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突围:用社会良知和职业操守捍卫的尊重

2014-08-07 14:36孔艳丽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学生

孔艳丽

新课程背景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以实施品德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生活”“社会”奠定了品德学科的现代定义,揭示了与生活沟通、了解社会是品德学科的标志性的要求。践行之际,四顾现实的教育生态,茫然于中国社会的教育文化存在着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意志形态的教育文化、大众意象形态的教育文化之间不亲和,导致了品德教育陷入游离儿童主体、脱离生活实践、疏离社会和远离大自然、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的困境。欣然于新课程标准的起弊救偏,内心为之一喜,愿意公诸同好!

教育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实践方式之一,只不过是人类更为自觉能动地直接指向自我的实践活动而已。教育之本在于人的生命,人的生命之本在于天赋潜能。因此,教育始终不能遗忘和忽略人的生命的存在,所有的教育行为只有对人的肯定和成全才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教育的实现过程必须是人的天赋潜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

在国际视野下审势,中国教育在痛定思痛的同时,发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热切呼唤,这种呼唤源于中国近现代教育和当前的现实。离开受教育者的现实存在而抽象地谈人的问题,孤立和抽象地呼唤人的自由、平等、尊重等,弘扬的只能是一种诱人而虚假的观念和美好而茫然的幻觉!所以,尊重的命义诠释和彰显这个厚实的强势,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显得尤为凝重和迫切!

教育的缺失,可以追溯到社会和文化的根源,而文化的缺陷恰恰是一个民族教育的硬伤。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必然会在教育中体现,也必将塑造出具有这种观念的公民。社会的文化缺陷总是体现到教育层面,最终又由教育折射出来!

人们对教育的看法,源于时代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观,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哲学。社会的功利化思维和唯物欲主义,以物质利益、社会地位和财富为最高评价尺度并成为用以衡量人生成功和生活意义的标准。科学主义滥觞的技术理性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当代的教育,造成了教育自身承载的理想不再神圣,仅仅是次要目的。事实上,现代孩子“被设计”“被安排”了,家长期望通过教育改变子女的社会阶层,把几代人的失落从子女身上找回来。制度给他们的教育是最现实的教育,学历对应着工作,工作对应着收入和社会阶层。

我们要想给孩子怎样的未来,取决于现在给孩子怎样的教育!现在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给了孩子怎样的未来!

史学界黄仁宇说,一个皇帝,活到50岁了,连数数都不会,他怎么可能用数字来管理国家?我们有理由推测,游离于生活、脱离了劳动实践、疏离了社会和远离了大自然的孩子,缺少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的启迪;缺少生存技能、生活本领和生命素质,只有考试技能,凭何立于现实社会和幸福人生?

教育是极其专业的领域,由于它的牵涉面广、显效性低、周期性长、可逆性差,这种对专业的尊重和规律、尊严的确认就显得特别重要!

文化犹如空气,应鲜活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在千家万户中,在人们心里,这样才能干预生活,化育人才,文化只要为人所掌握的时候,就会成为力量依据。

教育一肩挑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另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挑着每一个孩子的前程。根据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研究,在人的一生中,从小到大学到的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到5%,能力和素养才是受用终身的”。真正的教育不是说能读到什么学历,根据专业知识去就业,而是使受教育者心中有人文关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人的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和终极目标!

教育的价值定位,既要立足在本地现实、本国未来和世界趋势的切实了解和科学估计之上,又要建立在富有时代特征、教育价值、人文需求、社会关怀等的深刻理解和战略观察之中。通过教育文化的创新,织造具有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独特个性的“三维立体画”品质的现代人!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片叶都有向阳的需要”。素质教育已经把目光越来越聚焦到学生中心上去,从学生的学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发展去研究学生;从适合学生发展的机制体制去研究学生。我们的教育首先要确立和还原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方式完成,许多问题需要专业支持,许多事情需要各方合力!教育和教师“实然”付出后“应然”收效不尽人意,原因不在方法,而在于某种必然的规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2013教育梦》一语道破天机:“30多年来,我发现教育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常识的丢失和事实的掩盖,由于很多人把常识当成一个很高深的东西,具体的教育教学常常走进违背基本规律的误区。”

“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核心理念跳出了就教育论教育的局限。理念,不是口号,不是场面上叫叫,文本上写写的东西,应该是铭刻在心上、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中,是所有日常生活的理性综合。今年国庆期间,央视推出国庆特别调查“爱国让你想起什么” 先后采访了海内外2000多人,各自给出的答案都有鲜明的社会生活的年轮感。一位小学生的“爱国就是扶老奶奶过街”的回答,具有儿童化、生活化的朴素爱国情感。

当下的教育的现实困境,令正在受教育的一代及有识之士常常茫然:社会三大教育系统指向不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我们美好的成才之梦制定出一个标准,简单明晰,这是无数教育专家几代人归纳总结的结果,仅仅四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

纵观人类历史,凡是能使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重大进展的时刻,都能够创造出崇高而伟大的价值,生发出光辉灿烂的精神意义。在旧有价值系统发生严重问题而无法为人的生活提供意义支点,新的价值意义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时代,往往造成人的精神上的焦虑和心灵上的沉重化,所以,当下教育必须创造新的价值观来消弭各种精神难题。经历了躁动不安之后的是理智性的沉重抉择:用冰一样的冷静、火一样的热烈上下求索这一“课改难题求解”。只有执着追求尊重的沉实,才能真正捍卫沉实的尊重!

【作者单位: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江苏】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生写话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