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4-08-15 00:45
外国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跨文化

冯 敏

(大连外国语大学 应用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同层次的跨文化经济活动和商务活动更为频繁与活跃。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认知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有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影响着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甚至还能决定其成败。我们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只重视让学生掌握各类商务知识与正确的英语相结合,而忽视了在跨文化环境下语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的正确不能保证表达的恰当。因此在用商务英语进行沟通时,语用失误现象十分普遍。各种形式的中外交流要求现代商务人士必须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对顺利进行国际间的各类商务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在跨文化交际理论视角下论述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培养策略。

2.培养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必要性

培养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体现了当代外语教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话语能力是商务英语的最终目标,各学科知识是商务英语的基础,商务英语教学是商务英语的实施手段,商务英语研究则是商务英语目标实现的保证(刘法公,2009:15)。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广博的商务知识和文化知识,具有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独立从事外经、外贸、金融、商务翻译、商务管理工作并具备基本的商务英语研究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跨文化交际理论是对跨文化交际行为与价值观念系统化、抽象的和理性的解释(戴晓东,2011:6)。这一理论视角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交际过程与结果,准确把握交际者的动向,引导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王立非、李琳,2011:6-14)。商务英语语用能力主要指在商务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理解的能力。但语用能力并不等同于语法能力,掌握语法知识不一定就有了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何自然,2012:274)。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记单词、教语法、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等,强调的是所使用语言的正确性,也就是语法能力;而忽视了在特定环境中的话语语境,交流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所涉及的不同文化及习惯,即忽视了语用的得体性,也就是语用能力。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如果只讲语言的“正确”,而忽视语言的“恰当”,只会导致交流双方理解的偏差、误会、冲突,甚至最终交际的失败。话语的语用成功往往不是取决于语法性或可解释性,而是它在特定场合中的得体性或合适性(felicity)(何自然、陈新仁,2004:168)。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胡文仲,1999:43)。

语用学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哲学家Charles Morris(1938:77-138)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而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是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沈家煊,1996:1-5),相关教育学者才逐步认识到语用学的价值和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性(许国璋,1979;钱冠连,1990;何自然,1994;刘绍忠,1997等等)。

通过语用价值的显性化发展,商务英语语用学研究逐步引起重视,以及市场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人才的迫切需求,都可以看出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因此要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

3.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现状

语用能力可理解为识别语境并在语境中准确理解别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能力(何春燕,2011:65)。语用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用语言能力,即能够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语言规则遣词造句;二是社交语用能力,即能够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得体使用语言。商务人士的语用能力主要表现为是否能够准确理解交流双方话语中含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词语、习惯表达方式、礼貌套语、称呼语等社会文化语言,并且在有交流意愿的时候,能用目的语把自己的思想进行自然得体的表达。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民族又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取向,这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王培英,2007:11)。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商务+英语”培养的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虽然语言能力强,但语用能力欠缺。在具体的商务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的借助于母语中的语言规则、表达习惯、思维方式甚至价值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中语用失误频繁,与对方容易发生文化碰撞或冲突,直接影响商务交际的效果。语用失误经Thomas(1983:96)指出“只要说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是就产生了语用失误”。何自然(1997:205-206)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列举以下两个语用失误的实例:

3.1 在商务接待中

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接待人员从这一刻开始便竭尽全力表达接待方的热情与好客,但往往有时候忽视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参照自己母语中的习惯表达,把自我的思维不加转换,直接用目的语传递给对方。例如在机场迎接外商合作方,接待方上前握手就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 after such a long trip.We will take you to the hotel directly。”(长途旅行之后,您一定累了。我们直接送您去酒店。)接待方想用这样周到体贴的安排来表达中方的热情好客。外商却有些不“领情”,或许还会感到一丝不悦,“How do you know I am tired?”(你怎么知道我累了呢?)外商可能期待要抒发一下自己对这次nice journey(愉快旅行)的个人感受,但没想到这个话题还没等展开就被接待方“体贴”的第一句话给挡回来了。

3.2 在商务宴请中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商务宴请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中方受到中国传统的自谦思想的影响,在摆满好酒好菜的宴会桌上仍要谦虚一下:“今天的菜不好,还请多多包涵”,如果让英语国家的人听到“Pardon me for the poor foods today”,他们会感觉无比错愕。一方面他们会认为如此丰盛的饭菜为什么要被说成“poor foods”,这种自谦客套的说法显得太过牵强附会;另一方面他们不理解请客总希望客人吃的好,既然菜不好,为什么还拿来请客?所以用餐开始时用英语应说:“Bon appetite”(祝您好胃口),或者“Enjoy yourself”(请随意!)宴请结束有时还会有礼物相赠,“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这是我们中国人为了表示礼貌客气的一句客套话,有时礼品并非“薄礼”也这么说;而英美人的思维习惯却是:这是专门为你准备的礼品,希望你喜欢。所以这句应该这样说:“This is a gift for you.Hope you’ll like it”。

商务从业人员往往由于忽视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以致理解和表达都有错位,这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对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实践的理解甚浅,商务英语语用能力较弱。因此在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战略中,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商务语用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已刻不容缓。

4.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毕业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是语言能力不强,主要是商务英语语用能力欠缺。因此商务英语教学要从教材改进、教师培训、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几个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培养的毕业生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对文化差异具有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跨文化国际交流的需要。

