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川高师彝族舞蹈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及有效路径

2014-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高师彝族四川

徐 兵

徐兵/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四川都江堰623002)。

彝族是四川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舞蹈在彝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彝族文化的精髓。彝族人民通过特有的舞蹈反映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性。四川高等师范学校依托其地理优势,通过加强彝族舞蹈教材的建设,一方面促进彝族舞蹈的继承与发扬,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提升其办学质量。但在现实中,高师舞蹈专业教材建设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加强与改进。本文即是在分析高等师范舞蹈专业教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彝族舞蹈的特点与分类,探讨四川高师彝族舞蹈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加强四川高师彝族舞蹈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1.彝族舞蹈的概述。彝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美动人的彝族舞蹈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展现方式和艺术形式存在于艺术领域中。彝族舞蹈往往受到传统礼仪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内容、时间和地点有其不同的内容及形式,如在婚礼上有与婚礼喜庆相关的舞蹈,在祭祀上有与宗教敬神相关的舞蹈等。彝族舞蹈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性,还有一定的娱乐性,不受内容、环境、时间的限制,比如游戏舞、对脚舞、模拟劳动舞等。彝族人通过这些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价值观念或者人生态度,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2.彝族舞蹈的特点与种类。彝族舞蹈的动作相对较简单,以模拟生产劳动为主,古典、淳朴、自然、无华,部分动作重复,没有人为加工,没有供人欣赏的表演特性,比如没有宫廷舞蹈,没有职业的舞者。祭祀舞蹈主要是驱鬼的舞蹈,而集体舞蹈主要是根据需要结合具体的形式,以踏歌为主。

彝族舞蹈主要分为巫师表演的铃鼓舞,表现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的风俗舞,在仪式上展示的舞蹈与歌唱结合的仪式舞等。在草地上或者锅庄边表现劳动动作与场景的舞蹈属于风俗舞;在火把节上跳的舞是仪式舞,仪式舞一般不男女混合跳。

达踢舞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达踢舞又称锅庄舞、对脚舞,是男女老少皆宜的舞蹈,不受环境、人数、时间、道具的限制和影响,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易参与性,舞步简单,易学易会,只要有人带头,周边的人会自然地加入进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能够很好地展现彝族人民的热情,体现出彝族的风土人情。

3.四川高师彝族舞蹈教材建设的作用。通过对高师院校舞蹈专业教材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教材建设的思考,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针对性的高师舞蹈专业教材非常重要和必要,结合彝族舞蹈的发展与特点,针对彝族舞蹈教学建设的专业教材更具实用性。教材是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来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抓手,教材内容体现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培养办法,特别是舞蹈教材直接影响着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高师舞蹈教材应紧贴培养目标,直接反映高师院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而高师院校缺少量体裁衣的教材,更是缺少针对性地反映地方民族文化、民族精髓的民间舞蹈教材资料,因此,此类教材的建设更显紧迫和重要。

首先,四川高师彝族舞蹈教材建设有利于促进彝族舞蹈的保存和发展。“现代化”已渐渐地渗入到乡村文化生活中,城市与乡村的文化艺术需求与欣赏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和进化,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一些新潮的、刺激的、高科技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相对地就放松、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应通过对四川高师彝族舞蹈教材的建设,将舞蹈的发展历史、发展背景、特色特点、舞种分类等进行全面详细的搜集和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并进行传授,使学生在以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培训、社会公共服务中,将所学的彝族舞蹈知识进行宣传、传授,让彝族舞蹈不断地传承下去,让每一代人都能学习和继承,以促进彝族舞蹈的保存和发展。

其次,四川高师彝族舞蹈教材建设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针对于四川高师编制的彝族舞蹈教材紧密结合高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未来就业特点等,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目标,也有利于高师实现办学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才质量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和广告,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发展、办学规模、社会影响等,特别是在办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高等师范学校必须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反映着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进步。因此,高等师范学校要依靠特色、优势来体现办学价值,告别千篇一律,充分发挥办学潜能,通过针对性的舞蹈教材编制来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而有针对性的编制彝族舞蹈教材正是其教学优势的展现。

