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新的活力

2014-08-15 00:51郑金巧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6期
关键词:例题数学教师

◆郑金巧

(吉林省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二小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名学生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加强学习引导,让学生认识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方面,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有着同实践结合的丰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创造学习的良好环境,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两者都是引导学生兴趣必不可缺的因素,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数学实践活动时,组织学生调查统计,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疑难。使学生懂得,要解决疑难就需要学习、思考,从中体验到动脑后的幸福和自己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威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学习兴趣和刻苦钻研的热情才会得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二、营造鲜活课堂,让学生喜欢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带入日历,让学生能够动手观察,让学生回答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2月份有多少天?等教学知识,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思维。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多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应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让学生真正地去思考、去理解,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玩转数学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才会有效,也只有当他们投身到知识中去发现新观念、新规律、新方法时,学找、量量、拼拼……才能学会数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好玩的天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当学生对学充满兴趣习才会充满乐趣。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我把一些作业设计成“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比如,在“比多少”教学中,我设计作业,用5个相同的杯子装入同样多的纯净水,分别放入1勺糖、2勺糖、31勺糖、4勺糖、5勺糖,让学生猜哪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放糖最多的那杯最甜。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认知学习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通过上诉的作业,可以把知识与学生感兴趣有机的联系起来,为知识的学习创设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情节,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形成主动学习。

四、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运用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俗话说,学以致用,“运用”是人们学习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师生要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如学生学习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长带了100元活动费到超市里采购商品,准备举办庆祝会。超市里糖果每袋5元,彩纸3元一张,瓜子每袋3元,气球每袋3元,彩带每条1元。

问题一:在不超过100元的条件下,你认为怎样买比较好?

问题二:如果班长希望购买瓜子的数量多,你能提出什么合理的建议?

这样的设计,让知识的掌握过程融入日常的生活,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易于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获得了生活技能。

五、注重习惯培养,让学生自学数学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例题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