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的控制与卒中前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2014-08-09 08:48高兴慧谢颖桢韦敏敏荣云娜姚新颖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风组间

高兴慧,谢颖桢,马 斌,韦敏敏,荣云娜,姚新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我国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威胁和带给社会、家庭的负担日趋加重。从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出发,如何早发现、早干预,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成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证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1-4],大量回顾性研究证实了脑梗死患者具备多重危险因素及先兆症[5-10]。但是前瞻性分析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高危人群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病情变化的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为此总结了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7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对其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高危患者共79例。全部病例符合高血压病、血糖异常诊断标准,且在近期出现至少三项病情不稳定症状,全部病例均无临床支持的明确的脑血管病病史。其中男42例,女37例;年龄39~78岁,平均59岁,50岁及以下13例,50~70岁55例,70岁及以上11例。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血糖异常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 制定的血糖水平分类标准。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分层标准参考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008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6年“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

1.3 研究方法 采取前瞻性调查方式对入组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达标情况,超重,性情急躁,工作方式,少动,喜荤嗜咸的饮食习惯,吸烟、重度饮酒,冠心病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及针对病情变化的四诊信息采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女未见明显差异,男女出现病情变化比例为1.14∶1。入组病例年龄39~78岁,平均59岁。

2.2 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

2.2.1 统计血压、血糖等控制达标情况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

2.2.1.1 血压、血糖等控制情况与症状数量 将所有病例按照血压、血糖等控制情况分为3组,经统计分析发现3个组的症状数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控制好与控制差组差异明显。见表1。

表1 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与症状数量比较

注:与血压、血糖等控制差组比较,#P<0.05

2.2.1.2 血压、血糖等控制情况与中医症候 将所有病例按照血压、血糖等控制情况分为2组,经统计分析发现两目干涩、口中黏腻不爽或痰多而黏、呃逆频频3个症状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1.3 血压控制情况 将所有病例按照血压控制情况分为2组,经统计分析发现神思不聚、持续眩晕、口中黏腻不爽或痰多而黏3个症状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1.4 血糖控制情况 将所有病例按照血糖控制情况分为2组,经统计分析发现急躁易怒或烦躁不安、脑鸣耳鸣、肢痛不移3个症状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1.5 血脂控制情况 将所有病例按照血脂控制情况分为2组,经统计分析发现神清呆滞或表情淡漠、口中黏腻不爽或痰多而黏2个症状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 统计超重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 将所有病例按照是否超重分为2组,经统计分析发现口中黏腻不爽或痰多而黏、呃逆频频、肢痛不移3个症状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3 统计工作方式、运动量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 将所有病例按照工作方式、运动量各分为2组,经统计分析发现神疲乏力、脑鸣耳鸣2个症状在脑力/体力劳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4 统计饮食习惯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 将所有病例按照饮食习惯各分为2组,经统计分析发现视物模糊、口干口苦、口中黏腻不爽或痰多而黏3个症状在荤食/普通饮食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5 烟酒嗜好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 将所有男性病例按照是否有烟酒嗜好各分为2组,经统计分析发现持续眩晕、近期面色秽浊、便干便秘3个症状在是/否吸烟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瞬间眩晕、头胀、口干口苦3个症状在是/否重度饮酒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统计了高危人群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认为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的多寡、所呈现的中医症候与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脑力劳动、少动、喜食肥甘、烟酒嗜好等具有显著相关性。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多肝火上炎,高脂血症以痰湿阻滞多见,糖尿病则以阴虚燥热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波动较大的一组患者更多的出现了神思不聚、持续眩晕、口黏不爽等阳亢化风、扰动清窍的症状。血糖波动较大的一组患者更多的出现了急躁易怒、脑鸣耳鸣、肢痛不移、阴亏燥热、络脉瘀阻的症状。血脂波动较大的一组病人更多的出现了神情呆滞或表情淡漠、口中黏腻不爽或痰多而黏的痰浊内阻、上蒙清窍的症状。

李中梓“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张景岳“以肥人多气虚也”。可知超重人本属气虚痰湿体质,病情出现波动之时则痰夹瘀血阻塞脉道,气机逆乱而出现头胀、呃逆频频、口黏痰多、肢痛不移等症状。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压力增大,脑力工作为主,体力活动减少,人的精神、机能持续处于紧张亢奋状态,久之阴阳失衡,随之脏腑功能失调,气机紊乱,清阳不升则神疲乏力,阳亢风动则瞬间眩晕、脑鸣耳鸣,腑气不通则便干便秘。

清·费伯雄《医方论》所云:“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辛辣则火生,多食生冷则寒生,多食浓厚则痰湿俱生”。荤食为主、喜食肥甘、少食蔬果的人群更多的出现了哈欠频频、瞬间眩晕、视物模糊、口干口苦、口黏、呃逆频频、大便黏滞不爽、便干便秘,提示痰浊内蕴、风痰上扰清窍的病机特点。饮食偏辣的人群多出现神思不聚、反应迟钝、急躁易怒或烦躁不安或心神不宁、脑鸣耳鸣、大便黏腻不爽等风火上扰、湿热内蕴的症状。

清·顾松园《顾氏医镜》云:“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烟酒最能助阳耗阴、助湿生痰,而痰火熬血成瘀,瘀阻脉络故成中风。故吸烟及重度饮酒男性更多的出现了持续眩晕、头胀、面色秽浊、口干口苦等阳亢动风、痰热蒙窍的症状。

近年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重点的“前移”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11]。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及预防脑卒中上有其独到之处,近二十年来,有关中风病的预防研究进行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积累了许多经验[12]。本研究通过探索多重危险因素高危患者到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发生这一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明确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与事件发生前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提出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13],早期识别病情变化,针对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及病情变化的中医症候进行辨证施治,将有效的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丰广魁,奚肇庆.中风先兆证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160-161.

[2]张鹤年,王永炎.对小中风—缺血性中风先兆证防治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5,4(2):93-97.

[3]张学文.中风先兆证发病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3,1(2):7.

[4]商洪才.中医中风病危险因素及先兆症(证)研究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3):71-73.

[5]王泓午.中风发病前7 d~30 d内先兆症状的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9):56-58.

[6]王泓午.中风发病前3 d~7 d内症状的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8):470-472.

[7]王泓午.中风发病前72 h内症状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4):279-281.

[8]王泓午.缺血性中风发病前24~72 h内症状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5):370.

[9]王泓午.缺血性中风发病前24 h内症状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4):44.

[10]郭蕾.中风病发病前机体状态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19-23.

[11]肖珉.中医药干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思路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6):13-14.

[12]肖诗鹰,王永炎.论中风病可预防而不可预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6):2-5.

[13]张军.中西医结合急性中风一二级预防的进展与热点[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2):278-282.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风组间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专家访谈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赵进喜教授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论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