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科学、合理。运用突变级数法进行评价的一般步骤包括: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构建各级评价指标的突变模型、归一化综合量化运算等。由突变理论可知突变系统共有7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尖点、燕尾、蝴蝶突变系统;以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为基础,突变级数法中常用的突变模型包括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和蝴蝶突变模型,计算过程中所涉及的变量主要分为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4] [5] [6] [7]。一般来说,尖点突变模型包括2个指标,燕尾突变模型包括3个指标,蝴蝶突变模型包括4个指标,三种突变模型的分歧方程及求解过程如下:

(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数据的标准化即通过对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减少数据单位不一致给数据带来的差异,降低数据的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是运用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采用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对2007—2011年河北省综合承载力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其具体公式如下:

(三)利用归一化公式进行综合评价

四、评价结果及分析

本文通过查找并收集200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河北省经济年鉴》的直接相关指标,对非直接相关的指标进行计算,同时参考2007—2011年《河北省环境质量公报》中的相关数据,运用突变级数法对河北省2007—2011年综合承载力的相关数据指标进行计算,得出河北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载力及综合承载力的数值,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总体上看2007—2011年间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呈现上升的趋势,综合承载力从2007年的0.877 710上升到2011年的0.970 672,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综合承载力略有下滑,2010年、2011年综合承载力又重新恢复到上升的状态。资源承载力各年发展时高时低,尽管2009年资源承载力有所下降可以认为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2010年资源承载力有所回升后2011年再一次下降,说明河北省资源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时有波动。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同资源承载力相似,2009年、2011年都有所下降,尤其是2011年下降幅度较大,说明河北省环境承载力发展波动较大。经济和社会承载力总体上看均呈上升趋势,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承载力在2009年略有下降,但2010年、2011年又恢复上升。

根据突变级数法对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的计算结果,分别计算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承压指数,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河北省资源承压指数2009年略有下降,2010年、2011年恢复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环境承压指数同资源承压指数发展趋势相同,除2009年有所下降,其他四年均呈现上升趋势;经济承压指数2009、2010年均有所下降,2011年有所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社会承压指数2010年有所下降,2011年恢复上升。因此,河北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压能力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2010两年有所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由各年均值可知,河北省经济、资源承压能力较弱,社会、环境承压能力较强。需要说明的是2007年河北省社会承压指数的计算结果为0,是因为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时,2007年社会承载力下的3项承压指标均为5年内最小,利用公式计算后标准化数据为0,导致运用突变级数法最终计算的2007年社会承载力承压指标为0,又因为社会承压指数为承压指标和压力指标的比值,所以2007年社会承载力的承压指数为0,因0值无法充分说明河北省社会的承压能力,因此在计算各年均值时去掉2007年的数值,计算的是2008—2011年四年的均值。endprint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结论:2007—2011五年间河北省综合承载力稳步上升,经济、社会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有一定的波动。经济、资源承压能力较弱,社会、环境承压能力较强。综合考虑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方面中,河北省的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较弱,应着重关注。

五、提高河北省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资源需求,合理配置资源

由上文分析可知,河北省的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都比较弱,河北省亟待提高城市的资源承载力。应引导城市居民树立资源危机意识,确立正确的资源需求;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绿色消费和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设立奖励制度,对城市居民的节约行为适当奖励。本文资源承载力考察的主要为水资源,结论显示资源承载力较弱,意味着河北省应尤为关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综合调配现有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重复使用率,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使之达到供需平衡。

(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河北省环境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时高时低。河北省应着重关注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首先,河北省要加大对现有的工业污染的治理,控制工业燃煤的使用总量,制定严格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标准,重点发展在建的循环经济工业区;其次,加大对现有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做好现有垃圾的分类,发展垃圾再生利用;然后运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保护现有生态环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经济主体提高保护环境意识;最后扩大环境治理资金来源,增加环境治理投入[8]。

