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语料库应用于日语同声传译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以西部高校日语翻译专业硕士教学为对象

2014-08-15 00:45
外国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口译语料日语

冯 千

(四川外国语大学 日语系,重庆 400031)

1.引言

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有16所高校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试办权。可以说国内翻译专业建设刚刚起步,各高校对于办学目标、教学定位、课程设置及教材研发等诸多课题,尚在摸索中求完善。国内较早开展同声传译教学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已在本科阶段设立同声传译班,生源在入学时大都接受过六年的日语训练或是在日本长大的归国子女,良好的生源基础配以高效的教学体系以及与之衔接的翻译硕士培养(杨玲,2009),必然保障了其办学声誉和优质的教学质量。但据统计国内同传人才缺口高达90%以上(陈安丽,2007),仅凭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少数开设同传专业的外语院校毕业生,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之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为顺应翻译产业化与职业化的要求,尽快培养高层次的专业口译人才成为了西部高校的共识,2014年将有7所西部高等院校招收日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①数据出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硕士专业目录http://yz.chsi.com.cn/zsml/zyfx_search.jsp。七所院校分别是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贵州大学。。而事实上西部高校生源基础薄弱,本科阶段缺少专业的口译训练和足够的日语语言环境,其课程体系设置不可照搬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如何弥补生源基础薄弱的不足?选择怎样的教材才能提供大量真实的口译场景?本文提出以强化基础训练为目的,建设视频语料库并应用于同声传译教学中。受文章篇幅限制,本文将以新闻类素材为论述的切入点,以期寻求一条符合本区域特征的科学的日语口译教学之路。

2.日语口译及同声传译教学现状

传统的口译课多以教师为中心,分为三步教学:教师播放教材录音、要求学生翻译、教师作出评价并提供参考答案。更或者口译课上成会话课,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范文,教师逐个抽查。这是一种封固在课堂的、单纯强调语言准确性的培养模式,它即使涉及部分文化背景知识或专业知识,也因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等诸多弊端,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无法迅速承担起口笔译工作(陈俊森,2012)。因此,现在已有诸如青岛海洋大学、大连大学等部分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同声传译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为学生今后从事包括同传在内的翻译工作或升入MTI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杨玲,2009)。可以说作为解决传统翻译教学与社会翻译行业需求矛盾的结果,同声传译教学已逐步成为日语口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张吉良,2004),它要求译员在时刻保持动态平衡分配注意力的情况下处理机位复杂的多重信息。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功的学习者,经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严格的正规训练,并经过长时间实践锻炼,积累经验之后才能成长为同声传译译员(李锦霞、孙斌,2011)。因此,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未实行淘汰制和小班教学的高校而言,要在短期内把MTI口译方向的所有毕业生都培养成同声传译员并不现实。笔者认为,西部高校日语翻译硕士同声传译教学人才培养定位应在于,通过同声传译教学和技巧技能训练,使学习者逐渐熟练源语言和目的语间的转换,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翻译,为市场输送更多的包括即席翻译和同声传译在内各类优秀译员。

同声传译教学需要有成套成体系的教材予以支撑。近年,有学者对全国口译教学情况做了调查(陶友兰,2010)。结果显示,多数比较成熟的口译课程使用的教材以自编教材为主,正式出版的教材为辅,并且自选会议文件、演讲文稿以及各种实况口译录音或录像作为补充材料。由于翻译学科的特殊性,尤其是口译实务中信息更新交替的速度之快,决定了口译实务素材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时限性,所以大多口以人才培养的专业机构并不主张编写固定的口译教材(杨玲,2009)。不过,自编口译教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编者的主观直觉和教学经验,材料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掌控。如果将这些自编教材和材料整理起来形成一个大容量的语料库,也就是按一定的语言原则,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本库(杨慧中,2002:333),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教学难度,做好教学安排,势必可以提供充足的真实语料和口译情景,很大程度上促进口译人才的培养。

