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评估工具研究进展1)

2014-08-15 00:50王丽娜周郁秋
护理研究 2014年33期
关键词:空巢工具量表

苏 红,王丽娜,周郁秋

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1];至2011年,城市及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所占比例分别为49.7%,38.3%,预计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比例将达到90%[2]。作为老年特殊群体,空巢老人既要经历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3]。双向转型期间由于缺乏成年子女的陪伴,情感慰藉、可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缺失,空巢老人普遍存在老年空巢综合征,主要以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及抑郁症为表现[4]。可见,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维护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述了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旨在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估及评价体系。

1 空巢老人概念

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由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为老年空巢家庭,空巢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5]。空巢家庭表现形式呈多样化特征,根据家庭成员构成不同,空巢家庭分为单人空巢家庭及夫妇空巢家庭[6];根据子女与老年人是否居住于同一城市,空巢家庭分为绝对空巢家(子女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居住)及相对空巢家庭(子女与父母在同一个城市居住,但不共同生活)[7]。

2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

有关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评估工具,国内外学者多以老年人为测试群体进行研究。本研究参照国内学者于淼等[8]的研究构架,将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分为国内、国外两部分进行阐述。

2.1 国外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

2.1.1 智力测验类量表

2.1.1.1 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 由 Mattis于1976年编制,主要用于痴呆的筛查[9]。DRS包括注意力、识记与保持、概念形成、结构及回忆5项因子,总分144分,分值越低,痴呆越严重。因题量优势,DRS可获得被试全面的监测信息,用以识别痴呆及判定痴呆严重程度;同时,题目均由难到易排序,困难题目的正确回答可以省略简单题目的作答,从而相对节省测试时间。DRS在美国相关被试群体的运用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0]。由于DRS题量较大,评定需要较长时间,并且评估工具尚需付费购买。因此,限制了其在中国的应用。

2.1.1.2 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 由美国Folstein[11]于1975年编制,用于老年痴呆的初步筛选。MMSE共30道题目,分别对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等智能活动进行测定。标准分值24分,≤24分即可诊断为痴呆;其中18分~23分为轻度痴呆,16分~17分为中度痴呆,≤15分为重度痴呆。该量表操作简单,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好,用于老年人认知功能评估的效力已经得到公认[12,13]。但该量表的评定受被试者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并且仅适用于语言运动功能正常者[14]。同时,该量表对于认知功能的全面测评尚不充分,在实际运用中通常需要与其他量表结合使用。智力测验类量表通过认知功能的测定以实现老年人群痴呆的筛查。由于此类量表主要针对认知活动,尤其是智能水平的相关症状展开评估,忽略了个体其他心理活动的描述与评价,如情感、性格特征等。因此,不能完全估计被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智力测验类量表尚缺乏对痴呆类型的鉴别能力。因此,仍需结合临床诊断具体分析。

2.1.2 单一心理问题反应类评估工具

2.1.2.1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 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Radloff[15]于1977年编制,此量表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抑郁症状测量工具之一,用于筛查普通人群的抑郁症状。CES-D共20题,包含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与活动迟滞及人际关系4个维度。总分范围0分~60分,分值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CES-D不仅适用于成年及青少年群体,亦可适用于老年人群。由于该量表为国外引进量表,因社会文化背景、地域及种族的不同,不同学者对此量表的理解尚存在差异,量表的因素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16,17]。因此,CES-D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应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及验证。

2.1.2.2 老年抑郁量表(GDS) 由 Brink等[18]于1982年编制,用于老年抑郁症病人的筛查。GDS共30个条目,总分范围0分~30分,得分越高,抑郁越严重。由于GDS能够敏感检查老年抑郁症病人特有的躯体症状,同时,“是”与“否”的封闭式回答较其他分级评价量表更容易理解及操作。因此,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并得到广泛应用。但GDS多维度量表及单一维度量表在既往研究中均有出现[19,20],对于GDS的结构效度尚无一致的研究结果。

2.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 由Zung[21]于1971年编制,是较早引入国内用于情绪评定的量表。SAS包括20个项目,标准总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50分~62分为轻度焦虑,>62分为严重焦虑症状。SAS操作简单,能较好反映被试者焦虑感受及严重程度,可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由于SAS得分界值及等级划分的确定均以正常人群数据分布为依据[22]。因此,自评结果用以判断被试者精神障碍以及直接解释临床严重程度尚不严谨,在使用此量表时需结合被试者的实际情况。