(三)做好城市规划,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河北省经济承载能力明显上升,但是,城市是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共同构成的巨大系统,经济承载能力单独增速快,反而不利于综合承载力的总体提高。当前河北省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与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一定的联系。城市综合承载力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相应的增加,但是并不是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综合承载力越高。因此,河北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城市规模的发展,要科学规划城市的规模,促进城市合理布局,使城市的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得益彰。

(四)提高人口素质,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河北省社会承载力及承压水平发展都较为稳定,为整体提高河北省综合承载力,仍需在关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同时,继续保持并发展社会承载力的稳定上升趋势。因此,应当继续关注人口素质的提高,提高9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在政策、财政等方面对省内高校的发展予以支持,全面培养科技型创新人才;在重视高等教育的同时不忽略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强交通承载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交通工具,从教育、交通两方面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优化综合承载力结构,提高整体协调性

综合承载力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构成,四个方面同等重要,某一方面发展过慢或过快,都会影响综合承载力的总体提升。经过分析,河北省资源承载力和承压能力较弱,环境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河北省要提高综合承载力,不仅要考虑如何分别促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载力的发展,还要考虑如何优化承载力结构以提升总体承载力。为提高河北省的综合承载力水平,建议河北省应关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护水资源,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好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傅鸿源,胡焱.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5):27-31.

[2]Oh K. Jeong Y. Lee D. et al. An Integrated Frame Work for the Assessment of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J]. Korea Plan Assoc,2002,(5):7-26.

[3]孔凡文,刘亚臣,常春光.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及测算思路[J].城市问题,2012,(1):26-29.

[4]Wei Ting, Zhu Xiao-Dong, Li Yang-Fan.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 in Assessing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of Xiamen City[J]. China,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8,(7):1522-1528.

[5]李楠,汪景宽,裴久渤.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辽宁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153-157.

[6]李柏洲,苏屹.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90-101.

[7]赫连志巍,宋晓明.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4):98-103.

[8]于刃刚.低碳经济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74-79.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endprint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结论:2007—2011五年间河北省综合承载力稳步上升,经济、社会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有一定的波动。经济、资源承压能力较弱,社会、环境承压能力较强。综合考虑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方面中,河北省的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较弱,应着重关注。

五、提高河北省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资源需求,合理配置资源

由上文分析可知,河北省的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都比较弱,河北省亟待提高城市的资源承载力。应引导城市居民树立资源危机意识,确立正确的资源需求;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绿色消费和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设立奖励制度,对城市居民的节约行为适当奖励。本文资源承载力考察的主要为水资源,结论显示资源承载力较弱,意味着河北省应尤为关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综合调配现有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重复使用率,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使之达到供需平衡。

(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河北省环境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时高时低。河北省应着重关注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首先,河北省要加大对现有的工业污染的治理,控制工业燃煤的使用总量,制定严格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标准,重点发展在建的循环经济工业区;其次,加大对现有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做好现有垃圾的分类,发展垃圾再生利用;然后运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保护现有生态环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经济主体提高保护环境意识;最后扩大环境治理资金来源,增加环境治理投入[8]。

(三)做好城市规划,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河北省经济承载能力明显上升,但是,城市是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共同构成的巨大系统,经济承载能力单独增速快,反而不利于综合承载力的总体提高。当前河北省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与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一定的联系。城市综合承载力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相应的增加,但是并不是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综合承载力越高。因此,河北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城市规模的发展,要科学规划城市的规模,促进城市合理布局,使城市的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得益彰。

(四)提高人口素质,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河北省社会承载力及承压水平发展都较为稳定,为整体提高河北省综合承载力,仍需在关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同时,继续保持并发展社会承载力的稳定上升趋势。因此,应当继续关注人口素质的提高,提高9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在政策、财政等方面对省内高校的发展予以支持,全面培养科技型创新人才;在重视高等教育的同时不忽略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强交通承载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交通工具,从教育、交通两方面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优化综合承载力结构,提高整体协调性

综合承载力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构成,四个方面同等重要,某一方面发展过慢或过快,都会影响综合承载力的总体提升。经过分析,河北省资源承载力和承压能力较弱,环境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河北省要提高综合承载力,不仅要考虑如何分别促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载力的发展,还要考虑如何优化承载力结构以提升总体承载力。为提高河北省的综合承载力水平,建议河北省应关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护水资源,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好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傅鸿源,胡焱.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5):27-31.

