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V也V了”结构

2014-08-11 00:29李维
课外语文·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构件结构

【摘要】“V也V了”结构是现代汉语口语和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格式,该格式中动词以拷贝形式出现在“……也……了”这个构式中,本文就该格式的语表结构和构式含义作一详实探究。

【关键词】结构;构件;构式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语言学界关注构式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比如对与“V也V了”相关构式的研究目前已经很丰富,如对“V也/都VP”“V也/都VP了”等相关格式的研究;否定式“V也/都不VP”“V也/都没VP”等的研究等。但就“V也V了”这一基式的研究还未出现。我们试图就“V也V了”结构的构成要素和构式含义进行分析研究。

一、“V也V了”构件分析

(一)格式中的“V”

“V也V了”格式中,我们将前现动词记作“V1”,后现动词记作“V2”。笔者就孟琮等主编的《现代汉语动词用法》一书中的1223个动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日常交际中常用的口语性动词,我们认为:由于格式是一个表示已然性状的肯定结构,能够嵌入该格式的动词必须具有能够让动作行为或事件处于一定状态或达到某种结果,产生变化的语义特征。因此“V”多为单音节口语性较强的动作动词[+可控]、[+自主],状态动词[+状态]、[-自

主],感知动词[+情感]、[-自主];双音节动词要求口语性较强,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通常以前现动词“V1”脱落为单语素,后现动词“V2”以动词原形的形式出现。“V1”通常是光杆形式,后面通常不附带宾语和补语成分,“V2”后直接跟完成体标记“了”。从语用功能上讲,“V1”在这里相当于一个名词性成分,具有话题标记功能。

(二)格式中的“也”

在“V也/都VP”等格式中,大多数学者认为“也”为关联副词,具有“已经”的意思,单用时,语义指向“V2”,一般强调动作行为的现实性;连用时,通常强调几个连续性动作的发生。笔者认为在“V也V了”格式中,“也”经历了由类同副词“同样”虚化为评注副词“已经”,再虚化为表强调的语气词的语法化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也”的这三种语法意义有时候是交叉出现的,并不对立。

“也”在格式中的第二个作用是充当评注副词。格式中“也”还有帮助表达实词之间的某种语法和语义关系的作用,即帮助表达前后成分之间的让步转折、条件、因果、顺承等语义关系。例如:

(1)a.别再逗她了,她恼了。

b.别再逗她了,她恼也恼了。

例(1)中,a句陈述客观事实“她恼了”,提醒听话人做出客观判断“她恼了,不能再逗了”,不带任何语气。b句中“也”与“恼”同现,暗示听话人关于“恼”的认知集合的存在,“恼”在句中涉及的认知域可能是{不说话—话语激烈—怒骂},“恼”位于该序列的最高节点,表示极点行为,成为“也”强调的对象,同时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感知“已经恼了,还敢逗”,此处“也”表示强调,表达“甚至”、“已经”的意思。

“也”的另外一个用法是表达主观情态,此时类同义完全虚化为一个语气助词,表达委婉、强调、不满等语气。

吕叔湘(1999:597)认为“也”有表示委婉的语气,去掉“也”字语气显得直率,甚至生硬。“V也V了”格式中,“也”有时可以省去,变为“VV了”,此格式表达的意义与“V也V了”格式基本一致,但语气明显不如加“也”舒缓。例如:

(2)在“文革”中被武斗打了出来,又用一年半的时间游遍22个省,吃也吃了,玩也玩了,读过县志,写过旧诗词,最后还涂抹了几本山水画册页。此例句中很难勾勒出“吃”“玩”所涉及的认知序列,除了肯定和否定两个极端外,很难找出中间状态,在这个序列中,听话人和说话人已经不再关注是否存在相关的序列了,只关注“吃了”“玩了”这两个事件的存在性,所以此时“也”的作用重在强调事件的发生。

(三)格式中的“了”

学术界关于“了”是表示“完成体”标记还是“实现体”标记的看法不一,本文采纳了刘勋宁先生(1985)的观点,认为“V也V了”格式中的“了”的最基本的语义是表实有性质。另外,“V也V了”格式中“了”还具有语气助词的作用,表达强调、不满、劝解、无奈等语气。因此,“V也V了”中“了”通常是在表达确定或强调动作行为事实性的同时还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例如:

(3)媒人,相亲,还这样快地出嫁,还要我怎样?我能不撒手吗?现在你哭也哭了,闹也闹了,事情都办成了这样,却又来说我,你到底是在干什么呀。(《小战的黄昏》礼平)

“哭也哭了,闹也闹了”中“了”既有表达“哭”“闹”这一状态的存在,又含有责备语气。

值得注意的是,“V也V了”连用时,“了”表实现体标记,不但有表示事件实现的意义,而且还能标示事件发生的前后次序、逻辑关系。如例(3)。

二、“V也V了”的构式含义

按照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我们知道,任何格式的单个组成成分或先前已有的其他构式都无法完全概括和推知这一格式的完整意义,构式义不是每个词义的简单相加,是由整体结构所赋予的。任何一个构式的整体意义大于各组成成分意义之和。“V也V了”本身是形式和意义的组合体,有整体的意义和功能。

(一)完结义

“V也V了”所呈现的是“V”这一动作行为已然发生,具有陈述事件的作用。其中,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的实现和完结,整个格式具有表达动作行为现实性和已然性的功能。故概括为完结义,该义项是格式最基本的意义。如例(2)、(3)等。例(2)中的“吃了”“玩了”和例(3)中的“骂了”“闹了”分别陈述四个事件。

(二)强调义

该格式中动词以拷贝形式分布在“也”的两端,末尾带上兼表动态和语气的助词“了”,动词的重复出现是表达强调作用,副词“也”的使用也具有强调功能。例如:

(4)在历时一年的危机过程中,双方打也打了,谈也谈了,但双方都承认“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4)“打”“谈”这一组动作处于说话人认知所在集合序列的最高节点,“也打了”“也谈了”来强调事件的已然性。此时“也”相当于“已经、甚至”的意义,用来强调动作的完成,两个动词拷贝形式起到强调作用。其语用功能是指该事件造成的结果不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预设之中,但对此只能让步接受。所以两个动词的重复出现便赋予了整个格式具有强烈的强调作用。

(三)延续性

延续性是指动作行为或事件已然成为事实,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但是说话人或听话人暂时无法采取进一步措施,这一结果或情态将会继续保持。“V也V了”具有延续性,该意义是在格式完结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动词重复与动词短语或格式所表示的事件自身具备的延续性和重复性有关。格式中“V”表达最高节点的动作行为已经成为事实,当前行为人无法采取进一步措施,只能让步于某种状态,使其继续保持。上面例句无一例外地显示着动作结果或状态的持续性,这一状态将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功效直至新情状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陈昌来.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刘勋宁.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88(5).

[4]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4.

[5]孟琮等.动词用法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延安大学专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V也V了”的多角度研究》(项目编号:YDS2013-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维,1988年生,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助教,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件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论《日出》的结构
建筑构件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