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对策研究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学院为例

2014-08-15 00:48
关键词:就业率艺术类毕业生

申 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对策研究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学院为例

申 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低,人口流动性大,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就业选择多样化,自主创业正在逐步增加。所学专业和学科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观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有相当的影响。为促进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我们需要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并打造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平台。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对策;教育教学改革;择业观教育

G641

A

1673-9272(2014)06-0226-03

2014-10-22

申 勇(1973-),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高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教育大众化使得更多的人获得高等教育,总体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意义重大。但是扩招似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提高国民总体教育水平方面做贡献的同时,也为社会产出了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这其中有相当比例是艺术类毕业生。毕业季也是就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当前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而研究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对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点

当前整个大学生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艺术类毕业生亦是如此。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可见一斑。2012年学院毕业397人,其中男生206人,女生191人;当年就业人数395人,就业率为99.4%,待业2人,待业率为0.6%;就业人群中灵活就业328人,占就业比例82.6%,其中男生181人,所占比例为55.1%,女生147人,所占比例为44.9%;就业人群中调档就业的有26人,调档就业率为6.5%。2013年学院毕业450人,其中男生254人,女生196人;当年就业人数447人,就业率为99.3%,待业3人,待业率为0.7%;就业人群中灵活就业396人,占就业比例88.6%,其中男生226人,所占比例为57.1%,女生170人,所占比例为42.9%;就业人群中调档就业的有20人,调档就业率为4.4%。

2014年学院毕业361人,其中男生153人,女生208人;当年就业人数335人,就业率为92.8%,待业26人,待业率为7.2%;就业人群中灵活就业272人,占就业比例81.2%,其中男生116人,所占比例为42.6%,女生156人,所占比例为57.4%;就业人群中调档就业的有26人,调档就业占就业率为7.2%,自主创业3人,占就业比例0.8%,二者合占就业比例为8%。①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招生与就业处相关数据整理所得。数据中的灵活就业甚至是有水分的,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单位,就随便找个单位请求帮忙出具相关信函所为。这样的就业就是媒介有人揭露的虚假就业。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专业对口程度低,人员流动性大。艺术类毕业生市场已经完全是供大于求,加上很多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急需,所以很多学生或者没有找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或者单位是相关的但是从事的工种却与专业相差甚远。正是因为就业跟所学专业不对口,很多学生大概是找不到认同感,缺乏成就感,所以跳槽率很高,有些学生甚至就业不到一个月就换了单位,这就形成了就业人员流动性大这样一个现状。当然,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薪金跟期望值有出入、离家较远等。第二,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现在的艺术类毕业生无论毕业于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其就业状况没有很大的差异。但就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内部比较而言,性别差异是一个主导的因素。以我校家具与艺术学院近三年的就业数字为例:2012年毕业生中有206名男生,就业206人,就业率为100%,其中调档就业12人,有效就业率为5.8%,女生人数为191人,就业人数是189人,就业率为99%;2013年毕业生中有254名男生,就业253人,就业率为99.6%,女生196人,就业194人,就业率为99.0%;2014年毕业生中男生153人,就业人数为137人,就业率为89.5%,其中调档就业11人,创业3人,有效就业率为9.2%;女生208人,就业人数为198人,就业率为95.2%,其中调档就业15人,有效就业率为7.2%。①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招生与就业处相关数据整理所得。这里可以看到男生就业率逐步在提高,他们在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并且男生创业的几率也在增加。第三,就业选择多样化,自主创业正在逐步增加。就业已经不仅限于自己所学专业,这是当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声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家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深层理解,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可以接受的面宽了,自主创业甚至成为有些专业的艺术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我校家具与艺术学院的学生这几年也出现了自主创业的例子。比如2014年就有三例自主创业。这种就业形势日后应该会所占比例更大。

