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yogenes conjunctus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2014-08-15 00:44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鞘翅前胸背板

田 杰

(承德市农牧局土肥站,河北 承德 067000)

Pityogenes conjunctus(Reitter,1887)异 名Pityogenes baicalicus(Eggers,1926),隶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星坑小蠹属,暂无中文名称。在河北承德常与六齿小蠹、十二齿小蠹混合发生,对移栽的油松危害较重,致死率可达30%~80%。

1 寄主与分布

寄主:中欧山松(Pinus mugo),欧洲五针松(Pinus cembra),在河北承德危害油松。

分布:中国(河北、辽宁)、欧洲、日本、蒙古。

2 形态特征

体长约2.5mm,体壁红棕色至黑色,足及触角浅棕色。头部、前胸背板、腹板以及鞘翅具稀疏直立的黄色刚毛,额、前胸背板及腹板毛被较密,鞘翅斜面凹沟边缘刚毛粗大延长。

头部缩于前胸之内,背面观不可见。复眼椭圆形,眼前缘中部无缺刻。触角锤状部正圆形,共3节,鞭节4节,第一节球状膨大。雌雄虫额面平,均无突起与凹陷,表面粗糙,具细微刻点。前胸背板长是宽的1.2倍,瘤区和刻点区边界在前胸背板中间近后缘1/3处,瘤区中瘤突基部宽,呈三角状突起,从背板前缘向后瘤突逐渐变小;刻点区中部有一纵向隆脊,光滑无刻点,隆脊两侧刻点圆、小、清晰。鞘翅长约为前胸背板长的1.48倍,鞘翅基缘横直,在小盾片处略向下凹;小盾片明显,呈三角形;鞘翅刻点沟不凹陷,刻点间表面近光滑;雄虫鞘翅斜面凹沟约占鞘翅长的1/3,直达翅端部,凹沟外侧各有3个齿突,第一齿微小,末端尖锐;第二齿粗大延长,末端呈钩状向内弯曲;第三齿基部宽大,大于第一齿;第二齿靠近第一齿。雌虫鞘翅斜面缓,略凹陷,无明显凹沟,外缘各具3对微小齿突。

3 生物学特性

在河北承德1a 2代,以成虫越冬。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出蛰、交尾、产卵,6月上旬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至8月上旬新一代成虫扩散危害;8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成虫羽化,10月上旬在树皮下越冬。成虫具3次扬飞高峰期,即5月中旬、7月中旬及9月上旬。

此虫主要寄生于松树薄皮部分的韧皮部,对直径10cm以下的油松主干和侧枝危害较重。危害隐蔽性较强,新移栽的油松对其有较强的诱集作用,树木被寄生后短期内虫口密度剧增,危害严重。同时,此种常与六齿小蠹、十二齿小蠹等混合发生,加速树木死亡,被害树木死亡率达30%~80%。

由于此虫属于蛀干害虫,在树皮内危害树木的韧皮部,树木一旦被寄生就很难除治,防治的关键是在树木被寄生前搞好预防,特别是移栽的油松预防此虫危害是保活的关键技术措施,生产中可用绿色威雷微胶囊剂30倍液进行全株喷洒,成虫活动期(从4月底到10月)每隔40~45d喷1次,可确保移栽油松不受此虫危害,确保成活。

*“Pityogenes conjunctus”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志良博士鉴定,仅此致谢致谢。

猜你喜欢
鞘翅前胸背板
仿生轻质高强韧夹芯结构设计及其韧性性能分析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 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看透事物的另一面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猕猴桃小熊
会叩头的虫
光伏含氟背板隐忧
层压过程对背板粘接涂层的影响
播放器背板注塑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