再次,四川高师彝族舞蹈教材建设有利于拓展彝族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多年来,高师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效仿专业艺术院校为主,缺少自己的特色,对于舞蹈专业的教学处于紧跟、被动的状态,教学缺少个性化,不利于舞蹈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也造成舞蹈人才的流失。针对四川高师彝族舞蹈教材的建设,为高等师范舞蹈专业教学拓宽了思路,在吸取专业艺术院校优点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自身特点的舞蹈教学方式,编制自己适用的舞蹈教学教材,有利于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培养出不同类型的舞蹈人才,也有利于高师层面对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舞蹈专业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教材缺少针对性。没有针对专业特点、舞种特点量身定制全面、系统、专业的教材,现有教材具有普通性。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的内容、深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材强调实用性、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教材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而现有的高等师范舞蹈教学教材部分直接套用专业艺术院校教材,出现教材内容与高等师范学生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情况。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知识面相对单一、教材的专业性相对较强,这与高等师范教育目标不相符,不能体现高师院校的特点。

2.教材选择具有随意性,缺少必要的论证。在教材选订中,缺少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进行的深入论证,仅仅根据部分教师或领导的建议就确定了教材,教材选择具有随意性。不同教师的专业眼光、人文修养、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等都不尽相同,对教材的内容、深度、课程安排的认识不尽相同,在教材选择时如果不进行充分论证、研讨,选取适当的教材,直接通过个别教师指定,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教材知识面和内容体系相对匮乏。目前来看,我国高等师范舞蹈专业教育尚未有符合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科学的教材体系,更不用说针对固定区域、固定舞种的专业教学教材。针对四川高师学生,彝族舞蹈的舞蹈教育教材需要专门的针对四川高师的特点、需求,四川高师的办学目标,彝族舞蹈的特点、要点等进行论证、编制。

三、提高高师舞蹈专业教材建设的有效路径

和其他知识一样,舞蹈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在不停地更新变化中,为实现高等师范教育目标和培养计划,需要高等师范学校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并将这些融入到高师生的教育教学中,增加在相关专业教材建设中,确保教材内容与前沿的知识相统一、相同步。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全面的舞蹈知识,利于提高学生的未来竞争力。

1.充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编制教材。高师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在中小学,肩负着传授中小学生舞蹈技能、普及舞蹈知识的重任,与此同时,在提倡提高全民素质的今天,高师还承担着部分大众舞蹈普及教育的任务。因而在进行高师舞蹈教材建设时,应充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不拘泥舞种类别,面向社会需要来编制。高师舞蹈专业不需要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主攻一个舞种,而是需要他们对尽可能多的舞种进行了解和学习,培养舞蹈素质,思考不同舞种间的潜在联系和影响,高师舞蹈教材应具有理论性、技能性、实践性并充分体现出高师特点和培养舞蹈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高师舞蹈教材建设的根本。

2.充分结合学生特点编制教材。在进行舞蹈教材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特点,如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艺术涵养、文化修养等。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成长背景、生长环境编制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区域性的民间舞蹈,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需要编制不同难度的舞蹈教材。

3.舞蹈教材应具有创新性、多元性。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来培养舞蹈人才是舞蹈教材编制的重要依据,社会强调创新,在学校,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利用具有创新型的教材来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社会发展所需。在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舞蹈教材应具有多元性。一方面在教材内容上,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强调艺术气质、舞蹈感受、音乐体会、文化修养等综合艺术修养,而不是强调某一项具体的舞蹈步骤;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及网络优势,告别单一的照本宣科,通过播放视频、音乐等互动模式开展舞蹈教育教学。

4.结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编制教材。学生接受教育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和适应社会,因此在进行舞蹈教材编制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不仅要加强对舞蹈艺术的理论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不仅要加强对舞蹈的专业教育,也要重视相关心理学、教育学的培养。与此同时,必要时引进或借鉴专业艺术院校的部分舞蹈理论与技能来提升或巩固现有的舞蹈教学,增强专业教学的系统性、训练性,进一步提升高师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

[1] 黎恬恬.高师舞蹈教材现状调查及对策[J].特立学刊,2013(1).

[2] 施惠敏.云南与四川地区的彝族舞蹈对比分析——云南以红河地区为主,四川以大凉山地区为主[D]。重庆大学,2012.

[3] 徐梅.浅论“建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3).

[4] 徐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材建设略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猜你喜欢
高师彝族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彝族海菜腔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论隐性教育在高师民族音乐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