2.1.2.4 自尊量表(SES) 由 Rosenberg[23]于1965年编制,用于测量个人整体自我价值感或自我接受感。量表共10个题目,总分40分,分数越高,自尊水平越高。SES为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自尊测量工具。与同类量表相比,SES简单易用,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经过量表反复使用后,Rosenberg再次提出此量表对个体一般性评价仅是单维层面,并不能反映其复杂的整体心理功能,该观点也在其他研究中得到了证实[24]。同时,SES亦存在文化差异相关的问题。中文版自尊量表提出原量表题目8的内容表达与中国文化背景有所不同[25]。因此,该量表在国内的使用需结合本国文化特征进一步调整及修改。采用单一心理问题反应类评估工具主要用于评价单一或多个症状群出现的频率及强度,评定心理障碍的程度。然而,此量表多是各种异常心理活动的描述,内容异质性较强,仅能判断症状的有无以及严重程度,很难区分躯体健康引发的心理问题及变化趋势;同时,对于以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为内容的心理健康评价指标,此类量表尚无法测量。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仍需结合状况或状态类心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

2.1.3 基本状况类评估工具

2.1.3.1 康奈尔医学量表(CMI) 该量表由 Wolff等编制,对躯体及精神状况同时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完整评估个体的身心状态[26]。CMI共195道题目,18项因子,按英文字母排序,A—L评价躯体状况,M—R评价精神状况。总分0分~30分,各项因子分越低,身心健康水平越高。由于该量表题量偏大,并且以精神症状的鉴别评价为重点,忽视了心理幸福感指标的衡量。因此,对于正常人群或心理问题较轻的个体不适用。

2.1.3.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由 Derogatis[27]于1973年编制,是目前同类心理健康量表中应用最广泛的量表,该量表由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等10项因子90个条目构成,得分越高,精神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此量表信息量较大,症状反映丰富,能够准确评估被试者的自觉症状。由于SCL-90主要适用人群为具备精神症状的病人,或曾经历重大应激事件的正常个体[28],对于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测量尚不完全适合。此外,Holi等[29]发现,SCL-90因素结构因测试群体的不同而发生相应改变。因此,此量表的结构效度仍需在不同群体的测试中得到确定。

2.1.3.3 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测查量表 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评定,国外主要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此量表由 Diener等[30]于1985年编制,共5个条目,总分5分~35分,分数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SWLS简单易用,作为测量生活满意度的有效及可靠工具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该量表的编制基于单位假设模型,模型构面多描述个体对生活的一般感觉,与特殊生活满意度无关。因此,筛查结果相对粗糙[31]。针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多数研究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N)。该量表由Kozma等[32]于1980年编制,用于评定老年人群主观幸福感。MUNSN共24个条目,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及负性体验4个维度,总分0分~48分,>24分者正性情感占优势,总分≤24分者负性情感占优势。由于MUNSN的编制基于情感平衡量表(ABS)及生活满意度指数(LSZ-Z)量表的比较研究,整合两量表条目后,MUNSN出现题目与指导语不相配的情况;同时,整合后的构面造成“情感”及“体验”相关条目难以区分[33],这些情况使施测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偏离真实值。

2.2 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 回顾既往研究,国内学者多采用外译修订版本量表对老年人群心理健康进行测评。近年来,国内老年心理专家研制出一些适合我国国情并针对无精神障碍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工具。通过文献检索,主要包括以下4类。

2.2.1 老年心理健康量表 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由中国心理研究所吴振云等[34]于1995年编制,2008年已完成第3版的修订工作。该科研团队以心理现象涵盖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为理论基础,结合既往老年心理学的深入研究编制了适用于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将老年人心理健康定义为5个方面:认知功能正常(认知效能维度)、情绪积极稳定(情绪体验维度)、自我评价恰当(自我认识维度)、人际交往和谐(人际交往维度)、适应能力良好(适应能力维度)。相关研究已证实该问卷具备较好的信效度[35]。由于此量表测试群体源于城市地区,尽管已制订出老年人心理健康常模,但样本受教育程度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高,不能代表我国包含农村在内的全部老年群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此量表的适用范围。因此,继续完成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农村版)将是未来亟待开展的工作。

2.2.2 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 由于淼[36]在参考国内外已有心理健康问卷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心理、行为特点,以社会学理论中的隐退理论、家庭代际交换关系模式等8个理论为依据和指导,编制的一份适用于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自评工具,用于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情况。该工具共包含20道题目,5个维度,即适应、认知、人际、性格及情绪,分数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该自评工具Cronbach’sα系数为0.835 3,经主成分因素分析,5因素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4.436%,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同时,此工具对老年人心理问题进行了等级划分,有利于指导其他学者进行深入的定量、定性研究。由于此工具测试样本量较小,若建立常模需进行大规模、多样本调查;同时,样本的区域抽样(仅上海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2.2.3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 此调查问卷及评价标准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流行病学组于1994年制订,主要用于发达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37]。问卷包括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日常生活功能、居住条件等11项内容。该标准综合了主客观两方面内容,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做出准确综合的评价。同时,社会学研究者多参照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进行相关量表的编制。可见,此测量工具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及校标效度。

