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职业发展的需要

2014-08-15 00:46天津市宝坻区教育局原副局长李富旺
天津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宝坻区读书工作

■天津市宝坻区教育局原副局长 李富旺

古今中外,讲终身学习的理论和谈读书励志的文章、警句很多,如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梁漱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教育放长于成年乃至终身”的教育思想。他在1933年写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中,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现代生活日益繁复,人生所需学习者,现有以倍增,卒非集中童年一期所得尽学。由此,教育延及成年之趋势,日见重迫。”当代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保罗·朗格朗曾在1965年完善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他认为,长期以来,社会总是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前半生的时间主要用来积累知识,后半生则一劳永逸地使用知识,这毫无科学根据。

还有,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一直为设立“读书节”而奔走呼号并结合自身的成功体验撰写了大量推崇阅读的文章。陈村为让读书走进人们的生活、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曾发表文章《读书啊读书》。这篇文章,从题目看,便可感受到作者让更多的人养成阅读习惯的迫不急待的心情。

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和古人说的“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的警句格言,更是激励了更多的人终身发愤读书。

我也曾于2002年和2006年分别在《天津教育报》和《天津教育》杂志上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写成文章,与读者交流。题目分别是《我喜欢读书》和《读书,是一种享受》。但文章的内容,大多在讲读书的意义和美好的享受,很少涉及读书的内容及方法。如《我喜欢读书》一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喜欢读书,因为好书是空气,阳光,水源,食粮,布匹;是健康,思想,方法,力量,效益;是欣赏不尽的春、夏、秋、冬;是领略不尽的南、北、西、东;是品尝不尽的苦、辣、酸、甜;是关爱有加的姊、妹、弟、兄……

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读书所得,重点和读者交流一下。我认为,教师不仅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还要让读书在自己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生于1958年,1978年考取了宝坻师范学校,而且有幸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七年,也就是1987年的11月份,从家乡附近的一所初中,被借调到了教育局。在教育科当过科员、副科长、科长,之后被任命为分管业务的副局长。特别是在当副局长的十四年中,不仅按照市、区领导的要求、历届局党委的思路,和全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道,不同程度地见证着宝坻教育的历史。

我之所以从一个师范毕业生、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初中教师、一个从未参加过公派脱产培训班的机关工作人员,成长为一名对基础教育比较内行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多年来认真聆听市教委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向全市乃至全国同行虚心学习外,还与自己抓住点滴时间不知疲倦地读书有关。

说到这儿,有的同行可能要问我,都读哪些书呢?很简单,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废寝忘食地读什么。具体说,六个板块。一是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这些是保证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方向正确的,因为我们要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教的前提是了解和掌握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要想了解和掌握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学习。如1991年9月4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3年 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2006年6月29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因为我们基本掌握了国家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基础教育的方针政策,所以我们制定的各种具体工作意见,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如2004年我区下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意见》《关于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见》等。二是教育实用理论书籍。写入书中的教育理论,一般是成功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总结。学习了,理解了,应用了,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少走很多弯路,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论与教育科学》《苏霍姆林斯基全集》(1~5卷)《课程论》《校长管理方法大典》等。真正读进去了,并带着书中的思想、方法、经验走出来,绝对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拓宽思路,增强自信,增添方法。1994年,我从市教委的一位处长手中借到了查有梁的《三论与教育科学》一书后,用了一周时间,把这本300多页的书读完了。之后我就按照书中的系统论思想,提出了“高中毕业班成绩从幼儿园抓起”的思路,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是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按照书中的控制论思想,由我牵头,制定了《宝坻区对学前教育的评价方案》《宝坻区对小学教育的评价方案》《宝坻区对初中教育的评价方案》《宝坻区对高中教育的评价方案》《宝坻区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方案》和《宝坻区对成人教育的评价方案》。方案实施近二十年来,对规范宝坻区的各级各类教育、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完成,都起到了强有力的导向、规范与激励作用。又如,自从2000年系统学习了《课程论》之后,我就信心满满地提出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改革方案。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案是理性的、可行的、成功的。再如,自从我系统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全集》(1~5卷)后,对如何处理德、智、体、美几育的关系、对活动课程的设计、对如何避免中学生早恋等困惑问题,解决起来都很得心应手。三是教科书。我认为,分管业务的管理者,必须对各级各类教育课程的设置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指挥得当。我在上宝坻师范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普通高中课程,于是我就把对普通高中课程的学习作为重点。四是公文写作。作为公务员,工作中要经常起草信函、工作报告、会议通知等,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于1993年借去市里开会之机,从天津东北角书店买回了《公文写作大全》一书。自从读了该书,从我手里出去的公文,无论是从行文体例,还是到内容,都比较漂亮。尝到甜头后,我又给分管科室的同志们每人买来一本此书。五是信息技术。因我们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来实现教育现代化,基于这点认识,我于1996年开始自学计算机,现在对计算机中的PPT、Word、Excel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查询,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我还曾经利用机关的理论与专业学习时间,为全体干部讲计算机课。六是一些文学类书籍,如诗歌、散文等。读这些书,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陶冶我们的性情,开阔我们的视野,深化我们生命的底蕴,充盈我们心灵的养分,提升我们的人生智慧。

至于我们每天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园丁们,应该利用业余时间读些什么书呢?我认为,除了前面说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用理论、教科书、信息技术之外,还要重点读些与自己所任学科相关的书籍。读些教育报刊,如《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天津教育》《天津教育报》等。因为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安排好内容、时间和方法。

读书的时间,我们还是要充分相信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从课余之后,工作时间之外“挤”。我在机关工作的二十六年中,时间利用原则是两句话:“工作时间属于基层,业余时间属于书籍。”业余时间只要没有必要的接待,我便回到家里读书。具体点说,我家里写字台的玻璃板下,一直有一张自学课程表。课程表分早晨和晚上两个时段。早晨从五点到七点,晚上从七点半到九点半。雷打不动。数十年坚持下来,可以说是辛苦并快乐着,紧张并从容着,付出并收获着,收获并幸福着!

要说读书的原则和方法,完全由书的内容、个人生活和工作需要以及时间而定。原则两句话:精读深思,学以致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思考,万不可钻进故纸堆而不能自拔。不管是什么名人的名言,不管是哪个权威的论断,都要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对合理的部分予以吸收,对荒谬之言要敢于批驳。“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人云亦云。“思多则广,思广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明。”读书的最终目的还在于运用。有人说我是教育理论家,其实我主要是把学过的教育实用理论运用在宝坻的教育实践的土壤之上,并结出了比较丰硕的果实。方法上,我没有更多的话语权。因为我主要是按照惯常的方法去读。先粗后细,粗细结合,边读边记,急用先学。既读纸质书,也读电子书。

如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能根据自身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选取好书目,选择好方法,安排好时间,持之以恒,不仅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就一番事业,还可以获得美妙的精神享受,更能给自己的学生和身边的人做出榜样。

推荐书刊

《天津教育》《人民教育》

《教育心理学论稿》,朱永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走向校长专业化》褚宏启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宝坻区读书工作
“量”出你的反应力
奇怪的等式
天津宝坻区总工会:职工求学圆梦 工会暖心“埋单”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不工作,爽飞了?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