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透析

2014-08-15 00:49祁珍丽程安琪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流行语价值观语言

祁珍丽,程安琪,张 耘

(江苏省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随着信息社会数字化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深入普及,为人们的交流和交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网络语言是当前语言文字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语言多样化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这一“指头语言”和“视觉语言”应运而生。所谓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具有鲜明的时效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是在媒体的推动下广为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成为亿万网民的“新宠”和方兴未艾的文化现象。

网络流行语来源于现实生活,依赖于现实生活,作为网络流行时尚的标签,真实地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凭空制造出无数欢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等同于青年流行语,其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性强、传播面广的特点,鲜明地折射出不同时期青年群体的心态与价值认知。换言之,网络流行语就是社会流行语的演化、变体、推广、发展的一个代表性缩影,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大众心理特征。通过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一些新特点。

一、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征

流行语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网络流行语来自于日常语言又有别于日常语言,其倾向于数字化、符号化,求新求异是其产生及发展的动力。流行语具有时间性、传播性、流行性等特征,近两年的流行语还具有以下特征:

(一)新奇性

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们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支配下,其新奇性实际上是旧词新用,旧的词语被赋予新的语义,是大学生个性与文化的张扬。如“菜鸟”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与之相对的就是老鸟。其他如“你这次考试怎么又挂了啊?”“挂”意指不及格,没通过。“神马都是浮云”,意思就是什么都不值一提。“偶稀饭”是“我喜欢”的谐音。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宠爱与追逐是推动网络语言产生与流行的直接动力。

(二)风趣性

网络流行语作为大学生交际的一种手段,很多时候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更显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消解权威,戏谑现实,引人注意,使人印象深刻。比如最近十分火爆的网络流行语“hold住”、“有木有”、“伤不起”、“文艺青年”、“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不要爱上妹,妹会让你憔悴”、“有一种思念叫作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做望穿秋裤”等,成为了新一代网络流行语的代名词,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的谈资。

(三)时代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时代性是指网络流行语是特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在它聚焦式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紧跟时代的脚步,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它的传播范围多数在一些大中城市,引领现代语言潮流,在网络上形成了一股清新之风。比如2010年网络流行语中的“豆你玩”、“蒜你狠”系列,就是对社会生活中物价居高不下的一种反映。2012年流行的“高富帅”,概念性地把男人分为两类:高富帅和矮矬丑(土肥圆或屌丝);而与高富帅相匹配的“白富美”也随之流行起来。

(四)简约性

缩略、字母或数字符号等使简约逐渐走进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你懂的”,接下的内涵、所指都不解释、不言而喻,三个字代替了千言万语;“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7456(气死我了)等数字都有其解释,当然他们的特性就是数字的发音与汉字的发音相近;又如我们很熟悉的3Q(谢谢)、OMG(Oh My God)、CU(See You)等,输入简单方便,表达的意思可以相配,由此看出大学生奉行简约的价值理性。

二、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最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网络流行语以强势的姿态涌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网络流行语不仅与大众化的语言相互影响,而且也与社会和文化关系密切。它的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比一般词语丰富,它不仅丰富了语言宝库,还增强了语言的魅力,对语言的发展起到了空前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仅可以了解这一群体的亚文化,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进而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因为大学生价值观尚处于塑造时期,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具有双重的影响,不断更新和变化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同时期价值观的细微嬗变。它不仅反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一面,也反映出他们的盲从与躁动,容易不加区分地接受多元化的价值信息,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网络流行语有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有助于了解当前网络舆情,了解社会心态变化,缓解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引导网络流行语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它不仅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而且对报刊词汇、新词新语的进一步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各类媒体用语也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剖析

李国杰院士曾经指出:一个人的素质就像是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容易被人看到一小部分。真正决定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在于责任感、价值观、毅力、协作能力等基本素质,成小事者主要靠业务本领,成大事者则更重视德行和综合素质。网络流行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衍生品。[1]网络既是伊甸园,也可能是潘多拉的魔盒。不论是流行语的内容还是形式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态度。

(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在语言交际方面,网络流行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线上交流和线下交际两个方面。大学生网络线上交流大大提高了交流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了交流的信息量,用简略的形式表达更多的含义,用一个字、一个短语或句子,甚至寥寥数字便表达出了丰富含义,满足了现代大学生对快节奏生活的需求,提高了人际传播的质量。网络线下的交际更易拉近师生距离,倘若教师能够在课堂的恰当环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学生们所熟知的网络流行语,那么学生便会很自然地将老师融入到“他们”的群体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平等交流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交流中产生共鸣,给新式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反映民生方面,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中,诸如反映物价居高不下的“煤超疯”、“糖高宗”等,表现房价高、买房难的“蜗居”、“坟价都那么高,死不起了”,代表底层百姓和刚毕业的低收入大学生的“蚁族”,表现豆腐渣工程的“楼脆脆”、“桥歪歪”,等等,使大学生产生一种压抑的心理,可是又渴望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正好,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这种机会。网络流行语是沟通大学生和政府的桥梁,是大学生表达民意的传话筒,也是政府了解民生的视窗。