2.2.4 老年应对问卷 由卢杭生等[38]通过修订Folkmen应对问卷发展而来。作者以特质论为理论依托,对该问卷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应对问卷包括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2项因子,共44个条目,其中PC又分为“面对”“淡化”和“探索”3个亚因子;NC分为“幻想”和“逃避”2个亚因子。同时,修订后的应对问卷对原问卷的指导语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经研究实践检验,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老年人群应对方式的评测,以间接反映其心理健康程度。

3 小结

目前,老年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多为国外引进量表,其中,SCL-90应用最为广泛。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结构亦有显著独特性。因此,国外量表尚不能完全套用;同时SCL-90条目繁多,测量耗时长,用于高龄老年人的自评过于复杂或困难。因此,我国急切需要编制一套适应中国国情,具有整体代表性,适合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EB/OL].[2013-05-23].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 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407.

[3] 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3-67.

[4] 丁海霞.空巢危机悄然来临[J].现代养生,2005(3):25-26.

[5] 薛丽杰.老龄化社会下的老年护理教育探索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23-124.

[6] 赵黑.关注空巢:老年医学专家支招[J].家庭医药,2004,2(1):4-7.

[7] 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高学历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42-744.

[8] 于淼,刘晓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30-32.

[9] Chan AS,Choi MK,Salmon DP.The effects of age education,and gender on the martis dementia rating scale performance of elderly Chinese and American individuals[J].Journal of Geront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2001,56(6B):356-363.

[10] 李东风,冯强,刘翠萍.几种常用痴呆量表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6):450-451.

[11] Folstein MF.“Mini-Mental State”a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 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1975,12(3):189-198.

[12] Ha TN,Sandra A,Black LA,etal.Predictors of decline in MMSE scores among older Mexican Americans[J].Journal of Gerontology:Medical Sciences,2002,57(3):181-185.

[13] Hirokatsu N,Chika K,Tohru S,etal.Clinical analysis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by MMSE and SPECT[J].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6,72(4):142-147.

[14] Bak TH,Mioshi E.A cognitive bedside assessment beyond the MMSE:The addenbrooke’s cognitive examination[J].Practical Neurology,2007,7(4):245-249.

[15] Radloff LS.The CES-D scale:A 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 for researc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77,1:385-401.

[16] Lee SW,Stewart SW,Byrne BM,etal.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90(2):175-184.

[17] 张宝山,李娟.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在老年人群中的因素结构[J].心理科学,2012,35(4):993-997.

[18] Brink TL,Yesavage JA,Lum O,etal.Screening tests for geriatric depression[J].Clinical Gerontologist,1982,1(1):37-43.

[19] Adams KB.Depressive symptoms,depletion,or developmental change with drawal,apathy,and lack of vigor in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J].The Gerontologist,2001,41(6):768-777.

[20] Chiu HFK,Lee HCB,Wing YK,etal.Reliability,valid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in a Hong Kong context:A preliminary report[J].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1994,35(5):477-480.

[21] Zung W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1):371-379.

[22] 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23] Rosenberg M.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1.

[24] Rosenberg FR,Rosenberg M.Self-esteem and delinquency[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78,7:279-291.

[25] 田录梅.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J].心理学探新,2006,26(2):88-91.

[26] 李淑然.康奈尔医学指数: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23.

[27] Derogatis LR.The Hopkins Symptom Checklist(HSCL):A measurement of primary symptom dimensionals[M]//Pichot P ed.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Morden problem in pharmacopsychiatry[M].Karger Switzerland,Basle,1973:1.

[28] 高旭,毛志雄,周忠革.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在心理健康评定中的误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0):684-686.

[29] Holi MM,Sammallahti PR,Aalberg VA.A finnish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SCL-90[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1998,97(1):42-46.

[30] Diener E,Emmons R,Larsen R,et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49(1):71-75.

[3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71.

[32] Kozma A,Stones MJ.The measurement of happiness:Development of the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J].Journal of Gerontology,1980,35(6):906-912.

[33] 刘仁刚,龚耀先.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107-101.

[34] 吴振云,许淑莲,李娟.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1-3.

[35] 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高学历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42-744.

[36] 于淼.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及自主策略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8:1.

[37] 于普林,杨超元,何慧德.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草案)[J].中华老年医学会,1996,14(5):320.

[38] 卢杭生,姜乾金,祝一虹.中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93-95.

猜你喜欢
空巢工具量表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准备工具:步骤:
空巢生日不孤独
“巧用”工具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