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教学让文言文复习趣起来

2014-08-11 00:30顾海学
课外语文·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兴趣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甚微是目前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教学方法是主要方面,感悟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古今对比中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复习;感悟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实录

师:昨天,大家已经阅读过《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现在,请哪位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生1:梅圣俞请欧阳修为他的亡妻写一篇铭文,来表达对其妻子的悼念之情。借助后面的第二题可以判断,文章主要表达了梅圣俞夫妻之间的深厚情谊。

师:很好。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读完这篇墓志铭之后,有哪些收获或启示?(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有的偷笑)生2:我觉得夫妻之间应该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家庭。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生2:梅圣俞家庭十分贫困,但谢氏却能“怡然处之”,以及文中说“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师:这里的“怡然处之”怎么理解?生2:愉悦地对待贫困。生3:我觉得应该像谢氏一样做个好妻子。(学生大笑)师:为什么?生3:文中说谢氏“治其家,有常法。”具体表现在“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师:这段文字写出了谢氏的哪些好?生3:写她会做饭,修补和浣洗衣服,认真打扫房间,和气待人。师:那么,一个好妻子的标准应该有这样几条:一是会做饭,二是会洗衣服,三是会缝补衣服,四是会打扫卫生,五是每天微笑待人。对此,不知现在的妻子和将来的妻子是否愿意接受。(学生大笑)

师:看来谢氏能够在贫困中表现出这么优秀的品质,真的是一个好妻子。在这段文字中,有几个重要字词需要我们掌握。“治”在我们学习的文言中常有哪两个意思?生4:一个是“治理、管理”;一个是“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这个地方应该是“治理”的意思。

师:很好。“精以旨”、“肃以严”是两个难点,但我们可以通过前后语境加以推测。生5:“精以旨”应该是指做饭可口好吃,“肃以严”应该是指打扫房屋干净。“以”这里应该相当于“而”,表并列。

师:很好。结合前面所写的“饮食器皿”两个对象,“精”是指“精致、精美”义;“旨”是指“味美”义。结合“庭宇洒扫”,“肃”“严”都是指“整饬、清除”义,指“打扫得干净整洁”。“庳陋”是指“低矮简陋”义,“容止”是第一题的考点,按照字字落实的翻译要求,“容止”应为“容貌举止”的含义。两个虚词“而”、“以”的含义也就可以理解了。

师:还有什么感悟或启示?生6: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要有一个贤内助。(学生笑)从文中“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谢氏非常关心丈夫的交往,及时提醒丈夫要注意交往人物是否贤隽。生7:我不同意梅圣俞是一个成功的男人,因为文中所写内容都是写其贫困,他并没有给他的妻子带来一个安稳舒适的生活,反而是她的妻子一直在扶持他。我觉得这个男人挺没用的。(学生大笑,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用现在的生活观念或许不能给梅圣俞定位成功,但在古代为官者中,能够清贫如此者,应是一个清廉的好官,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也是一个成功的男人,坚守本性,不改变气节,现代的生活中这样的好官又能有多少呢?我们在关注物质生活时,也应该关注“型男”的品质内涵。(学生笑)这里,我们要关注两个词,一个是“官”,一个是“贤隽”,分别该如何理解?生8:“官”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做官”;“贤隽”是指有才能的人。

师:很好。“贤”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隽”是指“才智出众”。还有感悟吗?

生9:我觉得做一个女人难,做一个好女人更难,做一个懂得关心国事的女人难上加难。(学生笑得前仰后合)谢氏出生名门望族,嫁给贫穷的梅圣俞,却能安于贫困,怡然处之,并且持家有道,关心并提醒丈夫的交往人物贤否。这些都是十分难得的。更难得可贵的是关心国事,性识明而知道理。如文中所写“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现代社会这样的女子太少了,也太难做到了。(学生点头赞同)生10:做个文章里这么好的女人太难了,我觉得社会太现实,生活总会为柴米油盐之类所累,应该不会活得那么容易,所以找个有经济基础的男人还是很重要的。(学生开始议论纷纷)

师:你说得是有道理的,现代社会能够如此安于贫困者寥寥无几,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被物质生活所累,因为要生存,必须要有一定的金钱。但我们发现现代社会很多人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也能安于现状,活得开开心心。所谓“富人有富人的过法,穷人也有穷人的活法。”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我们应该努力像谢氏一样怡然处之。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你们的父母或许比你们压力还大,但他们却能在你们面前乐观以对,笑口常开,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吗?谢氏能如此对待家庭,对待丈夫,对待生活,体现了其伟大的人生价值和女性魅力。这里所说的“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正好是第三题C选项的内容,我们比较一下,是否等同。生11:不一样,文中讲的是西方边境战争还未解除,天下陷入重重困境,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兴起。与题目中表达的“西兵进攻江淮地区”不相同。但这里的“暴”不知该怎么理解。

