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几点方法

2014-08-15 00:51史坤波姜永平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评语课外活动日记

◆史坤波 姜永平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我们知道,“文道统一”是我国语文的优良传统。语文自身文与道的辨证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与品德教育的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对于我国语文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于现代语文教育规律的遵循,更是将学生培养成“人”的需要。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人文性、思想性、教育性自然融注其中,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语文德育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学生心里。正如春夜喜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创设“美”的意境,激发情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导语的启发,多媒体的感染,深情的范读,推心置腹的交谈,努力使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有情有境,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富有感染力。甚至,一节语文课上,有豪迈的抒情,有嘹亮的歌声,有动情的眼泪。学生就是在一种散文诗般的情境中,感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使性灵得到陶冶和净化。

譬如,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翻开日本侵华的历史,相信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义愤填膺、咬牙切齿。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不宣而战,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短短4月间,整个东北三省,8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顿时沦丧在日本的铁蹄之下……

1937年7月7日,已霸占东北数年之久的日本军队,在乾隆皇帝曾经手书“卢沟晓月”的浪漫之地,炮轰宛平城,悍然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我的心在澎湃,深情的导语一下子撅住了学生的心灵,把学生迅速带入一种浓烈的爱国氛围中。学习完此文,我又联系钓鱼岛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亲爱的同学们,飞扬跋扈的小日本贼性不死,本性难移,“钓鱼岛事件”愈演愈烈,犯我边界,侵我河山。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考大学而学习,不是为了自己在学习,你是为了中国可以发展而读书啊,你是为了中国军事实力的强大而读书啊,你是为了中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读书啊,你是为了中国不再被侵略而读书啊!”

最后,当国歌奏起时,我们师生一起引吭高歌,共同抒发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精心点评,无声交流,构建“理解”之桥

有时,我们可能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认为没出息的孩子,往往人缘是那么好;我们认为有前途的孩子,学生的评价却很糟。大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忽视了对他性格、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的了解。以致于学生说,我们总是以学习成绩衡量他们,其实是我们对他们缺少沟通与交流而已。而我们语文老师却有这么一个好处,我们可以借助日记——这个不用说话的朋友,和学生作无声的交流。从教数年来,看学生的日记几乎成了我每日必备的工作,也成了我的人生乐趣之一。在学生的日记里,我看到了一个成人所不能感悟的精彩世界,学生的成熟与幼稚,浪漫与幻想,追求与渴望,爱与恨,苦与乐,所有一切,都是那么毫无保留的真实和坦诚。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思想上存在的偏激和黯淡。每次给学生批日记,我都是带着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批阅。因为这是他们感情的流露和寄托,他们需要的不是甲、乙、丙、丁的定论,也不是一般的“书写认真、语言流畅、具体生动”诸如此类的评价。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赞扬、批评、帮助,他们想得到的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真诚地敲打与碰撞。正如我的一个学生所讲:“每每星期一交日记时,最最盼望的便是快些看到日记的评语。红红的笔迹——老师劳动的入海处,是我看日记时最快乐的风景线。日记刚发下来,老师的评语起码要认真地阅读好几遍,细细品尝这些句子的味道,顿时信心百倍,坚持把日记写下去的决心更坚定了。无声的教导、真诚的沟通,日记确实给我带来不少欢乐。”是的!我和学生感情的培养,学生对我的信任,大都得意于日记的评语。有些老师戏谑道:“你写的评语比学生的日记还要长。”我不否让。因为我觉得口头教育,可能学生当时感悟很深,但事后就淡忘了。而写在日记本上的评语,则能时时刻刻给予他们以激励和鞭策,看到它们,就会想起老师的希冀与嘱托。我的这种做法,赢得了一级又一级的学生的喜爱与好评,大多数学生乐于把日记作为与心灵对话的朋友,把我当成一个可以诉说心事的知己。

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熏陶感染,寓教于乐

根据大语文教育观的观点,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时收效往往比课堂教学更为明显。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穿插一些灵活多样的语文活动:举行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改正错别字比赛等各样语文竞赛活动,磨砺学生敢于竞争、勇为人先的坚强意志;召开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表演课本剧等,培养学生领会作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细腻情感;组织参观游览,开阔视野,增强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因内容上总是寓教于乐,形式上也是喜闻乐见,一般很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只要安排得当,组织得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对此有深切的感受。当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一文,我马上组织学生对“家长不理解孩子”和“孩子不理解家长”两个论题展开论述,正方和反方分别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唇枪舌战般地辩论,最终得出结论: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为对方的目的和出发点考虑,彼此应多一些宽容、理解、支持、信赖。

以上几点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最后,我要提醒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是:在“言传”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身教”。我们语文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都是为人师表的教育者。我们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胸怀、气质、作风、态度,更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品形成的重要因素。我们不仅要做有学问的“经师”,更要做模范的“人师”。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渊博学识的人,更要把学生塑造成有高尚人格的人!总之,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评语课外活动日记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周克芹语录及诸家评语
教师评语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