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旅游产业集群判定和识别研究

2014-08-06 10:49暴向平李庆雷郭瑞斌
关键词:区位商西安市集群

暴向平, 李庆雷, 郭瑞斌

(1.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2. 呼伦贝尔学院 旅游管理与地理科学学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3.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旅游产业集群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利用波特钻石模型选取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国内众多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从定性和定量角度以及二者相结合均有分析。尹贻梅等[1]从空间聚集与产业联系、聚集效应促进本地旅游企业创新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存在条件进行了定性探讨。宁奉菊[2]利用区位商法对泰安市旅游产业集群进行了判定。冯卫红[3-4]通过区位商、旅游产业专业化指数法和集群的创新能力判定和识别旅游产业集群。潘凰[5]对重庆市通过区位商、投入产出关联、空间相关性和集聚度进行了分析。郭晓东等[6]、周江[7]通过区位商法、波特钻石模型和产业调查法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了判定研究。孙金龙等[8]通过区位商、CAD模型对上海市旅游产业集群进行了判别;王兆峰[9]结合区位商和产业联系度测算旅游产业集群度;李向农等[10-11]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对西安市旅游产集群进行了分析。张巧英[12]通过HHI指数对西安市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在西安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判定和识别西安市旅游产业集群是否存在,集聚程度如何,为加快培育和壮大西安市旅游产业集群提供理论参考。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以一个特定区域的自然与人文旅游吸引物为核心要素,由处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链上的诸多在业务上存在竞合关系的旅游核心企业、旅游要素企业及各种必不可少旅游辅助机构依据其内在的价值链而在地理空间上产生的趋向和集聚的现象[12]。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2001-2010)、《西安统计年鉴》(2001-2010)和《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1)》以及国家统计局、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旅游局和西安市旅游局等官方网站。

2.研究方法

(1)波特钻石模型

利用波特钻石模型从定性角度通过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条件,利用Excel2003做线性回归预测西安市未来旅游需求状况,分析西安市旅游产业的相关及支持产业,分析西安市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政府政策等五个方面来判定和识别。

(2)区位商法

区位商法是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一种定量判定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LQ=(Eij/Ei)/(Ekj/Ek)

(1)

式中,Eij指西安市旅游业产值,Ei指西安市总产值,Ekj指陕西省旅游业产值,Ek指陕西省总产值。旅游区位商的数值处于哪一个阶段,预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这是国内外旅游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国内学者认为LQ>1表示旅游产业相对专业化;LQ>1.12表示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很高[13]。

(3)赫希曼-赫佛因德(HHI)指数

通过HHI指数来对西安市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判定。其计算公式为:

(2)

式中,X代表西安市产业市场总规模,xi代表西安市旅游企业规模,Si=xi/X代表西安市第i个旅游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代表西安市旅游产业内部的企业数。产业集聚指标分为以下三个区间:第一个区间为HHI<1000,表示该产业不存在市场集聚现象;第二个区间为1000≤HHI≤1800,表示该产业市场集聚程度属于低度集中;第三个区间为HHI>1800,表示该产业的市场高度集聚[9]。

(4)集聚度分析

通过集聚度CAD这个指标来测算西安市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CAD={(Eij/Ei)/(Ekj/Ek)+S}/2

(3)

式中,Eij和Ekj分别是指西安市旅游业就业人数和陕西省旅游业就业人数,Ei和Ek则分别是指西安市总就业人数和陕西省总就业人数;CAD表示西安市旅游业收入/西安市国民经济总收入。CAD的取值范围为0~1之间,它与CAD的数值成正比,也就是说数值越趋近于1,表示集聚度越高[11]。

(5)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通过西安市旅游业从业人员数创造的旅游收入及其对西安市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与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数创造的旅游收入及其对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进行对比分析。

(6)空间相关性分析

对西安市旅游基本行业进行分析,主要包含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业等,它们是与旅游者有直接联系,并且对旅游者的旅游服务由它们提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由于受到数据搜集的限制,本文只对西安市旅游业的两大代表行业——住宿业和旅行社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波特钻石模型分析

(1)旅游资源条件

依据旅游资源2003年国家分类标准,西安市旅游资源单体可以划分为7大类、23个亚类、89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别87.5%,74.2%和57.4%和全省相应类别的87.5%、79.3%和67.4%。西安市在普查到的2093个旅游资源单体中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有2034个,占97.1%,自然类旅游资源单体59个,占2.9%[14]。因此可见,西安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并且地域上相对集中。

(2)旅游需求状况

采用西安市2001~2010年接待的旅游接待人数的统计数据[15-16],对旅游接待人数进行线性回归预测未来旅游需求状况(如图1所示)。

图1 西安市2001~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

利用线性回归最终求得公式:Y=342.77X-684606,根据这个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到2020年西安市旅游接待人数会达到7789.4万人次。西安市旅游产业为了满足今后如此大的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业竞争力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旅游产业集聚现象更加明显。

(3)旅游相关及支持产业

截止到2011年底,西安市有7万余户从事旅游产业相关服务的经营单位,近百家的旅游景区,达到国家A级标准的景区(点)55家,旅行社345家,旅游星级饭店总数达到122家,客房超过20000间,床位超过40000张,餐位超过48000个。

从旅游交通方面看,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100多条航线,与世界多地实现直航;火车站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公路2800多公里,5条国道干线通过;通往各旅游景点的道路40多条,公交车5000多辆、出租车1万多辆、大中型豪华轿车近千辆[10]。

