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4-08-07 23:33刘武顾恒永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造力想象思维

刘武+顾恒永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与发展动力,而“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培养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陈至立曾经说过:“现在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必须下决心进行课程、教材、教法、考试的改革,从各方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努力培养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教育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却相对忽略了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课程形式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社会性、实践性与活动性,使得学习与社会生活脱离、学与用分离,这有碍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尤其难以培养出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善于学习、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新型课程观,努力矫正学术中心性课程观念的弊端。我们的课程观应该是:重视基础教育,但更要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努力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注重实际,创造机会

在中小学阶段,创新教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她体现在教育观念里,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想一定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之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高思想,改进教学思路。

1、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能力。”在教学中,为培养创造人才,教学的设计应由探索——转化——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同时,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要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完整、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总之,教育者应重视学法研究,以更大的宽容心和鼓励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动。

2、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家肖川先生指出,如今的课堂“想一想”多了,而真正独立、深刻、富有创造的“思考”正一步步离我们远去。与“想一想”相比,思考是一种搜寻更广、潜入更深,更富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深刻、理性的认识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使数学思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思考”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陌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去思考、去探索;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问题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丰富学生的实际活动就是让学生更多的接近实际,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甚至是田间的实践,这将使青少年终身受益。大量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最富创造力的,他们的创造不仅需要丰富的书面知识,更需要广泛的实践活动。仅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角度看,丰富的早期实践活动能使青少年具有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拥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大量的实践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表象储备,为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新需要,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有关专家调查后指出:与农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书面知识丰富、脑筋灵活,按常理说创造力应更强,但城里孩子缺乏实践,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孩子创造力的下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选择身边的事或物作为题材,甚至亲临现场,直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加深他们的理解,又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发挥想象,培养发散思维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的源泉是生活。因此,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就必须善于借助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活跃着的思维有独特的创新。

1、借助生活情境,建立丰富的表象。

正确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基础。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儿童成长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对数学认知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借助生活情境,让儿童在看、听、想、说中得到丰富的想象。

2、借助生活题材展开想象。

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形式之一,也是发散思维的体现。教学中我们也借助实物和图形启发联想,也可借助生活现象展开联想。如在教学三角形特征时,让学生观察人字屋架、电柱支架等等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启发学生联想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3、结合生活实践与实践活动发展想象。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以表象为题材加以改造而创造出来的形象。它是形象思维趋向成熟的一种表现。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与实际操作,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畅所欲言,还可以联系实际自编题目,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去巩固练习,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时,让学生自己测量火柴盒的长、宽、高,求出它的表面积;根据冰箱的长、宽、高,提出里面可以放多少物品等,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挖掘生活、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善于引导,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嘶马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创造力想象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思维跳跳糖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思维跳跳糖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