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棕背鼠平的防治方法研究

2014-08-15 00:44张力华刘广智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鼠类鼠害香油

张力华,刘广智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围场 068466)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县西北部,海拔高度1018~1940m,总经营面积9.51万hm2,森林覆盖率72.7%,有林地面积6.8万hm2,其中,人工林5.2万hm2,次生林1.6万hm2,人工林以落叶松为主,其次是云杉和樟子松,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林场。

林场在2012年冬季至2013年春季发生了以棕背鼠平为主的林鼠危害,幼林损失惨重。现将该鼠的生活习性、危害规律和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以供交流和借鉴。

1 棕背鼠平的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

1.1 形态特征

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Sundevall),别名山耗子、山鼠,体形粗胖,体长80~130mm,尾短而纤细,约为体长的1/3。体毛长而有光泽,四肢短小,后脚长一般小于20mm,耳较大,匿隐于毛中。

背部毛为红棕色,毛基灰黑色,毛梢红棕色,夹杂少量的全黑色毛,身体两侧及腹毛灰白色。尾毛短,上面灰黑色,下面灰褐色。

棕背鼠平的头骨较粗短,眶间中央有下凹的纵沟,直到额骨的后端,仍显下馅,脑颅较长,听泡不大,颧骨略粗大。

牙齿比较强大,上颌第一臼齿有5个关闭的三角形,第二臼齿也有5个,第三臼齿有4个,另外在上颌第三臼齿内侧有3个突角。

1.2 生活习性

棕背鼠平属于林栖种类,主要栖息于针阔混交林中,为该类林型的优势种。在塞罕坝林区,该鼠喜欢在山地等地势较高、土壤干燥处做窝,而到较湿处取食绿色食物。在迹地更新地块,棕背鼠平数量也很多。棕背鼠平全年数量季节波动为单峰型,每年的8月份为数量高峰期。棕背鼠平昼夜均可活动,夏季围绕倒木或树桩疾走,爬上爬下,一般在倒木、灌木丛下、草丛中、枯枝落叶层下掘洞做窝,在空朽的树洞中、树皮缝、枝杈等处也可做窝。每年的5~9月繁殖,每窝产仔4~6只。每年春末夏初生出幼仔,除了大约17~20d的妊娠期外,两窝幼仔几乎没有时间间隔。这主要是因为需要在较温暖的6~8月份将幼仔产出,并能尽快长大,多数能存活。每年的5~6月份为繁殖盛期,8月以后繁殖速度下降。8月份大量幼鼠参加到种群中,至使种群数量出现高峰期。棕背鼠平有年际间的数量波动,数量高峰年为3~4a一次,但为不规则的年季变动。

1.3 危害规律

棕背鼠平在早春或秋冬季时啃咬幼树的树皮,有时可爬上树尖进行咬枝梢。也取食松树种子,影响森林更新。晚春至夏季草本植物生长后,开始取食绿色植物;8~9月份则吃树皮、榛子等,这时是为了越冬贮备能量。冬季不冬眠,因其有较厚的被子毛和脂肪,且有雪被的保温作用,所以能在雪下活动自如。棕背鼠平喜欢取食草本植物,对樟子松、落叶松、杨树等乔木树皮也较喜欢。每年的9月中下旬与翌年早春时节,林区的气候寒冷,绿色植物迅速枯黄,棕背鼠平便开始危害林业,啃咬幼树的树皮,取食时可以环状剥皮,咬食幼苗主梢,危害期可长达半年。

2 林场发生危害情况

塞罕坝以前年度鼠害发生不明显,此次属于突发和爆发,主要是在雪下啃食幼树主干表皮、枝叶,严重的整株主干和枝叶全部啃食,被害部位呈环剥状。危害树种以2005年以来造林、树高在0.3~1.2m的云杉和樟子松幼树为主;落叶松和天然桦树及灌木次之,2m以上的云杉、林龄在30a左右的落叶松也有啃食危害状。经调查统计,全场共计发生鼠害1733.3hm2,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

