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探析

2014-08-12 21:08王慧敏
经济与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农村居民

王慧敏

摘 要:基于1984-2013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数据,研究农村经济、物价变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来看,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农村经济的增长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物价的变化则会反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而短期来看,物价的上涨会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农村经济的增长则不会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家庭人均纯收入;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4-0062-0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2013年全国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大陆总人口数为13.61亿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数约为6.30亿人,占总人口数的46.27%,此外,全国流动人口数为2.4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66亿人,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劳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多年持续两位数增长,2000—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年增长速度约为10%。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广度、深度不均衡、地区差异以及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城乡差异等原因,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明显偏低。201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311元,全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 8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 955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约3.03倍。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两者的绝对值差值呈现扩大趋势。1978—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8 896元,增长了876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从343.4元增加到26 955元,增长了26 611.6元。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环比增长速度基本相当,利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得出二者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29%和7.43%,也基本持平,但是由于绝对基数不同,因此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差值明显增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相关文献评述

党的十八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村居民收入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2]。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基础,也是农村居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的保证;农村物价的变动不仅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目前国内很多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农村物价、农村居民收入以及它们带来的消费、生活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籍林、于米(2013)利用多种方法检验了物价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物价波动与城乡差距互为因果关系,且物价波动对城乡差距的影响是非对称的[3]。陆文聪、余新平(2013)分析了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农民的收入都有促进作用[4]。吴振鹏、胡艳(2013)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建模证明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为正相关关系[5]。钱良泽(2012)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变动将农民收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农民收入的特征提出政府要“扩补、稳价”,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6]。胡春阳、鲍步云、刘朝臣(2011)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而言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7]。郭福春、姚兴恒(2010)利用东部沿海省份数据对经济结构调整、物价波动与农民增收问题做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物价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都是负向的[8]。

二、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各变量数据是从1996年、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及《2013年中国统计公报》上获取。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1984—2013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农业生产总值(AGDP)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是按照当年价格统计的,本文用1984年为基期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对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利用计量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时,在非平稳条件下容易产生伪回归问题,因此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农业生产总值(AGDP)、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CPI)、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对数数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变量是否平稳。对变量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发现,农业生产总值(AGDP)、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CPI)、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的对数数列均为非平稳数列,而农业生产总值(AGDP)对数的一阶差分数列ΔlnAGDP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ΔlnAGDP数列平稳,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CPI)、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对数的一阶差分数列ΔlnRCPI、ΔlnRPI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其一阶差分数列也是平稳数列,由此可以得出,所有变量其对数均为I(1),即一阶单整数列。

(一)长期均衡关系分析——协整检验[9]

所有变量均为非平稳数列,但是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于非平稳数列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我们称之为协整关系。同时所有变量都是I(1)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Engle-Granger两步法适用于单变量方程协整关系检验,而Johansen最大特征值法适合于多变量协整关系检验,因此本文选用Johansen最大特征值法进行变量间的协整检验,依据AIC和SC最小的原则选择滞后2期。由检验结果可以发现,农业生产总值(AGDP)、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CPI)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向量。将协整向量进行正规化得到协整方程:

由上述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总值(AGDP)、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CPI)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会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其系数为2.727 8,说明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呈现正向影响,农村经济每增长1%,农村居民收入就会增加约2.73%;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则会降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其系数为-0.110 8,说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反向变化,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上涨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就会减少约0.11%。这与现实吻合,价格指数的提高会降低实际有效购买力,从而会使农村居民的实际人均纯收入减少。

(二)短期关系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结合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建立起来的,是由Engle and Granger于1987年构建。如果Yt所包含的k个I(1)变量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则不包括外生变量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ECMt-1称为误差修正项,表示通过短期调整可以对长期均衡的偏离进行修正,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向量?琢是表示将偏离调整到长期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各解释变量的滞后差分项为ΔYt-1,其系数?祝i表示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对滞后差分项的影响。本文利用农业生产总值(AGDP)、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CPI)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模型输出结果可以发现:

1. 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较强。方程对数似然值为182.69,相对较高,AIC值和SC值为评价模型好坏的两个标准,其取值越小越好,本文数据结果中AIC值和SC值分别为-11.532 8和-10.237 0,均较小,说明模型中利用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解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是合适并且有效的。

2.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有其历史原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滞后影响系数为0.08,表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会受到以前年份收入的影响,即前期数据对当期数据有一定的惯性作用。

