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泡沫2.0”来了

2014-08-07 10:36宋金波
支点 2014年7期
关键词:拐点理由泡沫

宋金波

“互联网泡沫2.0版正在上演。”对风险的预警就像“狼来了”一样,人们开始变得麻木。虽然经济学的研究工具和信息来源丰富度较之从前有了长足进展,但危机来临时,多数人还是处于猝不及防的状态。

对互联网经济新一轮泡沫的担忧,很可能就是这样的命运。即使美国科技股在3月和4月经历了一次相当凶险的下跌,多数人仍然在寻找理由,认为1999年的泡沫破裂不会重演。

但互联网经济变成“泡沫2.0”版的几率可能空前的大。“泡沫1.0”版是指1999年那次,在不长时间里,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多点跌到1000多点,对当时一片红火的互联网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

经济学不可准确预测,就像天气预报一样。但是,其可能出现各种情况的概率还是可以预估的。天气预报经常乌龙,但当它说“今天降水概率80%”时,你还是不肯带伞,就是自寻烦恼了。

互联网经济泡沫可能出现问题,也可能最终有惊无险,但是,这种风险的概率已经变得很大。

有三个理由可以支撑这种判断。

理由一,国际国内货币环境正面临拐点。很多人把今天互联网经济的异常繁荣,归功于互联网自身,这太自嗨了。二十年来,互联网技术本身并没有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取得巨大进展的是货币宽松度。根本上说,是流动性催生了互联网繁荣,而非相反。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是大宗商品等投资对象更有说服力的替代品而已。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宽松政策大行其道,流动性空前巨大,其中一部分成为互联网泡沫膨胀的“原力”。但现在,一切都在面临拐点——注意,重要的是拐点。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对待流动性的态度都更严厉了。一旦出现全球性的政策拐点,包括互联网经济在内的很多虚假繁荣都会被打回原型。

当然,会有人问,你敢说互联网经济是虚假繁荣吗?不急,我正准备说理由二,收益空间降低。

没错,互联网经济不是一个虚假经济,它也确实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它已经建立了相当强大的获利模式。但问题的核心不是有没有强大的获利模式,而是这一模式能否持续性支持市盈率或投资者的诉求。

今天,几乎已经到了无人不谈创业与风投的阶段,这是典型的泡沫最大之前的征兆。每个人都在想着找个“有价值的项目”。BAT的收购大战抬高了所有互联网小公司的估价。当然,其中一些佼佼者收益是没问题的,但它们的跟随者们却未必。而互联网倚靠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的广告业,其收益率则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但似乎所有把钱投出去的人都表示“淡定”甚至“喜悦”。他们没有理由不这么做。他们的钱不全是自己的,只要不断在投钱,他们就不断有钱赚。这种激励机制让从业者们逐步习惯无视财务报表中不大健康的部分。

理由三,技术创新红利在消磨殆尽。本轮互联网繁荣始于iPhone发布后开创的移动互联时代。如今,几乎各个领域都充斥着无数的应用,创新逐渐衰竭所带来的,必定是价格和并购的竞争,这些竞争反过来又压缩了互联网公司的空间和利润。国内互联网公司还面临着如何在政策性监管下发挥核心效用的难题。

泡沫不是恶魔,只是泡沫破灭的过程有点疼而已。这次泡沫如果破裂,周期可能更长,冲击会更小。然而,疼痛就是疼痛,1999年的教训是,总有不少人冲进去大赚了一笔,而更多的人最后定格在“为什么我没在泡沫破裂前把它抛出去”。

如果,“降水概率60%”,你会带伞吗?(支点杂志2014年7月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拐点理由泡沫
毒泡沫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秦国的“拐点”
绝对理由
新拐点,新机遇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我们有理由不爱她吗?
《廉洁拐点》
迟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