3 综合防治方法

面对灾情塞罕坝机械林场高度重视,全场森防人员顶风冒雪,克服诸多困难,采取了以投放溴敌隆鼠药为主,人工物理机械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共防治面积1733.3hm2。其中投放0.05%溴敌隆饵药4.3t,防治面积1200hm2;鼠不育剂0.1t,防治面积66.7hm2;人工机械布设捕鼠夹、诱捕笼5000个,控制面积133.3hm2;人工物理布设诱捕井25000个,控制面积200hm2;布设招鹰架150个,控制面积133.3hm2。在防控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3.1 药剂防治

采用溴敌隆毒饵防治,此药饵为15~20g袋小包装。采取拆袋拌香油和整袋拌香油2种方式防治。不拆袋整袋投放是靠鼠类嗅味而去,破袋取食。这种做法的益处一是可减少环境污染和对有益生物的伤害;二是可防止溶雪降水对药剂的降解破坏,影响药效;三是可延长药剂持效期(该药剂有效期为2a),2a内害鼠取食均有效,充分利用药剂不浪费。

3.1.1 拆袋拌香油投放法

将小袋拆开倒入盆或桶中加香油均匀搅拌,药剂和香油按重量比10:0.1的比例,将拌好的药剂放入器皿(用空矿泉水瓶等剪掉上口,装药后口向下倾斜15度角放置)或自制的毒饵保护器中,每个器皿(保护器)放药50~60g,每公顷地均匀放置75处。

3.1.2 不拆袋整袋拌香油

将拌好的药剂整袋装入毒饵保护器中,每个保护器4袋,每公顷放75个保护器。或将整袋药直接塞进鼠洞或压在土块下、缝隙里,每公顷用药3000~4500g。

3.2 物理防治

3.2.1 投放灭鼠夹、诱捕笼

捕鼠夹、笼布设方法:每5m×20m放置1只鼠夹(笼),采用熟肉或拌香油的诱饵(经调查小块饼干为鼠类喜食诱饵)。

3.2.2 布设诱捕井

用废弃的大饮料瓶子,沿瓶口向下5cm横向剪掉,在瓶内放入鼠类喜食的诱饵,垂直埋于地下,瓶口略超地面1cm以内,每公顷75~90个,11m×12m网格状布设,害鼠进井后由于桶壁光滑,困井死亡。

3.3 无公害药剂防治

采用鼠不育饵剂进行防治。该药饵是用植物性鼠不育药剂配制而成,可作用于雌雄两性害鼠的生殖器,强烈破坏害鼠的生殖力,达到降低出生率或永久不育的目的,从而降低种群密度,避免或减少危害。在害鼠繁殖期前使用,该药饵环保无污染,不伤害天敌,目前是我国防控鼠害的主要方向,但见效慢一些,通过连续使用可将鼠害密度控制下去。

使用方法:在4月初至4月中旬,林地积雪溶化,鼠类进入繁殖期前及时投药。投掷前将袋口撕开,按每10m×8m距离投1袋(每袋15g左右),每公顷用药2.5~3.5kg为宜。药剂投放有效期2个月,药剂抗生育时效6个月,即当年 4~10月。

3.4 天敌防治

在空旷的幼林地内适宜布设招鹰架,该架便于鼠类天敌老鹰等落脚栖息、观察捕猎。具体布设方法:架设杆高4~5m,横臂长1m的“T”字形木架,按每公顷1个布设于易发生鼠害的空旷的幼林地内。

4 做好防治的后期管理

采取和地方政府及村组联系、挂警示牌、发明白纸、广播宣传等措施告知林区周边村民因鼠药持效期长,常年不要在林区内采集任何做为人、畜(禽)食物、药材的林副产品;不要在林区内放牧,散撒牲畜。

对投药地块的药效随时监测调查,及时补药和清理器械,对死鼠登记后集中处理(留影像资料),并对投药地块进行安全防范、加强监管。

[1]杨春文一,马建章,金志民,等.棕背[鼠平]巢区及对林木鼠害防治意义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

[2]赵恒刚.河北北部森林鼠害的发生及防治的初步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4.

猜你喜欢
鼠类鼠害香油
草原鼠害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桃山香油 传承百年味道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摩擦法鉴定香油
玉树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森林鼠害防治技术探析
香油和醋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