二、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原因

除了影响普通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之外,艺术类毕业生还有着更多的就业困扰。

1.艺 术类毕业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观

艺术类毕业生能够最终获得学位,前期的投入都比较大,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家长的精力方面。为了报答父母恩,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候显得挑剔、要求高,无论对薪金还是平台、环境的要求都比较高。他们整体择业观主要体现在只想进大公司,不愿因到小单位;“一次就业终身就业”是大家的普遍追求,不能接受“先就业,再择业”;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等。对于这些我们会讲这些孩子不能正视自己,对社会现实没有客观的认识,或者直接斥责他们眼高手低,不务实业。这些也是他们的表现事实,但是我真觉得不该只去责怪这些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要想对症下药,找出对策以缓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所有这一切表现的背后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个传统观念就是大学生是社会的佼佼者,读了大学在择业就业方面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种传统观念是当初父母鼓励孩子好好读书的动力,也成了孩子们最终择业时候的障碍;这种观念是父母当初全身心支持孩子读书的目的,也成了他们现在对孩子就业择业的要求和期望。或许有些学生或者父母已经意识到“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但是迫于社会的压力和在亲戚邻里那里的舆论,也不敢表现出来,担心会授人笑柄。[1]这种状况尤其是体现在艺术类大学生的父母那里,一时无法接受事实的他们,把这些怨气只能表现在对儿女的就业要求很严格很具体,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他们之前的付出和孩子当初的努力,孩子们为了面子或者迫于无奈也只能按照这些观念进行择业,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2.所 学专业和学科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所学专业和学科设置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是整个大学生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且导致的结果也更为严峻。应该说大学生与未取得学位的同龄人相比优势应该是体现在学习的能力上。这个能力的基础就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成果。通识教育强调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在师生互动、师生交流中理解和尊重多样性,养成现代文明人。而通过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度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二者的结合才是市场需要的人才。但是现在在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主要就是通识的内容传授不够,而专业的知识也传授不够,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没有太多作用的课程上去了。这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没有考虑对市场需求做同步调查,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另外一个方面是学校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办学实力,完全是在不能及地设立一些热门专业,所以在师资队伍以及配套设施方面根本不能为培养优秀甚至合格人才提供基本的保证。还有一个问题是艺术类专业大多是需要实践的,而很多学校在鼓励学生实践与创新方面做得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坚定求真务实的办学方针。

三、促进艺术类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

针对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原因,高校应该如何应对?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对促进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提供借鉴。

1.适 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调和社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改革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改革主体作用,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首先,艺术院校要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课程质量。第二,建立教学委员会,负责审议教学计划方案,评定教学成果、教学质量,检查、指导教学管理和教学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咨询建议。设立学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强化学生对于课程和培养方案的反馈机制。第三,凝练专业核心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专业教育要充分体现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三位一体”。第四,改革学生荣誉体系,优化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环境。取消奖学金等级划分,大幅提高单项奖和特色奖比例,统筹奖金、荣誉课程、实践机会、研究项目、学术交流等各类发展资源,从而促进学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有利于多向交流的学习、研究和生活公共空间,丰富校园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大学社区的融入,加强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国内学生拓展全球视野、适应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2.切 实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

艺术类毕业生的整体择业观主要体现在只想到大团体,且最好能够“一次就业终身就业”,对“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领会不够,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虚荣心和面子观念所致。总以为一旦读了大学就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就是意识到“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也不敢表现出来,担心会授人笑柄,尤其是体现在大学生的父母那里,结果就是他们对儿女的就业要求很严格很具体,孩子们为了面子或者迫于无奈也只能按照这些观念进行择业,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些现实情况,学院应该加强艺术类毕业生的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指导,关心支持艺术类毕业生的长远发展,把他们的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指导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对工作要求有一个切实的定位,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并且能够跟父母沟通获得父母的支持。学院可以结合学生人生梦想和发展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引导、就业指导和资源匹配,激励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在实现中国梦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3.打 造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平台

所谓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就是以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为目标,将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各种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密切相关的资源加以整合,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服务。科学的就业援助体系是辅助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并且能够有效预防在就业前期的目标模糊,控制就业过程中的资源配比,促进就业后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高效对接。[2]面对用人单位就业容量普遍疲软、招聘需求不足、高校毕业生初次签约率普遍下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最难季”,桂林市人社局利用广西首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试点的契机,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一站式”是整合人社系统的政策、业务和资金优势,并突破服务范畴,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扶持,确保了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首家“一站式”服务校园工作站,事实证明,其效果显著,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援助作用。学院还应该完善校友终身学习服务平台、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和人生发展交流网络,强化校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事实上,我校家具与艺术学院的很多应届毕业生就业都和校友提供的机会相关。我校家具与艺术学院为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这个如果在系统化、广泛化并网络化就跟“一站式”的功能很接近了。

[1] 罗 杨,郑红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及对策浅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5):163165.

[2] 曹煜玲,孟 幻.高校毕业生“一站式就业援助”体系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4,(2):39-42.

[本文编校:徐保风]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Art Majoring Graduat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 Case Study of Art and Furniture College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Science

SHEN Yong
(Furniture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to the popular education, arts graduat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im. Arts degree graduates in low employment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population mobility, academic factors fade, highlight gender differences, varied employment, self-employment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Learned professions and disciplines set not meet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 general lack of scientif i c concept of employment have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arts graduates. To promote full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art class, we need timely educational reform, strengthening the concept of career education graduates and graduates’ entrepreneurs building “one-stop” platform.

artistic majoring graduates;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countermeasures; educational reform; education career outlook

猜你喜欢
就业率艺术类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