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教学设计

2014-08-07 14:42步扬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品德灾害课堂教学

步扬健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主要致力于培养小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由于小学生的经验阅历较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具备高质量和教学设计十分必要。本文将结合苏教版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天有不测风云》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展开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文化的掌握和吸收。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天有不测风云》是有关大自然中的自然灾害的认识,通过课堂学习使小学生明白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要充分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一、教学方法

为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的学习和吸收,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对《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导入法。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作为这节课的开端。“纯净的天空,潺潺的流水,花香鸟语的大自然世界,令人无限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吸引力。

2、提问法。通过视频的观看,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魔力,除了美丽的一面还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灾害认识。

3、情境教学法。通过声音、画面的结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自然灾害的视频,并通过教师意境的营造令学生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加深学生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大自然,对大自然中存在的灾害进行学习和认识,对历年来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普及,同时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判断和分类。

2、通过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了解到大自然具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对一旦发生的某些灾害具有一定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对大自然两面性进行全面认识,学会尊重大自然客观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减轻或避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教学设计课堂内容

在《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对课堂内容设计既要保证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也要注意对学生年龄和学生经历的考虑,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视觉感受,认识全面的大自然

首先播放一段大自然美好的视频片段,包括和谐相处的动物,纯净湛蓝的天空,草长莺飞,鱼翔浅底,一切美好的大自然景物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每一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丽。这段视频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通过教师的语言总结进行一段过渡,再播放另一段视频。某年洪水肆虐,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海啸、沙尘暴、地震等等近年来发生的灾害情况,让学生看到大自然残酷的一面。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对大自然无情的索取,会受到大自然强有力的回击,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

两段视频的有效结合,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认识教育。大自然不仅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

(二)沟通交流,增强对大自然灾害的了解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这些自然灾害都是怎么造成的呢?这些灾害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当灾害来临时我们能够做出哪些自我保护呢?

教师可以放映“雅安地震”的相关视频:地震来临时,房屋的剧烈颤抖,房屋楼宇瞬间坍塌,人们的生活瞬间被地震倾覆。教师给学生们发放“四川雅安地震”相关的地震资料,同时请同学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

教师的提问与指导,帮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同学们对地震灾害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到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地壳的运动导致,认识到地震的特点:突发性强,不可预测性高,范围广,破坏性大等。同时,地震灾害发生后,往往伴随着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教师再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教育学生当地震灾难突然发生时改如何进行简单的自我保护。例如,地震发生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时躲在桌子等遮挡物下方,而不是慌忙的逃跑。

(三)从我做起,尊重大自然

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共同朗诵“尊重大自然,从我做起”。认识到大自然的不可抗拒的一面,要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充分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例如,在生活中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教育学生,每人每天节约使用一双筷子,一年下来,保护的是一片绿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大自然。

结束语:

通过对《天有不测风云》一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对大自然全面性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天”的“不可测”,提高认识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大自然。因此要不断完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丹阳市全州中心小学江苏】

endprint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主要致力于培养小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由于小学生的经验阅历较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具备高质量和教学设计十分必要。本文将结合苏教版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天有不测风云》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展开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文化的掌握和吸收。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天有不测风云》是有关大自然中的自然灾害的认识,通过课堂学习使小学生明白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要充分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一、教学方法

为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的学习和吸收,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对《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导入法。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作为这节课的开端。“纯净的天空,潺潺的流水,花香鸟语的大自然世界,令人无限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吸引力。

2、提问法。通过视频的观看,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魔力,除了美丽的一面还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灾害认识。

3、情境教学法。通过声音、画面的结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自然灾害的视频,并通过教师意境的营造令学生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加深学生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大自然,对大自然中存在的灾害进行学习和认识,对历年来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普及,同时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判断和分类。

2、通过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了解到大自然具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对一旦发生的某些灾害具有一定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对大自然两面性进行全面认识,学会尊重大自然客观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减轻或避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教学设计课堂内容

在《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对课堂内容设计既要保证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也要注意对学生年龄和学生经历的考虑,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视觉感受,认识全面的大自然

首先播放一段大自然美好的视频片段,包括和谐相处的动物,纯净湛蓝的天空,草长莺飞,鱼翔浅底,一切美好的大自然景物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每一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丽。这段视频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通过教师的语言总结进行一段过渡,再播放另一段视频。某年洪水肆虐,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海啸、沙尘暴、地震等等近年来发生的灾害情况,让学生看到大自然残酷的一面。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对大自然无情的索取,会受到大自然强有力的回击,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

两段视频的有效结合,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认识教育。大自然不仅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

(二)沟通交流,增强对大自然灾害的了解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这些自然灾害都是怎么造成的呢?这些灾害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当灾害来临时我们能够做出哪些自我保护呢?

