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在后,香港在前

2014-08-07 10:39郭璐
支点 2014年7期
关键词:深港服务业香港

核心提示:实际上,前海于香港的意义不只是简单的“前店后厂”,更是后者未来金融服务业向内延展的载体。

《支点》特约记者 郭璐

15年前,珠江口东岸的前海仅仅是一片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的荒芜海滩;但在未来,这片海滩上将出现一片专职服务香港金融中心的“美丽新世界”。

从地图上看,前海处在香港与深圳之间的中部脊背位置。如果香港的港深西路在未来能跨海连接至深圳,香港到前海仅需15分钟的车程。

“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许多香港人将在前海就业,这里很可能建成另一个香港。”前海海滩上,一位正负责某处工程建筑的工程师这样说道。

这是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展望。按照前海管理局之前公布的综合规划,前海新区将开辟3个功能区、22个开发单元和102个街坊,承载260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

与4年前相比,前海不再是一片巨大的施工地,三大片区已具雏形。

第二次提速

平地起高楼的背后,前海22条先行先试政策大部分已于去年底落地。

2014年,前海正谋求第二次提速,主题是“深港合作”与“金融创新”。

香港离前海最近的地域是屯门。对于香港来说,如果不打通深港西部快速轨道的“任督二脉”,深港两地几乎无法实现直线上的贯通。“因为无论是深圳还是香港,能发掘像前海一样大小的片区都十分有限”,前海管委会新闻发言人王锦侠向记者解释。

按照规划,深港西部快轨有望在2015年落成,它将为深港两地打通一条越海通道。“工作在前海,生活在香港,都将成为现实。”指着办公室挂着的前海2020年规划发展图,王锦侠如此说道。

深港西部快轨除了将有效支撑前海到香港的半小时交通区,还能支撑香港到珠海的一小时交通区。待2020年12条交通城际线都建成的时候,前海将作为交通枢纽贯通整个珠三角。届时,珠三角这个拥有几千万人口、经济产量达到4万多亿元的区域,将真正实现粤港澳经济一体化。

记者从前海管委会处了解到,前海今年除了加快与港方已有的合作区建设,还将力推吸引港企落户园区的“万千百十”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

“万”——到2020年,前海由港资开发的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在前海开展商务活动和就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超过10万,吸引1万家香港企业落户;

“千”——孵化1000家有发展潜力、创新和整合能力较强的香港企业,力争港资服务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百”——在前海孵化成型的港资创新型企业超过100家;

“十”——在前海建立面向香港优势和特色产业的10个港企聚集基地。

同时,“深圳关于前海加强深港合作总体方案”也将于6月出台,内含40多条创新举措。

前海“敢为天下先”,一面推出“比特区更特”的政策,一面还制定有实质性的“法律保证”——一部深圳人大通过立法的《前海条例》。

这份条例在总则处开宗明义地提到,“前海合作区应坚持与香港的紧密合作,探索与香港合作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途径,推动与香港的融合发展。”

王锦侠认为,这昭示前海“十年三步走”的最终目的——“深港融合”。

“前海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香港。有了香港,我们才可以成立这样一个服务区,学习、吸纳香港的成功经验。就像当年香港的制造业向深圳北移一样,深圳从香港获益良多,香港也从深圳获益良多。”

“未来,前海将成为香港高端服务业的后台,带动偏离中央经济区位置的香港新界地段快速发展。前海招商引来的都是高端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这样就可与深圳既有产业之间实现错位发展”,他分析道。

落脚金融创新

实际上,前海于香港的意义,不止是简单的“前店后厂”,更是后者未来金融服务业向内延展的载体。

在前海的第一阶段(2010年到2013年)规划中,金融尽管为几大重点发展的产业之首,但具体的“先行先试”政策仍比较务虚。

在第二阶段,针对前海金融改革的政策相应夯实。2013年6月底,国务院对前海金融先行先试政策的批复,明确落实了与金融相关的八项政策。

今年1月6日,深圳市政府以1号文件发布了《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称深圳新一轮金改的总目标是打造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引领区、跨境金融业务的先行区、创新金融业态的集聚区和产融紧密结合的示范区。

在此《意见》中,“构建前海国家级金融开放创新平台”这一表述,被反复提及。

2月底,一份名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4年改革创新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的红头文件首度公开,前海金融创新上升至首要任务位置。

