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英委婉语应用之因素

2014-08-15 00:46李萌萌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

李萌萌

(河南警察学院,郑州 450000)

中英文委婉语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不同的文化促进不同语言,所以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各自委婉语的特殊性。很明显,委婉语是文化的产物,不仅反映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具有本国特色,同时也显示了不同的形式和用法。因此,委婉语在汉语和英语中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化品牌的标志,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文化扮演着区别英汉委婉语的重要角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论文化的影响,包括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社会价值和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等。这些貌似分离的文化因素其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紧密联系,不同的历史进程创造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各种习惯反映各种社会体系。一般来说,这些文化差异突出了英语和汉语委婉语的特点,尤其是在他们的构成方法、表达以及应用。

委婉语是一面镜子,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与此同时,它的作用反映了民族心理、独特的文化、道德价值观和伦理。

大多数的西方人相信上帝的存在,他们相信上帝会真诚地帮助人们,所以他们经常使用委婉语以显示尊重神明。人们认为只有上帝能拯救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不敢说话避除禁忌时,委婉语出现了。在那段时间,人们认为直呼神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所以那时许多直接关乎宗教的委婉语就此形成了。“全能的”、“上帝”、“永恒”、“造物者”都是用来代替神。如果我们说委婉语的产生发生在祭祀神灵时,它显示了对神灵的敬畏,古希腊人害怕报应,所以人们称神为“the Eumenides”或“Erinyes”,意思是“kindly ones”(和蔼的人)。

中国的委婉语也反映出人们相信神明。在古代伴随着低生产力,科学技术落后,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为了寻求快乐和避免灾难,人们常常献祭神,他们就有了特殊的名字:太阳神叫“义和”,“河伯”是分管河流的神。

另一种委婉语所引起的宗教哲学是关于 “死亡”,在宗教中,死亡和生存的问题是不能讨论的。威廉·莎士比亚的生活被分成七个阶段,在最后一个人生阶段他使用“生命的最后一幕”指的就是死亡。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想逃避痛苦的现实,特别是逃避死亡,莎士比亚甚至没有提及任何单词。渐渐地,人们形成了一种使用委婉语来代替死亡的习惯。一方面,因为宗教的原因;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所以在英语中有很多关于死亡的委婉语短语,如:be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被敲响天堂之门),at the last breath(最后的呼吸),to pass away(离去),go to one’s own place(去自己的地方)。在中国的委婉语中,“死亡”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安息”“走了”“升天”是用来描述死亡的。

总之,委婉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对宗教的恐惧和对神的尊敬,也牵扯一些禁忌的话题。

英语委婉语在1066年诺尔曼人征服英国开始流行。当时,征服者诺曼封建领主拒绝接受当地语言,他们认为无法入耳,之后上层阶级利用拉丁文形成一些单词,以区别于平民的语言。在17世纪,英国国王James一世制定规矩,任何说亵渎的言语必须付12磅的罚款。19世纪是非常保守的,所以有些词语涉及部分身体、私人生活,都替换成了委婉语。例如,“trousers”(裤子)被称为“nether garments”(下面的服装)。

在古代,中国人被委婉语影响最深的是阶级层次,因此,中国人重视人们的社会阶层身份。例如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里就可看到委婉语的影响之所在:凤儿姐忙笑到……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

王熙风直接说死而没有使用“归西”来表达她卑微的身份,并显示尊重奶奶史太君。当谈到死亡,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古代的层级结构。和尚的死亡称为“圆寂”,贵族的死亡称为“寿终正寝”,死的皇帝被称为“驾崩”。更重要的是,儒家价值观一直从古代到现在都在被重视。它在中国的委婉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把“以礼待人”作为沟通原则。不仅对其他人礼貌,也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考虑到别人是否愿意接受你的表达方式和谈话内容。

我们都知道,社会风俗是一个普遍体现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的标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一个国家的社会习俗是和社会发展同时出现的,不同的习俗导致委婉语差异产生。我们可以推断出中英委婉语中最主要的差异被认为是社会习俗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审美差异的认知

审美意识和观念上有各种各样的连接与特定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文化,生活背景直接决定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标准。

