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研究

2014-08-15 00:49谢晓生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支委组织生活学生党员

谢晓生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党的组织生活是加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加强党员管理,党员之间相互批评监督的一项重要组织措施,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就目前高校形状来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活动内容、形式和效果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推动高校组织的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势在必行,通过教育引导、健全组织架构和创新组织生活等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使支部组织生活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材和学校中心工作。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进行分析研究。

1.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基本情况和存的问题

1.1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重视组织生活不够

目前高校教学内容紧凑,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缤纷多彩,学习内容多样化,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加上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部分学生把时间都花在学习和各类培训上,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考试,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另外大部分学生党员积极性高,经常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在这个过程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与支部组织生活时间有矛盾时,不分主次,请假参加各类活动,忽视在思想上的进步。高校党建兼职人员较多,专职人员缺乏,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学生党支部书记都是由辅导员兼任,由于辅导员各种日常事务繁多,面对几百名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和强度比较大,除了吸收党员,支部组织生活会其他内容较少涉及。

1.2学生党支部党员之间交流沟通不深

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成长在信息网络时代,大部分学生情感丰富且个性强,喜欢“线上”交流,特别喜欢用使用新媒体展示自我,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学生党员都比较独立,党员来自不同年级、班级,专业,接触机会较少,很少交流思想,分享工作经验,对联系的入党积极分子关心不多。另外,很多高校的学生支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党员很少,培养发展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但大四党员时即面临毕业、实习或者找工作的事情,在校时间比较少,就业压力大,对党支部工作关心不多,党员之间基本没交流思想工作。

1.3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多元化不足

调查中,不少党员反映,组织生活内容形式过于单一死板,或者开会、或听报告、或读小结、缺乏新意,完全成了一种“发言——鼓掌——结束”的经验形式[1]。目前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以理论学习为多,主要按上级要求学习文件,党的基本知识和方针政策等比较抽象和理论化的内容,布置任务和通报相关事项,而与专业学习、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结合较少,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对党员教育促进作用不大,比较空洞,质量不高。

1.4支部组织生活会系统性、科学性和时效性不强

近几年来,高校发展党员程度不断加大,学生党员发展任务重,调查显示一些学生支部组织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展学生党员,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较少,知识的学习没有连贯性[2]。学生党支部生活对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养工作关注比较多,对利于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点少,党员培养和教育缺乏长效机制,支部组织生活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手段,随意性大,组织生活操作不规范,部分支委理论水平较低,只会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领会党的相关文件,造成学生党员对党的相关文件精神贯彻不深,组织生活难以得到实效。

2.结合当前形势,提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根据中组部统计,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51.2万人。由此可见,大学生党员是我党的坚实后备力量,如何教育和培养好大学生党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是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有效载体,可以把党的方针政策和高校的发展计划和教育措施及时传达给学生党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途径。所谓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既要强调“实”,又要强调“效”,即“实”就是要组织生活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越来;“效”就是组织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有实际效果,体现生活效率。

3.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对策

3.1重视教育指导,提高学生支部党支委和党员思想认识

高校党委要加强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视和指导,定期举办党支部书记学习培训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理论水平,进一步发挥党支委在组织生活的作用,让党支委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支部组织生活。明确学生党支部对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多种形式使党员认识到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性,分类指导,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让党员每参加一次组织生活都有收益,提高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2健全组织架构,调动学生党员参与支部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合理设置各基层党支部。根据各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可以专业或年级建立党支部,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只要党员所属支部变动性小,有利于开展组织生活就好。例如以宿舍为单位建支或者以党员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网络党支部等等。健全学生支部架构,设立支部书记,组织、宣传、纪律委员,定期进行考核,采取科学措施进行表彰和调整,不断提高党支委服务水平,构建高水平的党支委队伍。拓展支部组织生活资源,活动服务于高校中心工作,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材,尽量争取高校经费支持。

3.3创新活动形式,展现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风采

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形式服务于内容。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富有感染力,吸收力,为广大党员喜闻乐见。四是要有利于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简单来说就是结合党支部和党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形式开展支部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在不同学生党员阶段,采取不同的组织活动形式,低年级党员以学习党的重要理论政策为主,高年级党员则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主,通过时事政治评论、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创业就业成功案例等活动,加深高年级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在新形势下展现大学生党员的风采。

3.4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学生支部生活的规范性、科学性。

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检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否落实全面、有实际效果。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本院系的情况,对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等提出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及相关规定,形成相关制度规定生活会的频率、纪律、计划、总结、设计等。强化组织生活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建立监察机制,组织部门和党总支通过参加支部会或查阅材料等形式检查组织生活会的工作实效,对于个别支部组织生活会出现问题,及时检查纠正,切实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

[1] 陈志峰. 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问题研究[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

[2] 王冰,钱璇. 高校本科生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支委组织生活学生党员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支委+”党建管理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