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中情景式案例教学的新探索

2014-08-15 00:45梁文彩董时华郑高键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情景案例教师

梁文彩,董时华,郑高键

梁文彩,董时华/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讲师,硕士(甘肃兰州730070);郑高键/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教授,硕士(甘肃兰州730070)。

一、刑事法教学中引入情景式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较多受大陆法系的影响,非常注重正规化的理论教育,通过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着重要求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法律条文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法律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认知。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确实可以使学生比较快速全面地认知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在学习法条内容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了解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这应该是讲授型教学模式的优势,但在这种“填鸭”式、“说教”式的上课方式下,只能形成被动灌输的局面,再加之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教材中已经形成的条条框框,很难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而法律职业是极具挑战性的职业,它对法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人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而且更加需要具备完成执业过程中各项具体工作的高素质与能力,而这些都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法学教育过程中更要重视对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实践性教育、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法学教育不仅不能被称之为完整的法学教育,甚至还可以说是失败的。因此,法学教育必须改革,而实践教学已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本人所属高校在刑事法实践教学改革中正不断地积极探索各种有效路径,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为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法科学生各项实践能力,本人认为有必要在刑事法教学中引入“情景式教学”。有学者提出,所谓“情景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学习方法和关键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在情景式教学中,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激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情景式教学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则相应地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辅助者和引导者,这就改变了传统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学习方式。而且在刑事法教学中引入情景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学边练,避免出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两张皮的现象,更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情景式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具体设计

情景式教学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包括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以及观摩教学等等,其中案例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和任务是推动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动力,而将问题蕴含于一定的案例之中,透过案例挖掘问题,更能激励学生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本人认为案例教学最能体现情景式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事实上,为了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刑事法基本问题、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过程中大都引用相关案例加以分析说明,然而传统式的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作用有限。首先,案例大都为说明刑事法中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设置,具有比较明显的针对性,案件也相对较为简单;其次,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仍难免形成以教师为主的格局,即使有学生参与讨论,也只是少数,大多数同学没能形成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由此,笔者认为引入情景式教学后的案例教学必须与传统的案例教学相区别,下面就情景式案例教学的初步构想进行说明和介绍。

(一)案例筛选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本身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案例选择成为情景式案例教学中的首要环节。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已审结的案件是案例来源的首要渠道,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报刊讨论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登载的案例、学者汇编的教材中的疑难案例等进行收集、筛选和积累,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搜寻适当案例。但现在授课教师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网络的发达使得学生几乎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这些案例并获取相应的结论和答案,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现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一方面,有现成的答案,很多不够积极的学生就会直接照搬照抄,不再自己主动思考;另一方面,有些学生限于网络上提供的答案,思维受到禁锢,只能人云亦云。因此,教师需对案例进行必要的加工,比如变更某些当事人的基本情况、适当增删某些事实情节,这样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安排知识点。对案例的选取一般应考虑以下要素:首先,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满足课程设置内容的需要,通过案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问题,因此,案例的选择应建立在教师吃透教学大纲、明晰教学目的与内容、熟悉学生法律素养情况的基础上;其次,应保证案例的真实性,纯粹虚构的案例难免产生漏洞;再次,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疑难性,为学生留有足够的争议空间自由发挥,使所有参与者都有表现的机会;最后,案例所能覆盖的知识面应该具有综合性,以刑法学为例,案例应该既有总则共性问题,也有分则具体问题,既要涉及罪名的认定,也要涉及刑事责任轻重的划分。