3.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短期效应较大。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短期弹性为0.6814(=0.532 2+0.149 1),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会对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产生较大影响,这与市场表现呈现一致性。消费价格指数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等项目。2013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其中食品上涨了4.9%居首位,其次为衣着和居住,分别上涨了2.5%和2.3%,食品价格的上涨会明显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因此短期内农村物价的上涨会对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有较大的向上拉动作用。

4. 农业生产总值的短期效应不显著。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短期弹性为0.026 6(=0.119 7-0.093 0),说明从短期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这是由于农业生产有其自然生长期限,农业资金的投入、技术的转化以及新研发品种的推广等促进农业生产总值增加的途径在短期内存在投入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较难显现出其优势和影响力,只有经过长时期的过程,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经济的发展才会对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同时印证了前一部分长期趋势检验——协整检验的分析结果。

(三)动态影响分析——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法通过计算扰动项对VAR模型预测均方误差的贡献度,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了解各解释变量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冲击作用。方差分析见表2,表2第2列S.E.是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的各期预测标准误,后三列均是百分数,分别代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作用。

从表2可以发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受自身扰动项的冲击作用呈现缓慢递减的趋势,从初始100%减少到第10期的73.16%。在不考虑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自身贡献率的情况下:

1. 农业生产总值(AGDP)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增长的作用呈现递增趋势。第2期为0.45%,说明短期内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加贡献率较小,作用不显著;增加到第10期为14.37%,表示长期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增大,而且超过了同期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2.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CPI)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PI)增长的贡献率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贡献率从第2期的0.5%快速增长到第5期的17.41%,之后开始减少。其动态变化的拐点时期为第5期,这也表明短期而言,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和拉动作用较大,农村物价的上涨会快速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而从长期而言,农村物价的贡献率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到达更长时期,如第15期,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贡献率已经下降到8.65%,这时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则达到了27.19%。

动态模拟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协整检验(长期均衡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短期关系)的分析结果,说明农业生产总值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稳定影响因素,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拉动效应持久、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在短期内呈现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当时期相当长时,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则会呈现负向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1984—2013年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长期看,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现正向拉动作用,这说明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提升都会促进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则会导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减少,这与现实是符合的,当农村物价上升之后,农村居民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这就会实际降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从短期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影响较小,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则会使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明显增加。

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农业经济方面

1. 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以支持,不仅要将现有的取消农业税,进行粮食直补等惠民政策坚持下去,还要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10],如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拓宽农业资金投入渠道以增加农业生产资金的支持,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以便更好地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等[11]。

2. 政府要从技术上给以支持,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另外,要加大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重视力度,通过科技兴农鼓励措施帮扶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创新能力。

3. 要设置专门的农业经济促进委员会并给予其一定的编制和权利,建立相应的责、权、利制约机制和动态的考核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使其不仅能在一定的资金审批和农商合作方面主动和农民配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提高农民收入,而且对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榜样示范效益[13]。

4. 要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稳定发展主导农业产业,从农业经济作物的产业化运作,提高土地亩产收益,同时也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需要。另外通过建立药材基地、蔬菜基地、农家旅游基地等商业合作模式逐步提高农业总产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二)物价方面

1.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控制好货币、流通、市场等因素对于物价波动的影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积极调控物价使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提升农民收入的实际购买能力。各级政府要稳定农副产品的供应,畅通信息渠道,使市场需求信息与农民的供给信息对称,这样不仅可以稳定物价,同时也会使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农产品大量种植、供给而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农业生产亏损[14]。

2. 要降低生活相关用品的流通成本,不仅要积极完善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同时对于其他生活用品的流通成本也要给以相应政策倾斜,特别是运往农村的流通费用。

3. 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研究开发更多适合期货市场的农产品类型,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价格调整作用,稳定物价,保证农村居民的收益。

4. 国家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好货币流通量和流动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物价的变动。

(三)社会保障方面

1. 政府要加快完善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15]。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主要是以家庭为主,从2012年全国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途径呈现多元化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新农保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养老金远远不足以支撑农村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农村居民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养老。2014年2月政府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四个统一”,农村居民可以通过选取更多的档次标准缴纳或补缴养老保险金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但是这也仅限于未满60周岁的人群,对于现在已经超龄(超过60岁)的农村居民仍未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因此,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的养老制度要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农村居民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2. 政府要为农村居民的医疗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我国农村的医疗资金不足,所拥有的医疗硬件设施整体上落后,医疗技术和医疗团队匮乏。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技术帮助和支持,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农村的疑难病例可以直接由当地医疗人员和异地专家同时网络会诊。此外政府要积极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制度,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减少农村居民本地或异地就医的相关办理程序,加快实现全国范围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16]。

3. 政府要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和基础建设,重视各项配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为农村居民创业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蒋世辉,葛党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状态预测及政策建议——以河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2,(7).