师:分析得很好。 “暴”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有“凶残”、“猛急”(如“暴风雨”)、“暴露”等意。在这个语境中用来修饰“起”,应该作副词用,用“猛急”的引申义“突然”。大家刚才讲得很好,用现代的思维解读古代的作品,还有没有人再来谈谈?生12:老师,我有两点感悟:一是我觉得做朋友要真,欧阳修在一年后因朋友书七八次才给谢氏写铭文,明显不够真心,可能因为梅圣俞没有送礼。二是我认为找一个爱自己的丈夫是很重要的。文中虽然很多笔墨都是在写谢氏的美德,但梅圣俞也是非常爱他的妻子的。一方面因为妻子的逝去写下“哭内之诗”,并因为妻子“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希望借文字来“著其不朽”并“慰其魂,塞予悲”。因此,为了得到这篇铭文,除了亲临欧阳修的家门,并一年中给欧阳修写了七八封信,非常执着,而且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感激和愧疚之情。如“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死后如此,生时足以想象。endprint

师:这个观点不错,而且分析得非常好。但我们首先要纠正第一个观点。梅圣俞也就是梅尧臣,他和欧阳修是至交,常常互相切磋诗文。在其死后,欧阳修也为其写了墓志铭,成为宣城人文一景——都官墓。因此,他们之间不存在朋友不真的现象,再说,他们如此好的关系不需要行贿,欧阳修之所以迟迟不得写,结合我们知道的欧阳修,或许真有他的难处。第二个观点视角独特,由谢氏的分析转移到了梅圣俞的分析上。确实,通过梅圣俞在文字中所体现出来的悲痛之情,我们感受到他对妻子深沉的爱。刚才谈到的语句中,有几个考点,我们要关注一下:“哭内之诗”的“哭”解释为“吊唁”的意思。“著其不朽”的“著”是第一题的考点,用代入法理解是通顺的。“庶几”结合前后语境,将意思代入理解也是通顺的,表达一种希望与寄托,而“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是要求翻译的句子,下面请三个人上黑板来写写这句话的翻译,注意一定要按照所讲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生板演,师批改。)

师:对于文言翻译,大家一定要有找关键点的意识,比如这一句,我们发现重点在“以”“累”“抑”和文言句式上。

师:刚才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以感悟的思维方式解读了这篇文本,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发现后面的考题在大家的解读中得以迎刃而解,可见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也并非多难,文言文复习的课堂还是可以充满乐趣的。综合刚才大家的观点,我们可以判断,梅圣俞是一个好丈夫,谢氏是一个好妻子,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高贵品质,夫妻之间深厚的情谊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在封建时代里梅圣俞的不易、谢氏的高贵,更应该在开心之余用心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令人伤心的亡妻之痛和感人肺腑的夫妻深情。最后,我们一起阅读文章,体会这些情感。

(学生齐读,感悟情感。)

二、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题,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传统观点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文本串讲,强调重点字词、重点句式,讲解文意。而这种“重知轻情”“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从头到尾串讲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割断了学生与文言文中的契合点,消解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综合实际教学中的现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在备课《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时,我采用感悟教学法进行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一方面理解文言文中寄寓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在分析缘由中掌握文言知识,达到知情交融的境界。《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主要讲梅圣俞和妻子之间的深厚情谊,学生可以从妻子谢氏的身份、持家、相夫、爱国和丈夫梅圣俞为官清贫、亡妻之痛、忏悔之情等内容的角度找到与当下生活的契合点和矛盾点,引发自己的思考,畅谈人生的感悟。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感悟切入的教学法相比较原来的讲授法、分层法、讨论法更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消除了时代的隔阂,获得了人生的教义,培养了道德情操,又在无意中将文言知识攻破,有意地掌握了文言知识。这一节课,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文言文教学的轻松,让学生在轻松中积累知识、积淀情感。感悟切入的教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讨论阅读的感悟,感悟分析的依据,将认知和情绪有机结合,体现了知情交融的教学理念。

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而生命力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串联生命力的媒介则是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感慨语文教学的艰难,困惑学生的不见长进,应该在教学困境中寻求改变,寻找突破。用感悟切入的方法教学文言文,是偶然生成的想法,也是我在面对文言文复习无法吸引学生兴趣的困境中努力求变而得到的方法。

作者简介:顾海学,男,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开展农村小学花样跳绳运动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