早在1995年,世界上第一个翻译语料库“翻译英语语料库(Translational English Corpus,TEC)”已经建立。国内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也已建成不同规模的语料库。只是口译语料库的开发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陶友兰,2010)。日本名古屋大学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携手开发了CIAIR音声语料库,其中包含的同声传译语料库(CIAIR-SIDB)共收录了15小时日语、英语演讲材料和7小时旅行对话的原声录音及同传录音①参见 http://sidb.el.itc.nagoya - u.ac.jp/名古屋大学CIAIR音声データベース情報サイト。国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已着手建立大型英汉汉英口译语料库(陶友兰,2010)。口译语料库正逐渐成为同声传译教学专业训练的重要手段。

3.同声传译教学中应用新闻类视频语料库的可行性

张威(2008)主张口译语料库分五类:现场口译语料库(包括现场录音、已出版现场口译实录等)和模拟口译语料库(包括模拟会场录音、口译训练室录音等);百科性和专科性口译语料库;双语单向对应(如英→汉或汉→英)语料库和双语双向对应(如英·汉)两类语料库;专业口译员语料库和口译学员语料库(或称为口译学习者语料库);会议场合下的同声传译语料库和其他场合下的各种类型口译活动语料库。按照这种分类,本文主张建设的语料库是从中日日两国新闻类节目中截取视频片段、用于加强同声传译基础训练的口译语料库,应属于针对口译学员的百科性的双语双向口译活动语料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收集该视频语料不是用作探讨影视字幕翻译的技术性、文本性或语言性问题,而是将视频作为区别于平面媒体、网络文字的第三种输入,从文化、民俗、社会、经济、时事等各个方面强化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

3.1 建设新闻类视频口译语料库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兴起的“叙事教学法”属于认知教学的一种,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叙事化手段,将教学的某一过程及教材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情境,使认知活动生活化或艺术化,在这样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中充分而协调地发挥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熊沐清、邓达,2010)。我们知道电视新闻类节目也是一种叙事方式,它以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自然、政治或社会事件为报道对象,通过图像与声音结合,使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同时介入。包括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和纪录片在内的新闻类节目运用了多种叙事方式,较文字化教材更为鲜活和有趣,所以笔者认为叙事教学法除指导阅读、写作、文学等课程的教学外,也为建设基于新闻类视频的口译语料库提供了如下指导:1)新闻类语料要能提供的真实语境,剪辑时要尽量保留该事件的主干部分,使其具有相对的完整性;2)语料的语法正确、词句精确、逻辑严密、要具有计划性和展开性;适宜学习者理解、把握和模仿,以增强学习者叙述能力;3)由于个体语言认知水平的不平衡性,语料的选择要难易兼顾;4)叙事与一定文化心理传统相关联,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语料选择要尽可能多元化以塑造学习者文化批判的自觉意思;5)世界瞬息万变,语料要能体现新闻的时事性,语料库须不断更新和扩充,以满足学习者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好奇心,激发其兴趣、保持注意力;6)运用叙事教学法强调的“重体验”的认知方法去认知语料的各种“场面性”,能提高学习者双语的叙述能力,促进学生记忆、理解、想像、推理等心智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口译时正确洞察和判断发话人的意图。

通过叙事性外语教学方式,学习者不仅能够了解叙述者的诠释,而且能进入他们的文化和意义世界;叙事性教学过程能够发挥师生主体间性,生成和谐的教学场,这种双边性的教学场对置身于其中的教学主体可以起到积极地熏陶作用(邓达、熊沐清:2010),笔者认为强化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和发挥能动性也正是将新闻类视频语料库运用于同声传译基础训练的目的所在。

3.2 视频语料库应用于同声传译教学的可能性

要成长为优秀的口译人员,首先要求学生能驾驭源语言和目的语,熟悉两国文化,并能担负起不断扩大词汇量、熟悉语法规则的任务。同传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语言教学,更以培养学生自我训练能力为主(苏晓军,2007)。基于新闻类视频的口译语料库为强化同传基础训练提供了如下可能:

(1)模拟话语情景。高校小语种大学生经过两三年左右的学习,其外语水平尚不能满足口译训练的要求(刘和平,2001:132)。西部高校生源又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在校期间赴日留学机会明显少于东部地区高校学生,对日本的语言、文化、社会及行为模式缺少切身体会。教学中大量使用实际情景化形态的日语语料,能使学生深切处在翻译情景之中,进而逐步弥补语言文化知识的欠缺。

