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引导,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2014-08-07 12:23于吉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葱叶承受力科学

于吉云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我们在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如何让科学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关键因素在教师的“教”。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却在相机诱导”。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而不是主演。以课堂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应当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阵地,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入到探究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感性、具体、现实、流动的生活中来。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说”靠“教”养成的,而是以各种课堂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的猜想假设、试验探究、观察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 “导”是“引而不发,助人自助”:导趣、导思、导法,引导学生乐学、活学、会学,使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1、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认识自然、探究事物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猜想假设,怎么会有爱迪生发明电灯;如果没有猜想假设,怎会有鲁班发明锯子;如果没有猜想假设,怎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因此,鼓励学生对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进行大胆的猜想,做出多种假设和预测,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更可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启示》一课中葱叶承受力大跟它是筒形的有关系,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的猜测,如果改变它这种筒形结构,葱叶又会怎样呢?也是学生充分发挥猜想和假设的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注注重了“猜”而忽略了‘想”,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猜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只要这样‘猜想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只是瞎猜,乱猜,只是一个教学环节而已。

2、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科学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和认知程度低的关系,科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学习气氛异常活跃,特别是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时,满教室都是响声,大家看似非常投入,各自忙碌着,交流着,往往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学生乐此不疲,反复重复,一节热闹的课堂教学过后,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收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在以生为本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引导学生把这种兴趣和注意力自始至终贯穿于课堂教学,另外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的设计思想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更能把学生直接带入相关的真实情景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才会有章可循,有所收获。例如:当学生有了“葱叶承受力大跟它是筒形结构是否有关系?”“是不是把物体做成圆筒状承受的力就变大了呢”的疑问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这期间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引导他们去探索、讨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到:葱叶承受力大确实跟它是筒形结构有关系;筒形的物品确实比条形的物品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另外,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可能会忽略细节,而细节往往对实验的结果又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及时提醒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进行思维与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巩固了对比实验的实验方法,了解了对比实验的基本特征:即学会控制条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如实验用的纸张质地一样,大小一样等),又借助准备好的实验材料,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整个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仔细观察,充分讨论,正确分析,深刻体会,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3、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描述

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和实验探究获得了对事物的初步认识,就要通过描述可把自己的观点展示出来,进而交换各自的意见形成正确的认识。科学的描述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它是观察、实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准确的描述所观察或发生的现象。交流时要注意,交流要充分,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如实、准确、科学的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如,学生对筒形纸和平板形纸的承受力的比较,学生对仿生步骤的认识等。同时要尊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和发现,比如,筒形纸和平板形纸的承受力的试验中,可能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学生的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时,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重做实验,重新观察现象,千万不能有半点的强迫和牵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自身能力的大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对此做出判别,更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深化各自的认识,要让学生意识他们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理解,在交流中,可以使大家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完成自己的认知。例如在 《生物的启示 》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有层次、递进式的进行探究:发现葱叶筒形的性能特点——根据葱叶结构特点建立生物模型——检测模型性能——根据检测结果得出结论。

总之,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是健康、科学的。教师也只有在引导上下足工夫,才能创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东营市春辉小学山东】

endprint

猜你喜欢
葱叶承受力科学
聪明的蚂蚁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卖 葱
骆驼之死
你的承受力有多强
厨房那些事儿:废弃葱叶怎么吃
为什么赔了
科学拔牙
发动机水泵轴承受力分析及风扇对水泵轴承寿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