教师可以放映“雅安地震”的相关视频:地震来临时,房屋的剧烈颤抖,房屋楼宇瞬间坍塌,人们的生活瞬间被地震倾覆。教师给学生们发放“四川雅安地震”相关的地震资料,同时请同学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

教师的提问与指导,帮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同学们对地震灾害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到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地壳的运动导致,认识到地震的特点:突发性强,不可预测性高,范围广,破坏性大等。同时,地震灾害发生后,往往伴随着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教师再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教育学生当地震灾难突然发生时改如何进行简单的自我保护。例如,地震发生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时躲在桌子等遮挡物下方,而不是慌忙的逃跑。

(三)从我做起,尊重大自然

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共同朗诵“尊重大自然,从我做起”。认识到大自然的不可抗拒的一面,要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充分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例如,在生活中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教育学生,每人每天节约使用一双筷子,一年下来,保护的是一片绿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大自然。

结束语:

通过对《天有不测风云》一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对大自然全面性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天”的“不可测”,提高认识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大自然。因此要不断完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丹阳市全州中心小学江苏】

endprint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主要致力于培养小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由于小学生的经验阅历较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具备高质量和教学设计十分必要。本文将结合苏教版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天有不测风云》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展开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文化的掌握和吸收。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天有不测风云》是有关大自然中的自然灾害的认识,通过课堂学习使小学生明白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要充分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一、教学方法

为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的学习和吸收,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对《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导入法。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作为这节课的开端。“纯净的天空,潺潺的流水,花香鸟语的大自然世界,令人无限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吸引力。

2、提问法。通过视频的观看,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魔力,除了美丽的一面还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灾害认识。

3、情境教学法。通过声音、画面的结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自然灾害的视频,并通过教师意境的营造令学生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加深学生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大自然,对大自然中存在的灾害进行学习和认识,对历年来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普及,同时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判断和分类。

2、通过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了解到大自然具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对一旦发生的某些灾害具有一定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对大自然两面性进行全面认识,学会尊重大自然客观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减轻或避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教学设计课堂内容

在《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对课堂内容设计既要保证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也要注意对学生年龄和学生经历的考虑,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视觉感受,认识全面的大自然

首先播放一段大自然美好的视频片段,包括和谐相处的动物,纯净湛蓝的天空,草长莺飞,鱼翔浅底,一切美好的大自然景物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每一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丽。这段视频的作用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通过教师的语言总结进行一段过渡,再播放另一段视频。某年洪水肆虐,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海啸、沙尘暴、地震等等近年来发生的灾害情况,让学生看到大自然残酷的一面。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对大自然无情的索取,会受到大自然强有力的回击,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

两段视频的有效结合,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认识教育。大自然不仅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

(二)沟通交流,增强对大自然灾害的了解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这些自然灾害都是怎么造成的呢?这些灾害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当灾害来临时我们能够做出哪些自我保护呢?

教师可以放映“雅安地震”的相关视频:地震来临时,房屋的剧烈颤抖,房屋楼宇瞬间坍塌,人们的生活瞬间被地震倾覆。教师给学生们发放“四川雅安地震”相关的地震资料,同时请同学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

教师的提问与指导,帮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同学们对地震灾害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到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地壳的运动导致,认识到地震的特点:突发性强,不可预测性高,范围广,破坏性大等。同时,地震灾害发生后,往往伴随着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教师再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教育学生当地震灾难突然发生时改如何进行简单的自我保护。例如,地震发生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时躲在桌子等遮挡物下方,而不是慌忙的逃跑。

(三)从我做起,尊重大自然

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共同朗诵“尊重大自然,从我做起”。认识到大自然的不可抗拒的一面,要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充分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例如,在生活中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教育学生,每人每天节约使用一双筷子,一年下来,保护的是一片绿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大自然。

结束语:

通过对《天有不测风云》一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对大自然全面性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天”的“不可测”,提高认识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大自然。因此要不断完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丹阳市全州中心小学江苏】

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灾害课堂教学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茶的君子品德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