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

2014-08-13 03:26郭晓东
中国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桥段化工厂围观

郭晓东

这是一句流行度颇高的中国式口头禅,根据语境和语气的不同,可以表达出厌恶不屑、善意规劝、诙谐自嘲等各种情绪,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这两个字还有一个特别奇葩的功效:对那些看起来无法解释的事情,给出一个简单而又似乎可以理解的解释。

比如,竟然有人愿意花费66.8万元,来参加北大的“天价培训班”;比如,一位市委书记面对公众讲话,手里的讲稿竟然是一张旧日历纸;比如,面对记者在矿难现场的拍照采访,一位副市长竟然大义凛然地说:“我有肖像权!”比如,一个小镇查出有超过300名儿童血铅严重超标,而且离化工厂越近,儿童血铅值越高,稍微有点儿智商的人都知道问题八成出在化工厂身上,可该镇镇长的说法却能如此惊艳:“小孩在学校读书,用铅笔的时候在嘴里咬,也可以形成超铅。”

种种奇闻怪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在金钱和权力这两种病菌的交互感染下,有病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说上述病状还算是小小的伤风感冒,至少打眼看上去病因都很明显,那么还有一些病则扑朔迷离,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一位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90后女孩,疯狂炫富炫了三年多,一张嘴搅得道貌岸然的人汗流浃背,搅得满大街的老百姓揣摩猜测,搅得一个国际性组织至今头脑不清,不然也不会在海南盛夏伏天遭灾的时候,竟然给人家送去几千条棉被。但这个女孩始终毫发无损,最近才因赌球被抓,估计也不会沉寂太长时间。她到底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哪儿来的这么坚强的“抵抗力”?全中国人民都知道她“有病”,怎么家里人就不带孩子去看看病呢?怎么就没有名医给她开点儿特效药呢?怎么这个社会就只是热情地“围观”,却不能帮助她把病治一治呢?至少,今后别让她犯病犯得如此严重,以至于引起全世界的“围观”,让整个中国都为之脸红!

还有一个可爱的慈善大叔,近来也显露出有些“病走偏锋”的意思。从令人感动的慈善捐助、救灾捐助,到用人民币做砖垒墙、堆山,再到戴绿帽子街头表演,带领40多位员工到酒店吃别人的剩菜剩饭,一直到最近穿越重洋到美利坚街头发放免费午餐和红包,在雷锋墓前磕头献花祭拜,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用“病得不轻”来评价他。

慈行善举的作用,除了扶危济难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感动和带动更多的人,点亮更多的爱心。如果让人们看到深度慈善也能成“病”,恐怕就与大爱无疆的正能量有些背道而驰、适得其反了。

郭德纲的相声中有一个著名桥段:“你有病啊?你有药啊?你有多少?你吃多少?你有多少我吃多少?你吃多少我有多少?你有病啊?你有药啊……”歇斯底里的马拉松式无聊对话中,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如今,这个桥段正在真实上演。面对层出不穷的荒诞剧情,我们忍不住一次次地询问:“你有病啊?”

然而,有多少药可以治病?又有多少病还会发生?

又有一大串国际知名的美味不敢随便吃了,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些年到底莫名其妙地吃过多少变质肉?这种思考的感觉,比《京城81号》还要惊悚。

说起来,关于食品安全的“病”,我们已经研制出针对性的药剂了,我国出台不久的相关法律法规,可能是世界上最严厉的。可是,怎么不见疗效呢?所有人都在关切地看着,那个“病”得让人切齿的福喜,最终会是怎样的下场。

朱德庸说,世界上的人总括有三种:男人、女人和病人。变质肉吃了这么长时间,雾霾吸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可能都该归入病人的行列了。

有病,在舞台上是笑料,在生活中是恐怖。

比自己有病更恐怖的事情是:专门负责治病救人的医生们也病了,病得也不轻。不信?那就认真读一读本期的《中国周刊》吧。

烦恼人人都有,医生也不例外,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如果病人越来越多,医生越来越少,那就会成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烦恼,就绝不是件小事,绝不能以旁观者的姿态,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有病!endprint

猜你喜欢
桥段化工厂围观
回家
桥段会毁了你的生活
有关化工厂换热器的腐蚀问题研究
指向学力的语文阅读“桥段”创构
渔网
朋友圈,欢迎围观
破费
The Easter Parade
奇葩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