(二)具体步骤

1.划分小组。小组学习是本门课程的基本学习模式,案例分析讨论、指导与演示均是以小组为基本构成单位进行的。不同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不再是单个人的竞争,而是一种集体竞争,在这种竞争下某个个体的突出不能代表小组的整体表现,所有成员必须树立“团队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的理念,这样才能在这种竞争中获取更好的成绩。在小组内部,共同的学习目标将所有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而每一位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就必须与他人进行交互活动,在这种交互活动中每个成员都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由此而取得的成绩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即使是不够主动的学生也会因团队中的优秀成员的榜样作用而被激励,如此方能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自主研究。分组之后,教师将筛选准备好的案例分发给各小组,每个小组各自负责一个案例,案例侧重点各不相同。布置案例后需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研究,在此期间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主要进行的是一种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各组自主决定工作进度,合理安排时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必须严格负起责任,积极组织成员展开研究,在与同学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划分具体任务,防止个别同学怠于职守,尽量保障每个同学的参与。

3.个案指导。在小组自主研究期间,教师可对每个小组分别进行一次指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事先选取的案例都有相当的难度,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很可能会走上歧途,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此环节需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了解到各组的进展情况,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出现的明显错误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对学生可能还未发现的案例重点问题加以点拨,引发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此时的指导不是公布结论性的答案,更多的是一种方向上的指引,重点在于启发,适时加以引导,避免后续阶段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或偏离正确方向,在这种指导下学生可以在进一步讨论交流以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对相关问题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这个阶段各小组还需完成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寻找一种恰当的方式将本组的研究成果展示给班上其他组别的同学,这样就可以使各个小组互相学习不同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4.集中展示。每个小组都有两个学时的时间将本组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示给全班同学。展示可以采用的方式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以案说法、模拟审判、法律专题辩论、主题演讲等等。为保障在各小组展示过程中其他组学生的参与,教师可以要求在本小组展示完毕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本小组成员提出相关问题,而无论是提出问题抑或是回答问题,都可以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有所反映。为了能够应对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各小组成员势必事先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因此提问环节的设置不仅可以保障各小组积极参与其他小组案例的讨论与学习中,同时更能激发小组成员更加认真努力地分析挖掘本组负责案例的相关问题。集中展示完毕后,教师则可以对案例涉及核心问题以及各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点评。

(三)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的公正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学习的热情及自信心,因此本环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绩评定时教师既要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打一个整体分,同时还要给每个学生一个具体成绩。如果没有小组整体分,大家只考虑自己成绩的高低,根本不会形成小组内部的团队合作,难以保障小组学习模式的进行;而如果只有小组成绩而没有个体成绩则又难以充分反映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毕竟小组中不同成员的参与程度与所做贡献各不相同。教师在给成绩时要考虑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参考的因素包括各阶段的发言次数、发言内容的理论水平、对其他组案例讨论的参与情况等等,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都予以量化,最后形成总评成绩,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三、情景式案例教学的效果

1.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种案例教学中更多的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与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不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在以往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也常会引用案例,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常常坐等老师揭晓答案。而在情景式案例教学中,坐等答案已不可能,想要获取较好的成绩则必须主动努力学习、思考。

2.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头脑中很有思想,但就是苦于不能很好地表达,还有一些学生则羞于当众发言,这都是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的表现。而在情景式案例教学中,无论是在个别指导阶段还是在集中展示阶段,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发言以展示其研究分析案例所获得的心得与成果,特别是在集中展示阶段,各组学生在展示完毕后还需回答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此时更需要灵活应对,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有利于提高书写能力。书写能力是一个法律人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不论各组同学采用何种方式展示各自案例成果,大都会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特别是采用模拟审判方式,更是需要书写大量的司法文书,这些文书的写作练习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4.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动手能力。为了能更好地展示研究成果,各小组一般均会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辅助进行,比如制作一定的图像资料、拍摄视频材料等,这些工作不同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学习把学生有效地组合成一个团队,在小组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通过设置对小组的集体评价机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必须进行协作与配合,在这种协作与配合中,学生逐步掌握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方法以及化解矛盾纠纷的技巧,而这些都是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

[1] 潘长宏.浅谈情景式教学的运用[J].科教文汇,2009(7):95.

猜你喜欢
情景案例教师
情景交际
最美教师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师如何说课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楼梯间 要小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