(2)专题话题的模拟训练。与现场口译等专业语料库不同,视频语料库包括时事类新闻类视频语料库、访谈类和纪录片类节目,内容涵盖国际关系、金融贸易、文化教育、旅游及高科技产业等多领域。采用这种一般性内容语料进行专题话题训练,能让学生对各类体裁和题材的语料有较深刻的了解,帮助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术语库”,提高听辨效率。

(3)固化同传的语言基础。用语料进行跟读、影子阅读、复述等同传训练法强化训练,纠正学习者的发音、声调和句调。不同的语料亦能促使学习者适应不同题材的语速、节奏以及抑扬顿挫;利用各种场景的中文和日语的套语进行对译训练,有效提高学习者口译时的信心、减轻记忆负担、加快译出速度。

(4)增强文化理解力。口译人员要具备对于发话人所固有的语言思维方式及其背后存在的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宋协毅,2002),教学不能停滞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授翻译技巧的表层,更要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理解力。语料库提供海量的真实语境利于学生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式思维方式,同时他者角度的节目也提供了反思本国语言文化的良好契机。

(5)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视频语料库突破了以往口译教材内容上的局限,打破了师生形式上的界限。学生在课外也能有目的地搜索语料进行自我训练,并能参与完善和更新语料库的工作;教师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这种互动的自主学习模式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完全发挥其能动性和自主性。

概言之,作为同声传译教学的语言基础训练环节,新闻类视频口译语料库的应用可以贯穿整个MTI口译教学,条件成熟的高校亦可将其运用到本科阶段的口译课教学中去。

3.3 新闻类视频口译语料库的内容描述

杨玲(2008)指出,同声传译教育的特点在于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以人才的特殊技能技巧展示,即胜任同声翻译为目的。同传培养过程中应区别对待技能与技巧训练,技能训练是同声传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本功训练,具有跨语际的共性特征,而技巧训练则需要建立在对源语和目的语语言转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的。本文强调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基本功训练,是通过定时定量的机械训练使训练主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能力。常用的技能训练方法包括“リスニング”(listening听)、“リーディング”(reading读)、“シャドウイング”(shadowing跟读)、“リプロダクション”(reproduction复述)、“リテンション”(retention转述)、“スラッシュ?リーディング”(slash reading切分阅读)、“サイト?トランスレーション”(sight translation视译)、“サマライゼーション”(summarization概述)、“パラフレージグ”(paraphrasing释义)、“ノートテイキング”(note taking速记)、“チャンキング”(chunking组块)、“クイックレスポンス”(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等等。为适宜同声传译技能训练,视频口译语料库应分别从中日两国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中截取,收录时要尽可能保持各类语料的相对完整性,每段长度控制在1-3分钟之间为宜。主要包括:1)新闻及会议类。涵盖CCTV和NHK的时事新闻、现场报道、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大会发言、会议致辞、演讲演说等,用于“リスニング”(listening听)、“リーディング”(reading读)、“シャドウイング”(shadowing跟读)、“ノートテイキング”(note taking速记)、“クイックレスポンス”(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等基础训练,两国国家电视台针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可用作日汉互译的练习。2)谈话类。分对话类节目和辩论类节目,内容可围绕政策评论、突发事件、热门人物、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探讨新理念并能突出思想交锋的严肃节目,如NHK的《クローズアップ現代》、《視点?論点》、《時論公論》、《日曜討論》和 CCTV-2的《对话》等,这一类题材是“リプロダクション”(reproduction复述)、“リテンション”(retention转述)、サマライゼーション(summarization概述)等训练难得的鲜活教材,口译以译入母语的训练为主,兼顾译入外语的训练。3)百科类。如寻访历史文化古迹和追踪人物社会热点的新闻纪录片,NHK推出的《シリーズ世界遺産100》、《NHKスペシャル》、《BS世界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以及CCTV-9的纪录片等,这类语料旁白精炼、画面细腻、配乐优美,在用作“サイト?トランスレーション”(sight translation视译)、サマライゼーション(summarization概述)、“ノートテイキング”(note taking速记)、“チャンキング”(chunking组块)等多项技能训练的同时,亦能拓宽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审美诉求。