4.1 教材——加强文化和语用的导入

商务英语教材是用来承载教学内容,传授商务知识,完成商务英语教学任务的书。随着商务英语专业的诞生及其快速发展,商务英语教材也大量涌现。不同的教材不同程度的涉及到文化知识和文化比较方面的内容,但与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商务英语语用能力所需还相差甚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教材主要应该用目的语来反应更多的文化知识,而不仅仅是强调语言本身。商务英语教材对文化知识和商务英语语用问题导入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学生语用能力的高低。编写教材的五大基本原则: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束定芳、庄智象,2008:143),其中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交际原则和文化原则。即是说编写教材时要注意语言材料的选择和有关练习的设计,使其能体现实践性和具体可操作性,要选择典型的代表目的语主流文化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文章和段落。除此之外,商务英语教材编写中还需要加大语用信息的导入,对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等语用理论在教材中应该分章节渗透,以改变学生语用意识匮乏的现状,从而有意识地加强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在课堂中的培养。

4.2 教师——提高语用意识,加强商务背景

要加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商务英语语用能力,首先要求商务英语教师提高语用意识,教师的语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成败。由于任课教师大多缺乏涉外商务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很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一名理想的外语教师,不仅应具备一个普通教师所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而且还应具备有关跨文化交际和外语习得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个人品质,这是由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束定芳、庄智象,2008:150)。而一名理想的商务英语教师如果没有较强的语用意识,通晓跨文化交际原则,熟知各类商务知识,就没办法从较广的视域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正如王关富和张海森提出的教师“群体复合”这一概念一样,教师团队中既要有语言能手,又要有商科专家,还要有跨文化交流行家等(王关富、张海森,2011:20)。另外目前提倡的“双师型”师资在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中也受到高度的重视。加强实习、培训基地建设,使专业实习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的同时,也能成为锻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摇篮(王莉霞,2005:43-45)。并且在商务英语教师的引进中,应优先选择那些具有涉外商务学习或(和)工作背景的应聘者;对在职商务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其到涉外企业或跨国公司兼职或参与国内外长期或短期的访学交流,积累跨文化商务实践经验,体验语用原则在真实语境中的运用。如若暂时不能达到“双师”的要求,可采取联合授课的方式,邀请有商务背景的业界人士和商务英语教师一起来完成课堂的教学,给学生现场指导,加深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

4.3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情景模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以前只教授语言系统知识的情形,应该加强文化理解和文化比较方面的内容。并且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通过模拟商务实践场景,督促学生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保证每学期一定课时的教学在模拟商务实验室里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商务语言只有在商务交际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切身体会到仅凭发音的正确、语法的无误、词汇的丰富是不能完全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与冲突的。所以商务的语用知识是学生在商务交际中慢慢积累的,让他们亲身感受商务英语语用在实际交际中的重要,才能逐步培养他们做到利用语用策略,来顺利达到有效的商务交际目的。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商务活动,将模拟教学变为实践教学。例如: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商务访问、商务谈判,使他们亲历商场,切实体验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下,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他们能更加注重自我语用能力的提升。

4.4 教学评价——商务英语语用能力测试对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反拨效应

反拨效应通常被定义为“考试对教与学积极和消极的反馈作用”(邹申,1998:230),尤其应用于外语测试对教学与学习的作用。外语测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评估外语教学的质量(束定芳、庄智象,2008:167),该测试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甚至是教学大纲的编制等等,而这些影响正是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反拨效应。语用能力测试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科学有效的语用测试可以使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语用能力,调整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测试更多的应该采用商务实景对话、商务谈判语言运用以及商务信函书写等方式。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交际理论下的商务英语语用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商务英语教师要努力发挥语用测试的正面反拨作用。

5.结语

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是跨文化商务交际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具体还可以表现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文化适应性,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综合处理商务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现状说明加强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不断巩固商务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商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为教育者,我们更要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商务英语语用策略研究,使其能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可以从“教材改进”、“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来加强。使学生从教材中就可以了解和积累各国文化和语用知识,从教师身上就可以感受和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教学评价的结果就可以检验和提高自身的商务英语语用能力,以满足不断加快步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跨文化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1] Morris,C.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C]//Neurath,O.,O.Camap& C.Morri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Unified Scien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8:77 -138.

[2]Thomas,J.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2).

[3]戴晓东.跨文化交际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何春燕.我国语用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4):65 -71.

[5]何自然.我国近年来的语用学研究[J].现代外语,1994(4):13-17.

[6]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何自然.语用学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9]刘法公.中国从无到有的商务英语学科[J].外语界,2009(6):10-16.

[10]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外国语,1997(3).

[11]钱冠连.语用学在中国:起步与展望[J].现代外语,1990(2):23-28.

[12]沈家煊.我国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1):1-5.

[1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4]王关富,张海森.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的教师能力要素研究[J].外语界,2011(6):16-21.

[15]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J].外语界,2011(6):6-14.

[16]王莉霞.关于双语教学中“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43-45.

[17]王培英.跨文化交流[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18]许国璋.摘译论言有所为[C]//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学情报研究室.语言学译丛(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14.

[19]邹申.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跨文化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商务休闲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