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析

2014-08-15 00:45姚珊珊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高 明,姚珊珊

高明/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江苏南京211816);姚珊珊/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在读硕士(江苏南京211816)。

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于虚拟社会的认知特点,应用网络传播和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进行同化的信息化教育形式”[1]。自1994年我国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互联网就以其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互联网的发展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促使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产生可追溯至1994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的全面启动,使得一些高校大学生在学生会、学生科协等的组织下,自发建设了第一批以宿舍楼为单位的局域网。第二年,水木清华BBS网站的开通标志着国内第一个国际互联网上的BBS站点。之后,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2004年,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等要求。

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工作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被动的接受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阶段到主动的建设各类红色网站阶段,再到深入建设综合性校园网络阶段。回首观望,这三个阶段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高校网络基础性建设已基本构建完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工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以应对个性化沟通网络技术为特征的深化发展阶段。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最新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6.9%。而2009年时,我国网民规模仅为3.38亿人,五年之间,网民人数增加了将近一倍。在此规模发展之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高校网络基础性建设趋于成熟,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与制度基本形成。较之先前的三个阶段,各地高校已纷纷建成以主题网站、信息服务和交流互动为主题的校园网站。尤其是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所有高校都接入了互联网和教育科研网,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随之建成,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能高速、平稳、可持续发展。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也在加速建设与优化当中。

2.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社会舆论导向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近年来,网民对各项网络应用的使用程度更为深入。据CNNIC数据指出,在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这表明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高校大学生通过上网设备特别是手机,自我获取信息的多元化、理解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不可控化,加大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至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入了应对个性化沟通网络技术为特征的深化发展阶段。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发展不协调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起初,在建设网络基础性设施的过程中,高校多迫切希望短时间内即见成效,即实现网络信息化从无到有的过程,从而主要工作重心放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而相对耗时耗钱需要长期投入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就相对落后,这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展开。目前,除了信息服务类网站外,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和师生交流类网站利用率低,软件设备方面投入的落后导致没有软件支撑的硬件环境很难发挥其作用,而软件设施的建设与应用又必须经历一定时间的积累,让软硬件设备建设可以协调发展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经之路,目前只有重视并加大软件投入力度才能防止软硬件设备非协调发展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制约。

(二)大学生接收信息多元化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严峻挑战

目前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使得中国正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时期。当前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多配备电脑和手机,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多通过网络渠道,这就形成了大学生自主接受信息的多元化局面。大学生获取信息更灵活、及时,不局限于物理空间和时间空间限制,同时对信息的内容有了更多维度的认识从而发散了他们的思维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它所带来的弊端逐渐突显:一方面,社会舆论导向“失控”,眼球经济时代背景下,第一把关人——媒介已逐渐“失守”,传播信息内容和角度多以获得经济利益为主,断章取义、避重就轻的传播信息只为点击率和关注度,这对于正处于三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将起到严重的误导作用;一方面,以往的封闭式“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失效,迫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自身在软硬件发展上与时俱进;一方面,大学生对以往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产生了厌烦和抵制心理,更多的选择网络渠道向“不认识”的大众寻求愉快的交流方式和头脑风暴式的帮助,从而避开老套、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一方面要满足网络传播信息方式上与时俱进,一方面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进行同化,这项工作的要求正与解决当前大学生接收信息多元化所带来的弊端相呼应,可以说大学生接收信息多元化的弊端是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挑战。

(三)手机媒介的增加为开展个性化沟通网络技术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

自CNNIC数据显示,今年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以83.4%首次超越了PC机80.9%的使用率。手机软件开发已呈井喷式的增长趋势,在电脑设备上运行的软件,其手机操作版本也会在电脑版本上市后不久相继推出。且手机在价格上和便携性上的优势远远大于PC机。同时,无线网络在城市几乎覆盖了各种公共场所。因此,如今手机成为网民优先选择的上网设备。在高校中,手机设备的普及率远远大于个人电脑。从高校随录取通知书附赠移动SIM卡的推广,到各大移动通讯公司在高校为大学生推出低价甚至0元购机优惠业务,多数大学生在入学时会更多地选择先购置一台手机而不是电脑。可以说,手机设备上网的使用率超过PC机上网使用率是必然趋势,占领手机网络阵地,利用手机传播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再次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的新阵地——手机网络阵地,才能推进个性化沟通网络技术扩展工作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深入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

眼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在面对当前发展现状必须要坚持三个原则:

1.方向原则,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始终要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方向相一致,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实事求是原则,即在把握网络时代特征赋予社会生活变化的实际情况下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努力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自身、贴近情感交流,避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3.层次原则,即要区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中的“轻、重、缓、急”,理清层次,重点抓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园网络建设管理机制和应对措施。

(二)充分利用手机平台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早在2009年团中央就提出,要依托新媒体丰富团工作的手段和载体,在把握青年时下网络沟通特点的情况下,具体提到要通过手机等媒介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归纳总结出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动员青年的模式。在目前校园主题网站规模的基础上,利用手机媒体技术构建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可以有效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众所周知,网络具有交互性,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方式主要有点对点(P2P)、点对多点(P2Multi-P)、点到所有点(P2ALL),而媒介的主要作用是发布和传播信息。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如果说高校主题网站在交互性上体现了点对多点和点对所有点的传播优势,那么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于提高了传播的即时性并同时突出了点对点传播方式的针对性。因此,高校的手机平台建设不仅要“跟上”高校主题网站建设,还要突显出其在交互过程中的时效性。同时,要明确手机平台建设和以往网络平台建设的区别和联系,协调主题网站建设的同时树立手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建立手机平台的长效机制,保证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面俱到”。

(三)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结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力量与现状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掌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需要优化人员结构,并由相关部处领导带领,多方协作共同开展工作。首先,要培养一批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这些教育者不仅要具备思想觉悟高、自身素质过硬的传统条件,还需拥有较强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力,能洞悉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凝聚大学生群体并对其进行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网络信息技术部门要成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小组,要与专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和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和先进性。再次,要发挥大学生群体自身优势,让一部分优秀的大学生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兼职队伍中,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工作,这样既能得到最有效最迅速的反馈,又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无形中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去。如此三支队伍进行协调合作,始终保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序进行,并及时获得反馈,如此循环最终形成合力,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四)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

媒介素养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网络环境下,高校已无法把关社会上呈爆炸趋势扑面而来的信息,只有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观念,才能提高大学生在接受信息多元化时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评估、思辨等能力,从而最低限度地避免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要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并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相关知识,让大学生明确树立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用,学会自我“把关”,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

[1] 陈坤,曹良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与界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2] 宋元林.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

[3] 张光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4).

[4] 张再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7).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