[2]汪上,刘慧娟,杨文斌.农民收入倍增战略体系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3,(1).

[3]籍林,于米.物价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3,(7).

[4]陆文聪,余新平.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5]吴振鹏,胡艳.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汉论坛,2013,(1).

[6]钱良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7).

[7]胡春阳,鲍步云,刘朝臣.基于VAR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经纬,2011,(6).

[8]郭福春,姚兴恒.经济结构调整、物价水平波动与农民增收[J].浙江社会科学,2010,(7).

[9]张延群.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中的识别问题——分析框架和文献综述[J].数量统计与管理,2012,(5).

[10]李红星,张秀波.公共政策视阈下黑龙江省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69.

[11]杨小玲,陈昆.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6).

[12]李向阳.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4).

[13]刘玉春,修长柏.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J].农业技术经济,2013,(9).

[14]陈晓坤,张俊飚,李鹏.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历史回顾及文献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4).

[15]林亦平.农民利益实现中政府职能的理性选择与回归[J].农村经济,2012,(5).

[16]杨丽,陈超.政府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责任编辑、校对:张 然

从长期看,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现正向拉动作用,这说明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提升都会促进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则会导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减少,这与现实是符合的,当农村物价上升之后,农村居民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这就会实际降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从短期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影响较小,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则会使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明显增加。

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农业经济方面

1. 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以支持,不仅要将现有的取消农业税,进行粮食直补等惠民政策坚持下去,还要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10],如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拓宽农业资金投入渠道以增加农业生产资金的支持,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以便更好地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等[11]。

2. 政府要从技术上给以支持,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另外,要加大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重视力度,通过科技兴农鼓励措施帮扶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创新能力。

3. 要设置专门的农业经济促进委员会并给予其一定的编制和权利,建立相应的责、权、利制约机制和动态的考核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使其不仅能在一定的资金审批和农商合作方面主动和农民配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提高农民收入,而且对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榜样示范效益[13]。

4. 要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稳定发展主导农业产业,从农业经济作物的产业化运作,提高土地亩产收益,同时也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需要。另外通过建立药材基地、蔬菜基地、农家旅游基地等商业合作模式逐步提高农业总产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二)物价方面

1.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控制好货币、流通、市场等因素对于物价波动的影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积极调控物价使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提升农民收入的实际购买能力。各级政府要稳定农副产品的供应,畅通信息渠道,使市场需求信息与农民的供给信息对称,这样不仅可以稳定物价,同时也会使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农产品大量种植、供给而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农业生产亏损[14]。

2. 要降低生活相关用品的流通成本,不仅要积极完善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同时对于其他生活用品的流通成本也要给以相应政策倾斜,特别是运往农村的流通费用。

3. 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研究开发更多适合期货市场的农产品类型,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价格调整作用,稳定物价,保证农村居民的收益。

4. 国家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好货币流通量和流动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物价的变动。

(三)社会保障方面

1. 政府要加快完善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15]。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主要是以家庭为主,从2012年全国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途径呈现多元化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新农保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养老金远远不足以支撑农村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农村居民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养老。2014年2月政府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四个统一”,农村居民可以通过选取更多的档次标准缴纳或补缴养老保险金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但是这也仅限于未满60周岁的人群,对于现在已经超龄(超过60岁)的农村居民仍未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因此,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的养老制度要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农村居民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2. 政府要为农村居民的医疗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我国农村的医疗资金不足,所拥有的医疗硬件设施整体上落后,医疗技术和医疗团队匮乏。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技术帮助和支持,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农村的疑难病例可以直接由当地医疗人员和异地专家同时网络会诊。此外政府要积极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制度,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减少农村居民本地或异地就医的相关办理程序,加快实现全国范围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16]。

3. 政府要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和基础建设,重视各项配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为农村居民创业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蒋世辉,葛党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状态预测及政策建议——以河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2,(7).

[2]汪上,刘慧娟,杨文斌.农民收入倍增战略体系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3,(1).

[3]籍林,于米.物价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3,(7).

[4]陆文聪,余新平.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5]吴振鹏,胡艳.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汉论坛,2013,(1).

[6]钱良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7).

[7]胡春阳,鲍步云,刘朝臣.基于VAR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经纬,2011,(6).

[8]郭福春,姚兴恒.经济结构调整、物价水平波动与农民增收[J].浙江社会科学,2010,(7).