(4)机遇分析

首先,2006年,我国人均GDP增长到16084元,按当时的汇率达到2003美元,国内居民人均出游率达到1次,拉开了大众旅游的序幕。2010年,我国人均GDP折算合4397.7美元,旅游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

其次,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以及西安市经济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世园会之后,这将为西安市旅游产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5)政府政策

首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为西安市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从中可以发现,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从政府层面给予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包括引导与扶持。政府可以积极引导旅游产业横向和纵向的协作分工,并吸引集群外的外来资源继续加入旅游产业集群中来,不断推进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

其次,《西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安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行动方案》和《西安市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方案》等法规办法,为旅游环境的总体改善创造了良好契机[17]。这些政策的制定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会有大大改善,包括对游客的基础设施和对集群内企业的基础设施,从而提高西安旅游承载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从定性方面证实西安市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具备条件,为了更加准确地测度西安市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状态,再从定量方面对西安市旅游产

业集群的存在性进行分析。

2.区位商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西安市旅游业的集聚情况,采用陕西省和西安市2001~2010年的数据[15-16]对西安市旅游区位商进行测算(见表1),以克服个别年份出现高度集聚的偶然性。通过表1可见西安市2001~2010年旅游区位商均超过1.12,结合公式(1)可以发现西安市旅游产业集群水平较高。

表1 西安市旅游区位商

3.HHI指数分析

根据HHI的公式,计算2010年西安市旅游产业的HHI指数(见表2)。2010年西安市HHI指数高于1800,结合公式(2)说明西安市旅游产业集聚度较高。

表2 2010年游客在西安的花费构成(%)及HHI指数

4.集聚度分析

2010年,西安市旅游总收入为405.1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西安市GDP总量的12.5%。2010年年底,西安市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达12.76万人,占西安市地区就业总人数477.58万人的2.67%。陕西省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达31万人,占就业总人数1952万人的1.58%。据以上的统计分析,以及公式(3)计算出西安市2010年旅游产业的集聚度:CAD={2.67%/1.58%+12.5%}/2=0.85。由此可见,西安市旅游产业的集聚度较高。

5.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2010年,我国的旅游产业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从2001年的4.56%下降到了3.94%。2010年,西安市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达12.76万人,占西安市地区就业总人数477.58万人的2.67%,然而西安市的旅游产业总收入却高达405.1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西安市GDP总量的12.5%。从全国来看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6.空间相关性分析

截至2012年8月2日,西安市旅行社共计378家,其中出境24家,国内旅行社354家。西安市主城9区所属的都市发达经济圈一共有旅行社376家,占总数的99.47%。截至2011年底,西安市各区县共计有星级饭店120家。而且这些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西安市主城9区所属的都市发达经济圈,该区域内共有117家,占总数的97.50%。可见西安市的星级饭店和旅行社产业空间集聚都非常明显。

四、结论与讨论

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得到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分析预测发现西安市未来旅游需求很大;西安市相关及支持产业能够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为西安市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因此,从旅游产集群的基本条件来看,西安市已经具备。

西安市是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目的地,对西安市旅游区位商测度指标通过10年(2001~2010)的动态研究,克服了某一些年份可能出现高度集聚的偶然性,发现西安市旅游产业区位商均超过1.12,旅游产业集群水平处于较高状态。

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角度出发,用“游客在西安市的人均消费构成”的HHI指数反映西安市旅游企业市场占有率,即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展开,通过分析后得到的2010年西安市旅游产业的HHI指数超过1800。

通过CAD指标测算西安市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得出旅游产业集聚度为0.85。

综上所述,西安市旅游区位商、CAD指标、HHI指数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投入产出的关联性也很强,空间相关性极大,西安市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且集聚程度较高。

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它所提供的产品与其他产品具有本质区别,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等等这些特性,决定了旅游产业集群定量识别的困难。今后需要针对旅游产业的特性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来对其进行判定和识别,这样更能够对其有客观准确的判定,这一方面将在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98-102.

[2] 宁奉菊.泰安旅游产业集群形态初探[J].泰山学院学报,2007(1):97-100.

[3]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判定和识别探讨[J].经济问题,2008(2):120-112.

[4]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的判定和识别——以平遥古城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9(3):127-131.

[5] 潘 凰.重庆市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6] 郭晓东,周 江,周恬羽.甘肃省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2):190-194.

[7] 周 江.资源型旅游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1.

[8] 孙金龙,李亚青,孙厚琴.上海旅游产业集群的判定验证及其集聚度测算研究[J].旅游论坛,2010,3(1):65-70.

[9] 王兆峰.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条件与识别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63-67.

[10] 李向农,丁艳平.关于西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探讨[J].经济师,2007(11):248-249.

[11] 李向农.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潜力研究[J].商业研究,2010(3):116-119.

[12] 张巧英.基于产业链的西安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8.

[13] Luxembourg.Innovative Hot Spots in Europe: policies to Promotetrans-border clusters of creative activity[N]. Trend Chart Policy Workshop, Background Paper on Methods for Clusters Analysis.2003-05-06(5).

[14] 吴晋峰,马耀峰.西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1):53-56.

[15] 西安统计局.西安统计年鉴(2002-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6]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统计年鉴(2002-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17] 周爱全.西安市旅游局2011年工作报告[EB/OL].[2012-9-25].http://www.xian-tourism.com/.

猜你喜欢
区位商西安市集群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