3.4 视频口译语料库在同声传译基础训练教学中的运用

口译语料库语料丰富而真实,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学习对象、学习能力、学习目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实施技能培训,大致分为三步:

(1)强化源语与目的语的“听?读?说”能力。听懂是口译的前提,基础阶段的目标是克服听的障碍。通过多种语料扩充单词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适应不同源语的语速,运用跟读和复述训练方法,为学习者适应快速语际转换做好准备。我们可以从语料库中选择新闻类和百科类中不涉及过多专业知识的语料,要求学生以落后于讲话人2-3秒的速度模仿其发音、句调和节奏,反复练习跟读。复述训练,即要求学生口头重述语料中某段落的大意,借助对源语语法结构及其故事性的记忆一次性复述一句话。学生每完成一段任务,教师进行点评并视完成情况引导进入下一段语料的训练。要求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反复训练,直至完全熟悉跟读技能和复述技能。

(2)多情景中提升文化理解力和信息处理自动化能力。待学习者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可以着重选择会议类和谈话类语料继续强化跟读和复述训练,要求学生养成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逐步习得看笔记视译的能力,渐渐脱离笔记凭记忆译出一定长度的段落,最后达到交替传译的要求。强调认知各种语料的“场面性”,选择不同场合的致辞、寒暄等礼貌套语的语料集中训练,提高学习者处理信息的自动化能力。本阶段授课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负责点评并鼓励学生选择视频语料库中感兴趣的语料加强自主学习,当学生收集到合适的语料应随时添加进语料库中,使语料库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口译教学。

(3)模拟真实场景,引导专业定位。培养学习者从交替传译的视译过渡到耳语传译乃至同声传译。着重选择语料库中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临场感强的语料,观摩大型会议口译流程,强调同传的“不可重复”性,培养学生一次性译出自然通顺语句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兴趣并结合本区域人才需求,引导学生对未来工作进行定位,利用与本区域相关的新闻报道适时了解社会及行业发展动向、增加专业基础知识。

4.结语

建设基于新闻类视频的口译语料库并运用于日语同声传译基础训练教学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需求而做出的新的变革。视频口译语料库既能保障同传教学拥有丰足的真实材料,也为学习者提供了能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主学习平台,它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加强人文素养和培训同传技能等三方面给予了强大支撑。该语料库的建设及应用是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大胆尝试,但诸如师资建设、语料的采集、整编与扩充、数据的维护等诸多课题也有待在同声传译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在我国日语界迎来MTI“办学热”的今天,起步相对较晚的西部高校惟有对自身办学基础进行理性分析、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确实培养出高层次区域性的日语口译人才。

[1]杨玲.口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之探讨——第三届同声传译翻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讨论引发的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4):65-71.

[2]陈安丽.以同声传译为目标,造就国际化人才——关于高校日语翻译课程培养目标的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07(6):81-83.

[3]陈俊森.试论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C]//日语教育与日本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1-9.

[4]张吉良.同声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J].中国翻译,2004(5):82-85.

[5]李锦霞,孙斌.俄罗斯同声传译教学及其对我国办学的启示[J].中国俄语教学,2011(2):72-75.

[6]陶友兰.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专业口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10(4):2-8.

[7]杨慧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张威.口译语料库:口译教学与研究的新途径[R].广州: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2008-05-23.

[9]熊沐清,邓达.叙事教学法论纲[J].外国语文,2010(6):104-113.

[10]邓达,熊沐清.外语教学的叙事表达——一种教学论视角[J].外国语文,2010(3):105-110.

[11]苏晓军.同声传译研究的认知模型述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60-62.

[1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13]宋协毅.论汉日双语同声传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41-44.

[14]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J].中国翻译,2010(2):39-43.

[15]杨玲.同声传译中的技能技巧训练与同传标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4):37-45.

猜你喜欢
口译语料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