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城计”与“木马计”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2014-08-15 00:50○陈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计谋空城计特洛伊

○陈 雯 王 斌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由于地域、文化、历史等众多的因素影响,中西方历来是两个拥有各自鲜明特点的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俗地说,是指一个地区、民族的成员在自己的文化氛围中长期形成的考虑问题、认识的方式和方法,它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者,而且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是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定因素。(王娟,2007:21)从分析“空城计”和“木马计”这两个计谋产生的原因、其使用的过程以及计谋成功后中西方各是如何归功的,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中国和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而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中西方历史呈现不同的轨迹和态势。

一、中国重集体,西方重个人

“空城计”和“木马计”都是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由于两国之间的战争使用的战略计谋。但从起因方面来看,“空城计”是因国家,而“木马计”是因个人;“空城计”是义举,而“木马计”是为私欲。“空城计”是三国时期,蜀魏战争中蜀国略胜一筹的一次较量,“木马计”是由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与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争夺海伦而引起的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让特洛伊人彻底失败的一个计谋。“空城计”的产生是由于魏国将军司马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5000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表面上看,这是诸葛与司马懿之间的较量,而事实上两人都是为各自的国家而战,他们的身份是各自国家的将领,而非个人,他们的行为可称之是重集体利益。而在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时,唯有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虽说诸葛亮有信心能迷惑住司马懿,但在他用计的同时,他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如果司马懿未上当,他就必须以牺牲个人性命换取全城百姓及蜀国士兵们的性命,从中也可以看出其重集体的思想: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再看“木马计”,为了爱情,为了海伦,帕里斯付出了特洛伊人与希腊联军十年战争的代价,可见在西方个人的情感与价值是极受重视的。他宁愿面对生灵涂炭的战争,面对无辜百姓的伤亡,也要为自己的爱人和爱情奋力拼搏。这点历来在中国是受批判、绝不允许的。而从特洛伊人和希腊联军来看,他们也并没有因为双方只是由于一个美丽的女人而引起战争而降责于帕里斯,可见他们也觉得为此而战是值得的,也许他们也想到如果换做是他们自己,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此而战。个人这一概念在西方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从今日的中西方来看,中国依然是强调集体利益大过个人利益的,西方则是更看重人性的自由和个人权利。

二、中国重谋略,西方重技术

“空城计”和“木马计”,可以说都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但从这两个计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处于中西两个不同地域的民族在思维上的差异。诸葛亮在“空城计”中让士兵们装成百姓打扫街道,并叮嘱士兵要心态平静,不能表现出紧张,要如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一样。而他自己则是在城头弹琴,让司马懿听到他琴声中的悠然自得和信心满满,以此吓退魏军。幸运的是,他做到了,他的计谋成功了。在这个故事中,取胜的要素就在于这个谋略。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全胜,不战而屈之兵”。(孙烨,路雪彩,2010:110)而在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久攻不下,于是烧毁营帐,登上战船假装撤退,并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中空木马,特洛伊守军不知是计,把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夜深人静之际,正当特洛伊人酣歌畅饮欢庆胜利的时候,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放进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结果一夜之间特洛伊化为废墟。希腊联军在战争过程中建造的巨大木马是他们制胜的一招,可见这个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若不是这个巨大木马吸引了特洛伊人的注意,让他们掉以轻心,他们就不可能获得胜利。但话说回来,他们也是有计谋的,比如佯装撤退,藏身木马中,等等。中西方在战争中体现的思维方式差异在大敌当前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重计谋,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三十六计的产生;而西方人则善于在技术方面发挥,这也是为什么迄今为止,西方依然引领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中国重英雄,西方重神谕

知道“空城计”和“木马计”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蜀国的英雄。要不是他的每每设计的高超计谋,蜀国不可能在三国鼎立中争得如此地位。而特洛伊战争的成败是神的意志和选择决定的。从“空城计”来看,诸葛亮更是以一人之力,吓退魏国精兵,可谓是英雄的形象写照。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智慧的化身,无论是多么艰难的处境,他都能为刘备出谋划策,化解困境,获得一战又一战的胜利。诸葛亮这个英雄,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军师形象,没有任何缺点和软肋,让敌人闻风丧胆,以至于周瑜会在临死之时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空城计”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诸葛亮一贯给人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印象,以此误导了司马懿。在特洛伊之战中,却没有强调过献出木马计的人,如果按照中国的思维方式,此人必将成为与诸葛亮一样的英雄。事实并非如此,特洛伊人之所以会失败,完全是由于神的旨意。由于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阿芙洛狄忒,得罪了赫拉及雅典娜,于是他的悲剧命运就从这一刻开始,他以后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会导致他的悲剧命运。特洛伊一夜成为废墟是神谕成为事实的一刻,而不是成就英雄的一刻。西城得以保住的那一刻,是诸葛亮再次被赞为英雄的一刻。成王败寇在中国的思维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将领想做诸葛亮,而不是周瑜或司马懿,即使他们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而特洛伊之战则归因于神谕是一定会成为事实的,结果是神定的,成为事实只是时间问题。从当下的社会来看,中国依然是重英雄的,每年都有十大杰出人物的评选;而西方的宗教之所以如此成熟和发达,大致是源于他们长久以来对神和神谕的深信不疑。

四、结论

通过对比“空城计”和“木马计”中的战争起因、使用计谋的过程和涉及的主要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在思维方式上显而易见的巨大差异。中国重集体、重计谋、重英雄;而西方重个人、重技术、重神谕,并且这些思维方式依然可在当今的社会中得以体现。可见思维方式的确是一个民族长期的、与独特文化相联系的考虑问题的方式。由于中西在环境、地理、文化等等方面众多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就成了必然。

[1]孙烨,路雪彩.中西战争观差异的文化阐释[J].兰州大学学报,2010(38).

[2]王娟.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J].怀化学院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计谋空城计特洛伊
美国“露西”任务将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空城计
自认为善
空城计
特洛伊的沦陷:传说与真相
爸爸的计谋
起源
交换生的计谋
计谋
成语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