在传播效果方面,网络流行语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吸引着大学生们的目光,这一点也被商家和传统媒体发现并充分利用起来,不仅有利于增强传播的效果,而且可以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比如,“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给力”、“Hold不住了”、“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等。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掩饰他们的性别、年龄、身份等,随心所欲地自由评论和交流,甚至展现另一种性格,摆脱现实的郁闷和压力,彻底放空自己,享受我们需要的平等。大学生网络流行语拓宽了传统媒体在语言表达上的空间,有利于扩大传统媒体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受众,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造成代际的文化断层。网络流行语多为传统语言的一种变体,缺乏规范性,一些违反常规的用法随处可见,它虽然形式多样,但大部分都是不符合汉语语法的。在网络语流行的今天,大学生更是喜欢戏拟、拼贴、混杂的文体,喜欢这种符合他们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简洁有趣的语言。而大学生从网络中带到社会现实中的网络流行语往往不为其长辈所理解,更无法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上交流,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对两代人之间语言交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进而造成代际的文化断层,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

其次,网络流行语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畸变,滋生摆脱传统的逆反心态。由于现在缺乏对网络的有效监管,网上色情、污染信息混杂在其他信息中,大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情感、情绪得到最大化释放,可能会进行模仿甚至出现一些反社会行为。而学习与就业的压力使大学生普遍背负心理上的重担,在网络上一个人的牢骚会引发一群人的共鸣,人们的激烈情绪容易被煽动,轻则在内心增加对学校的不信任和反感,重则有可能出现语言暴动,给社会安定和学生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最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还会助长亚文化的氛围,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网络如同一柄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可能向人们展示其狰狞的一面。大学生群体处于生命的活跃期,在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和思想上的叛逆性,他们对社会变化十分敏感,却又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富含新鲜奇特的语言元素的网络流行语不仅是大学生亚文化心理的产物和实现反传统的创新工具和手段,而且又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助长了这种亚文化氛围。大学生亚文化的过分膨胀是不利于他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养成的,易将网络中的成就感与现实中的失败感形成对比,产生一种疑惑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引起自我的矛盾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如何引导大学生看待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给大家带来清新、诙谐的语言感受,又丰富着汉语词库,也潜藏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何使其最大化地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在于我们如何去规范和引导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和传播。

我们认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正确客观地对待网络流行语,保持一种客观宽容的态度,它们才能健康正确地成长,为我们所用。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民间的正常交流,保证汉语言系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只有多样性了才能保持生态语言的平衡,促进语言健康和谐的、可持续状态的发展。同时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分类和研究,恰如其分地认清网络流行语的价值属性,去粗取精。在接受、传播和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不至于毫无甄别地盲从、滥用和泛用。另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校园需求为本,对网络语言施以政策性的引导,因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毕竟只是一种网民间的自发行为,激情化和随意性很大,难免出现各种偏激语言和观点,不能一味地指责或放任,而应在明确的规范标准中进行观察、研究、探求来发展网络流行语,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一种语言规范建立以后还会不断地遭遇诸如方言、外语、网络用语等非正统语言的挑战,必须从各种新的语言现象中吸收向上的、积极的东西来完善和丰富自己。所以无论是作为学生群体、语言学家还是政府部门,都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引导大学生根据交际环境、场合、对象等因素正确地使用流行语,避免随意性。[2]尊重网络语言“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抵制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避免其对传统规范网络语言的学习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3]

总之,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它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它能否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成为重要的舆论监督工具,离不开人们对它的恰当利用,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到网络流行语的创作创新中,用敏锐的视角、多变的思维、丰厚的学识和积极的热情作出对这个社会独特的诊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引领网络文明健康的风尚作为自觉的行为,肩负起优化网络语言环境,弘扬优秀网络文化的历史重任。

[1]李宇杰,高雅.从网络流行语看当代青年的价值观[J].社会科学家,2012(6):158.

[2]郭晓舟.从网络流行语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6):65.

[3]聂汉琳.当代大学生流行语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安徽高职院校的调查[J].鸡西大学学报,2013(6):106.

猜你喜欢
流行语价值观语言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语言是刀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