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2014-08-15 00:49睢萌萌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习动机动机

睢萌萌

(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目前,大学英语教育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就业因素就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就业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有的放矢地寻找对策,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是机遇也是挑战

事实证明,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差别非常大,长期以来,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各专业中一直是比较高的。但是,随着整个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呈现,往日是“香饽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经调查,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英语专业招生量的加大;二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狭窄,但期望值高;三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自身“一专多能”的欠缺;四是目前许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具备一定的英语技能,社会上对纯粹学习英语的专业人才需求相对减少;五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需求降低,通道收窄。[1]

就业难无疑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施加在学生身上,也施加到了教师身上。对于学生而言,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第一种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理想工作而更加刻苦地学习。实际上,人们学英语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为了表层的物质刺激,例如为了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二是为了深层的非物质刺激,例如因为喜好、为了增加知识等。在心理学上,前者称为表层动机,后者称为深层动机。[2]但是不论是哪一种动机,就业难确实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就业难不仅对学生影响巨大,就是对教师来说,其影响也不能小看。在计划经济年代,大学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因此教师“教”的压力就不大,因为学生学好学坏无所谓,反正都有工作。但毕业生不包分配以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变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责任心强的教师,认识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此教得更加认真,惟恐学生因为掌握不了真才实学而影响了找工作。但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现在就业市场化,学生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得好好地学习,而不能像以前一样,只靠教师。

就业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种影响,无论对学校还是师生,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说是机遇,因为就业难打翻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毕业生国家统包分配的“大锅饭”,就像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一下子抛到水里,本能的求生欲望促使他想尽一切办法自救。多年的毕业生统招统分政策把学生养懒了,把教师养懒了,也把学校养懒了——由于没有就业压力,相当多的学生不主动学,教师不认真教,学校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调。长此以往,大学英语教育培养出的真正适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只会越来越少。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必将阻碍我国政治、经济、国防和外交的发展步伐,甚而影响到国家利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变,无论对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看作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利用这个政策因素,促使学生努力学、教师认真教、学校真正实行教学改革,将大大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办学水平。但是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给学校和师生所带来的惰性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改变的,因此就业难对大学英语教育的挑战是严峻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英语人才的需要,无论是学校还是师生,需要改变的不是一时一事。就学校来说,从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机遇和挑战面前,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是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能否浴火重生的重大考验。

二、对策——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切实可行

1.明确英语学习动机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学习动机、教学、就业,三者关系密不可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而运用就要有达到目的的内驱力,即动机。学生渴望把握英语的动机有助于实现语言内化,所谓“内化”,就是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在学生对英语渴望把握的动机支配下实现的,学生的主体功能就要靠动机来发挥。在就业难的压力下,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有助于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单是看教师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学会了多少。另一方面,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也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一堂英语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主观意志就不能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明确了学习动机对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端正、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适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使“教”与“学”的积极性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办法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增进交流。由于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不是母语,大学英语教学比一般学科难度更大,因此教师也更加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也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要的就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采取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多种形式,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积极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高水平的求知欲。

(2)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这只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由于英语学习本身的复杂性,要真正学好英语还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其内心产生了学习需要,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讲究教学艺术。鉴于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录像、多媒体、影音等手段强化英语学习氛围;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有趣、难易适度、层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生动地呈现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多种角色的操练和扮演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富于挑战和情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3)运用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还必须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激励。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做到客观、公正和及时。尽量多鼓励、多表扬学生的进步,降低其焦虑,保护其自尊心,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4)实行目标管理,注重反馈学习结果。教师可制定出全班本学期的达标项目,帮助学生制定个体达标计划,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目标跟踪管理,让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可有效制止两极分化。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成效,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从而按照需要修改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

(5)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构建具有英语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学校面貌和学校的氛围上注入英语的气息,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学习并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想起和接触一些英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升腾起一种学习的欲望。如在走廊里展示学生办的英文小报,在学校一幢大楼的每一级楼梯上都写上英语谚语或警句,利用学校广播播放一些英语新闻和歌曲,经常举办英语演讲,等等。

就业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党政机关、用人单位、高等院校要各方齐动,各司其职,为大学英语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学校更要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个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1]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Z].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2011.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