[9]张延群.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中的识别问题——分析框架和文献综述[J].数量统计与管理,2012,(5).

[10]李红星,张秀波.公共政策视阈下黑龙江省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69.

[11]杨小玲,陈昆.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6).

[12]李向阳.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4).

[13]刘玉春,修长柏.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J].农业技术经济,2013,(9).

[14]陈晓坤,张俊飚,李鹏.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历史回顾及文献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4).

[15]林亦平.农民利益实现中政府职能的理性选择与回归[J].农村经济,2012,(5).

[16]杨丽,陈超.政府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责任编辑、校对:张 然

从长期看,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现正向拉动作用,这说明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提升都会促进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则会导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减少,这与现实是符合的,当农村物价上升之后,农村居民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这就会实际降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从短期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影响较小,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则会使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明显增加。

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农业经济方面

1. 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以支持,不仅要将现有的取消农业税,进行粮食直补等惠民政策坚持下去,还要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10],如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拓宽农业资金投入渠道以增加农业生产资金的支持,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以便更好地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等[11]。

2. 政府要从技术上给以支持,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另外,要加大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重视力度,通过科技兴农鼓励措施帮扶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创新能力。

3. 要设置专门的农业经济促进委员会并给予其一定的编制和权利,建立相应的责、权、利制约机制和动态的考核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使其不仅能在一定的资金审批和农商合作方面主动和农民配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提高农民收入,而且对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榜样示范效益[13]。

4. 要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稳定发展主导农业产业,从农业经济作物的产业化运作,提高土地亩产收益,同时也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需要。另外通过建立药材基地、蔬菜基地、农家旅游基地等商业合作模式逐步提高农业总产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二)物价方面

1.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控制好货币、流通、市场等因素对于物价波动的影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积极调控物价使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提升农民收入的实际购买能力。各级政府要稳定农副产品的供应,畅通信息渠道,使市场需求信息与农民的供给信息对称,这样不仅可以稳定物价,同时也会使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农产品大量种植、供给而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农业生产亏损[14]。

2. 要降低生活相关用品的流通成本,不仅要积极完善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同时对于其他生活用品的流通成本也要给以相应政策倾斜,特别是运往农村的流通费用。

3. 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研究开发更多适合期货市场的农产品类型,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价格调整作用,稳定物价,保证农村居民的收益。

4. 国家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好货币流通量和流动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物价的变动。

(三)社会保障方面

1. 政府要加快完善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15]。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主要是以家庭为主,从2012年全国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途径呈现多元化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新农保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养老金远远不足以支撑农村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农村居民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养老。2014年2月政府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四个统一”,农村居民可以通过选取更多的档次标准缴纳或补缴养老保险金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但是这也仅限于未满60周岁的人群,对于现在已经超龄(超过60岁)的农村居民仍未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因此,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的养老制度要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农村居民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2. 政府要为农村居民的医疗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我国农村的医疗资金不足,所拥有的医疗硬件设施整体上落后,医疗技术和医疗团队匮乏。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技术帮助和支持,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农村的疑难病例可以直接由当地医疗人员和异地专家同时网络会诊。此外政府要积极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制度,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减少农村居民本地或异地就医的相关办理程序,加快实现全国范围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16]。

3. 政府要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和基础建设,重视各项配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为农村居民创业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蒋世辉,葛党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状态预测及政策建议——以河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2,(7).

[2]汪上,刘慧娟,杨文斌.农民收入倍增战略体系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3,(1).

[3]籍林,于米.物价波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3,(7).

[4]陆文聪,余新平.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5]吴振鹏,胡艳.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汉论坛,2013,(1).

[6]钱良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7).

[7]胡春阳,鲍步云,刘朝臣.基于VAR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经纬,2011,(6).

[8]郭福春,姚兴恒.经济结构调整、物价水平波动与农民增收[J].浙江社会科学,2010,(7).

[9]张延群.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中的识别问题——分析框架和文献综述[J].数量统计与管理,2012,(5).

[10]李红星,张秀波.公共政策视阈下黑龙江省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69.

[11]杨小玲,陈昆.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6).

[12]李向阳.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4).

[13]刘玉春,修长柏.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J].农业技术经济,2013,(9).

[14]陈晓坤,张俊飚,李鹏.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历史回顾及文献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4).

[15]林亦平.农民利益实现中政府职能的理性选择与回归[J].农村经济,2012,(5).

[16]杨丽,陈超.政府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责任编辑、校对:张 然

猜你喜欢
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农村居民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