例如,在西方,“age”象征着软弱、无能,老年意味着远离主流社会,孤独和凄凉的生活,所以人们看到“old”作为一个禁忌。一般来说,他们经常说“senior citizens”, “seasoned men”, “in golden age” “wellpreserved men”来取代“old”。但在中国,“老”象征着智慧、知识和经验。老人最终决定一些重要的家庭活动。一个著名的中国谚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人们在一个人的姓前面添加“老”,如“老张”“老赵”,使人听了有一种好感。除了这个,“老”赋予的意义是经验丰富、资深。像“老师傅”“老板”“老总”。另一个用法是,在姓后面添加“老”,是形容一个人的高贵品格和崇高的声誉,如“孙老”“张老”。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怀孕的委婉语。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个人独立和自由放在第一位,他们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所以很多西方人都不愿意受限于婚姻,更不用说抚养孩子,一些夫妇认为这样就不能更好地 “丁克”,不愿怀孕时,人们通常会说“She has an accident”或是“She is in trouble”。

然而,中文完全不同于英文,大多数的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观念。他们认为在他们的生活中父母是最重要的,有一个孩子是一个来衡量是否完成婚姻的标准。人们愿意加个“喜”字来表达怀孕时的幸福感觉,如“遇喜”“有喜”“进门喜”“害喜”。

很明显的,根据上面提到的中英文委婉语中的差异,怀孕在英语委婉语中指使人感受到一些实际的问题:生活压力、生活费用、丧失自由等。和英语比较,在汉语中的怀孕则是一种喜庆的色彩。

二、应用方向的聚焦点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习俗和价值观,毫无疑问,越来越透明和简单的委婉语已成为英语和汉语委婉语的发展方向。以在英语中描述“pregnant”(怀孕)作为例子:

She has canceled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1856)

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1880)

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1895)

She is knitting little bootees.(1910)

She is in a family way.(1920)

She is expecting.(1935)

She is pregnant.(1956)

文学作品在每个方面都影响着人们,所以人们经常应用著名的句子和生活化的典故作为委婉语。在Sons and Lovers:

“She lives separate from her husband, and talks on platform;,and,as far as I can see,hasn’t much to lose”(D.H.Lawrence 303). 根据基督教的传统“sheep”是代表好人和美德而“goat”代表邪恶,在这个句子,作者写道:“so she’s already singled out from the sheep” 来形容她不再是一个好女人。

此外,在应用文方面,委婉语也普遍成为应用的重心。比如在恩格斯写的马克思的悼词里:

On the 14th of March,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He had been

left alone for scarcely two minutes and when we came back,we found him in his

armchair, peacefully gone to sleep—but forever.

悼词里,恩格斯用“cease to think”,“go to sleep—but forever”可能会降低人们对这个伟人的死而感到的悲痛,我们认为马克思非常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都知道,看电视和原声电影不能直接了解外国的文化,然而美剧“生活大爆炸”打破了这一规律,其间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委婉语,例如,当Lenord遇到问题以及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时,Sheldon经常跟 Lenord 说“Senior,what can i do for you”。 同样的,当它涉及一些政治敏感词汇时,比如:学生罢工被简单地解释为“the students unrest”(学生骚乱),用“the police action”警察行动来代替“the aggression”(进攻)。

举两个在中国文学中经常被人引用的著名的例子,以显示情侣开始恋爱时的微妙感觉:

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

应知汝意有远来,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在古代诗歌中,只是几句话就可以表达丰富的意义。著名唐代诗人韩愈在这首诗中,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挫败感。

根据这些著名的中英文文献,读者可以掌握委婉语的本质。但在中国文献中,每个委婉词语都有其特殊意义与不同的感情色彩,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汉语委婉语有更深的含义,尤其是古诗比英语委婉语表达得更淋漓尽致,所以汉语委婉语被称为充满了艺术内涵的语言。

综上,委婉语的应用发展主要在于表达、沟通、互动和继承,更好的理解独特文化特征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委婉语。当下,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媒体和高度现代化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小,跨文化交际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英语和汉语中使用委婉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特文化,使委婉语更好更适用地得到发展和延伸。

[1]David Herbert.Lawrence.Sons and Lovers [M].New York:Bantan Classics,1985.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2002.

[3]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5]李卫航.英汉委婉语的社会文化透视[J].福州大学学报,2002,16(1).

[6]米琳娜.英汉委婉语构成方式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1).

猜你喜欢
汉语英语文化
学汉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谁远谁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