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4-08-15 00:49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叶海
中国商论 2014年1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体系

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 叶海

从组织结构性质来看,事业单位在我国各社会阶层中居于特殊地位,它由政府直接进行财务拨款及管理,为国家的科教文卫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日渐深入,人力资源的管理依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主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构成部分,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创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事业单位对绩效评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刻重视,持续调整绩效考核的具体范围,有助于提升组织及员工的工作效率,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绩效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说,构建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是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系统阐明该体系的构建方法。

1 行政事业单位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1.1 极大地方便公众监督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果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给全社会所供应的服务具有鲜明的垄断性,公众不能选择。作为一类信息活动,绩效评价的特征之一便是将评估的各项流程透明、精确地向社会公开,将事业单位在各种领域的表现情形一五一十地公之于众,无形之中为公众参与事业单位工作的监督创造了便利条件;另外,绩效评价绝非展现成就的一面,同时将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和漏洞向公众展示,这未必会损害事业单位的名誉,相反,经由问题及缺陷的展示,让公众知晓事业单位为提升绩效所付出的实际行动,能增强公众对事业单位工作的信心。

1.2 削减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产的综合使用率

通过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有效节约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近些年来,伴随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热情度的增强,不少地区陆续尝试民主评议事业单位的系列活动,评议结果的适度公开,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创设了和谐、宽松的社会环境。从这个视角上看,推行绩效评价能极大地加快节俭型政府的建设,配合当前政府“反四风”活动的有力开展,为促进政府职能的平稳、顺利转变,科学划分政府职责范围夯实了牢固的基础,更能凸显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1.3 体系的构建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科教文卫各领域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规模异常庞大,相对于政府来讲,怎样发挥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职能显得极为迫切。随着行政体制的变革,事业单位在服务方式、开支方法及经费来源途径等方面已逐步变化,政府引领其依托企业化运营活动增创效益,这样一来,用于事业单位的财政款项会显著减少,为国家创税会增加。然而,就当前来看,事业单位所需经费仍集中来源于财政划拨,财政划拨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及其所创造效益的估量均有赖于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2 事业单位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对策

事业单位的绩效主要从管控效益、对社会的贡献度以及运营业绩等方面加以评价,下文对此着重论述。

2.1 明确不同层次的指标设置

现今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通常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可设置成服务绩效、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该指标又能分解成另外的指标,进而形成金字塔式的绩效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的服务绩效重点集中于服务效益及服务质量问题,所以,针对服务绩效的考核,需从职工实际的服务效果以及职业道德等层面展开。

社会绩效的评价集中表现在事业单位所供应的各种公共服务、产品及其所带来的信誉度及认同度上,可通过社会贡献指标及信誉指标完成评价,其中,社会贡献指标需借助于社会贡献率及资本累积率来评价,信誉指标则可借由市场信誉及公众知名度来评价。

经济绩效又可分解为研发创新能力、内部运营程序以及财务指标等二级指标,以此提高绩效的管理水平。

第一,对于研发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有:培训人才的成本,这需依靠年度事业单位的培训时间及培训所需经费完成衡量;创新成果,依靠事业单位的创新数量完成衡量;人才引进的具体投入,用每年事业单位引入人才的文凭及数量来衡量。

第二,内部运营程序的评价指标有:运营总成本,通过事业单位的总开支金额来衡量;程序效率,运用每个程序所耗费时长来衡量;制度及组织革新,依靠事业单位制度及组织革新的数量及速率衡量。

第三,财务指标主要通过偿还债务的能力、事业开支的状况和资产利用情形来体现。其中,偿还债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资金流入流出比率=资金流入/资金流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的总金额/资产总金额。事业开支状况的评价指标是:公用开支比率=公用开支/事业单位总开支,员工开支比率=事业单位总开支/员工数量。资产利用情形的评价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创收的收入/所有方权益总金额,费用自给率=创收的收入/事业单位的总收入,资产利用率=在利用资产总金额/资产的总金额,资产周转率=事业单位的总收入/资产的总金额。

2.2 严格坚持各项科学的构建原则

绩效评价体系的成功构建,首先,要坚持把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进行有机结合的原则。相较于通常意义上的商业性质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根本目的绝非实现市场利润的最大化,事业单位获得经济效益是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效益,基于此,需将两者合理结合。其次,坚持递延指标同当前指标相统一的原则,因事业单位所供应的服务或产品往往有特定的滞后性,比如对卫生免疫系统的探究等,所以,绩效评价的指标不但包括当下会计年度的指标,还需顾及到将来会计年度的影响力度。最后,坚持定量指标同定性指标相结合,影响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要素未必依靠定量指标衡量,所以必须增加固定的定性指标,以便于补充定量指标的匮乏,力求整个评标指标更具系统性和指导性。

2.3 搞好预算和往来款项的管理工作

“预算偏离状况”指标的设定对于事业单位强化预算控制意义重大,通过把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和合理性统一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中,也就是说,将预算同现实状况比较,若偏差的程度在合理范围内,这个指标便会得满分,否则就应扣分。事业单位通过对往来款项进行科学管理,可大幅度提升资金的周转效率。凡是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在一年之内的,这个指标便能得到满分;如若存在一年到三年之间的应付应收款项,那么每10万元中扣掉0.5分;假若存在超过三年的应付应收款项,则每10万元扣掉1分。

2.4 运用平衡积分卡帮助绩效评价体系的创建

第一,事业单位在运用平衡积分卡时需进一步确认基本的战略目标,在明确价值取向及战略目标的前提下设定绩效评价指标,这样便会得到关键性绩效指标。

第二,需转变事业单位决策员工的观念,提升对平衡积分卡的认同度。

第三,通过出台可靠的管理制度,促进组织部门及职能机构的重组,设立平衡积分卡的施行小组,妥善解决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第四,依照指标的量化程度,明确不同指标的权重,并分类和筛选指标额,减少对无效指标的设定,切实避免指标的重复。

3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繁杂的任务,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单位势必更加关注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完善。

[1] 范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研究,2011(06).

[2] 曾韶华,林琳.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8(05).

[3] 肖仙爱.论改制事业单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当代经济,2009(22).

[4] 焦明清,胡玲.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2013(06).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医药全行业绩效评价及预测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