[2]Oh K. Jeong Y. Lee D. et al. An Integrated Frame Work for the Assessment of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J]. Korea Plan Assoc,2002,(5):7-26.

[3]孔凡文,刘亚臣,常春光.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及测算思路[J].城市问题,2012,(1):26-29.

[4]Wei Ting, Zhu Xiao-Dong, Li Yang-Fan.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 in Assessing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of Xiamen City[J]. China,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8,(7):1522-1528.

[5]李楠,汪景宽,裴久渤.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辽宁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153-157.

[6]李柏洲,苏屹.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90-101.

[7]赫连志巍,宋晓明.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4):98-103.

[8]于刃刚.低碳经济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74-79.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endprint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结论:2007—2011五年间河北省综合承载力稳步上升,经济、社会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有一定的波动。经济、资源承压能力较弱,社会、环境承压能力较强。综合考虑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方面中,河北省的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较弱,应着重关注。

五、提高河北省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资源需求,合理配置资源

由上文分析可知,河北省的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都比较弱,河北省亟待提高城市的资源承载力。应引导城市居民树立资源危机意识,确立正确的资源需求;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绿色消费和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设立奖励制度,对城市居民的节约行为适当奖励。本文资源承载力考察的主要为水资源,结论显示资源承载力较弱,意味着河北省应尤为关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综合调配现有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重复使用率,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使之达到供需平衡。

(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河北省环境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时高时低。河北省应着重关注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首先,河北省要加大对现有的工业污染的治理,控制工业燃煤的使用总量,制定严格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标准,重点发展在建的循环经济工业区;其次,加大对现有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做好现有垃圾的分类,发展垃圾再生利用;然后运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保护现有生态环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经济主体提高保护环境意识;最后扩大环境治理资金来源,增加环境治理投入[8]。

(三)做好城市规划,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河北省经济承载能力明显上升,但是,城市是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共同构成的巨大系统,经济承载能力单独增速快,反而不利于综合承载力的总体提高。当前河北省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与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一定的联系。城市综合承载力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相应的增加,但是并不是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综合承载力越高。因此,河北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城市规模的发展,要科学规划城市的规模,促进城市合理布局,使城市的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得益彰。

(四)提高人口素质,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河北省社会承载力及承压水平发展都较为稳定,为整体提高河北省综合承载力,仍需在关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同时,继续保持并发展社会承载力的稳定上升趋势。因此,应当继续关注人口素质的提高,提高9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在政策、财政等方面对省内高校的发展予以支持,全面培养科技型创新人才;在重视高等教育的同时不忽略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强交通承载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交通工具,从教育、交通两方面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优化综合承载力结构,提高整体协调性

综合承载力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构成,四个方面同等重要,某一方面发展过慢或过快,都会影响综合承载力的总体提升。经过分析,河北省资源承载力和承压能力较弱,环境承载力发展不稳定。河北省要提高综合承载力,不仅要考虑如何分别促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载力的发展,还要考虑如何优化承载力结构以提升总体承载力。为提高河北省的综合承载力水平,建议河北省应关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护水资源,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好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傅鸿源,胡焱.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5):27-31.

[2]Oh K. Jeong Y. Lee D. et al. An Integrated Frame Work for the Assessment of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J]. Korea Plan Assoc,2002,(5):7-26.

[3]孔凡文,刘亚臣,常春光.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及测算思路[J].城市问题,2012,(1):26-29.

[4]Wei Ting, Zhu Xiao-Dong, Li Yang-Fan.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 in Assessing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of Xiamen City[J]. China,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8,(7):1522-1528.

[5]李楠,汪景宽,裴久渤.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辽宁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153-157.

[6]李柏洲,苏屹.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90-101.

[7]赫连志巍,宋晓明.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4):98-103.

[8]于刃刚.低碳经济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74-79.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河北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