这份内含46条改革要点的文件中,涉及金融的内容占了四成之多:包括金融创新载体、跨境金融业务、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贸易投资跨境收付便利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跨境电商离岸人民币贸易款回流、少量外资成分私募股权基金、互联网金融、新型保险机构、金融协同监管十个方面。

5月中旬,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带团调研前海特区时指出,前海是广东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试验的重要平台,应继续深化与香港的金融合作,逐步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并通过粤港澳自贸园区,珠三角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改革开放环境。

此外,深圳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中也首度涉及发展湾区经济,将前海提到了金融改革先锋的高度。

毋庸置疑的是,前海目前所有“先行先试”的改革,核心内容都落脚于“金融”二字。

截至5月底,前海入区企业总数已达6500家,注册资本超过4000亿元,其中港企319家,金融企业达到六成。据前海管理局预估,2014年港企数量有望突破1000家。endprint

经验可复制

那么,前海之于今日中国的试验价值何在呢?价值之一,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倒逼在岸人民币市场进行的一连串制度改革。

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正式启动,香港成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两年间,香港已发展成为最具规模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人民币存量超过9449亿元。

只是,人民币国际化不能只依赖香港的努力。香港虽然大力发展相关人民币金融产品,但流动性不足,特别是回流管道不畅,严重限制了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出于维护金融稳定的考虑,不可能对资本账户、利率与汇率实行全方位开放,只能以试点方式渐进推动金融改革。于是,站在香港脊背上的前海,便承担起了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使命。

价值之二,是将其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地区。

“现在批准前海这个试点是国家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如果前海开放后出现风险,那么国家可以暂停试点项目,这个风险是可控的;如果同时放开数个地方特区,承担的风险太大,甚至可能导致整体金融改革的倒退。”一位了解前海规划的内部人士透露。

“前海的设计里引入了大量香港乃至国外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技术,并结合了深圳本地私募股权等优势,是制度上的创新。”上述了解前海规划的内部人士称。

多数人士认为,前海模式需要香港与内地两种不同思维的融合。

王锦侠说,过去30年,中国的体制机制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基础相匹配,由此成就了中国高速发展奇迹。

但相对发达国家,中国的服务业要落后许多。其原因有二:一是发展服务业要求政府放权,把更多的掌控权交给市场;二是开放度不够。所谓开放,不仅仅是对国外的开放,还有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前海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学习香港的先进经验,把它复制成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

“前海的示范意义就是探索与产业升级、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相配套的制度设计”,王锦侠说。

地方金改样本

如今,全国多个地区如上海、武汉、温州等不约而同地提出建立金融中心的规划。在这一系列的“地方金融竞赛”中,政府依托大学、智库等非政府机构设计地方金融规划方案已成为当下地方金改的流行趋势。

但提出方案是一回事,市场买不买账是另一回事。如何能融合市场双方的需要,打造出活跃的金融中心?

在这一点上,前海为其他筹建金融中心的城市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

前海自诞生以来,已进园的企业超过6000家。能够引起众多企业浓厚投资兴趣的,无疑是前海能提供的、与全国其他开发区大相径庭的优惠政策与发展模式。

前海模式的特别之处,在于四个领域——财税方面,前海将为企业提供按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法制上将会“建立一个由法定机构的行政管理体系、市场运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金融改革创新将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探索试点跨境贷款;推行人才税收减免政策,允许取得香港执业资格的专业人才直接为前海企业、居民提供服务,允许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香港专业人士担任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人等。

前海在法制方面,学习的是“香港‘小政府、大社会的法定机构管理模式,以法定机构代替了政府部门行使公共职能。与政府部门相比,法定机构在行使公共职能上更为独立有效,管理也更加企业化。

而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前海学习的是香港企业电子注册制度,变备案制为注册制,且企业工商注册能简化在24小时之内。

“前海未来的管理和开发会更接近香港模式,比如用部级联席会议、前海咨询委员会、前海论坛等方式来共同推进区域开发,”已被聘任成前海咨询委员会的香港专家、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在宋敏看来,这种模式代表了当前中国区域金融改革的一种潮流。(支点杂志2014年7月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港服务业香港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香港之旅
展与拍
香港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