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祁县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的探讨

2014-08-15 00:44王兆祁
山西林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祁县环境保护文明

王兆祁

(祁县昌源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山西 祁县 030600)

祁县地处晋中盆地,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为了加快推进祁县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笔者对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座谈、总结分析,初步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 祁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祁县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的方针,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该县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酥梨之乡”、“山西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并成功申报了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1.1 项目管理逐步规范

坚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制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或生态功能区定位不达标的,一律不予通过。严格新建项目准入执行标准,对规模小、效益低、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项目坚决否决。以强有力的执法监管规范企业环境行为,严肃查处环境违法事件。

1.2 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近年来,祁县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1996年标准)连续达到99%以上,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GB3095-1996)。2013年该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II级以上天数完成364天,其中I级天数达到58天;2013年,该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继续稳定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二级标准,达标率为100%。

1.3 生态绿化屏障效果显现

2009年祁县在全省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以生态强县、产业富民为目标,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干果经济林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等项林业工程,生态绿化屏障的效果初步显现。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荒山造林2 467hm2,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5 200hm2;全县林地面积发展到2.3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7.10%。县城绿地面积达到了417.24万m2,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61.11万m2,城市绿地率达到34.60%,人均公园绿地达到了9.21m2,省级园林县城创建通过初步验收。2013年县财政投资1 000万元,深入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有效改善,连续4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

2 存在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祁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国家整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来说,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少数部门和乡镇特别是昌源河两岸的部分村镇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完全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发展指标考核、轻环境保护指标考核,重视项目投资、轻环保投入现象;过多强调客观因素,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工作措施不具体,等等。河道治理久治不愈,采挖河沙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打击下仍然猖獗,沿河道的村庄为了方便仍存在往河道倾道垃圾的现象。二是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最基本条件。目前,祁县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中,城区污水管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环境监管力度仍然需要加强。有法不依和违法不究问题依然存在,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不够,造成“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正常现象。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监测预警手段相对薄弱,应对突发性重特大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尚显不足。

3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培育生态文明理念

通过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九沟景区、乔家文化园等生态旅游实体,提升生态文明程度,引导全社会转变生产生活观念,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法律法规和行动渗透到政府决策。对河道挖沙等屡抓屡犯的要从严从重处罚,需要多部门联动执法的,明确牵头主体,打几次大的生态整治战役,努力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公共文化理念。深化生态建设内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坚持从小抓起,在中小学生中发布“生态文明我先行,争做文明祁县人”的倡议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之中。深入开展以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绿色商场、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大力提倡清洁生产、文明生活、绿色消费的生态价值观。完善生态文化建设硬件,设立宣传牌,设置垃圾分类箱、草地指示牌、节水节电指示牌等标志性设施。积极实施人文环境工程,把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彰显祁县人文景观和生态旅游特色。

3.2 积极组织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

培育农村林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加快发展特色林产业及林下种养业,推进林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大监管力度,在发展畜禽养殖业时,兽医卫生设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必须做到与养殖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工使用。同时,要求养殖场采取干清粪饲养方式,建设完善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系统和废弃物储存设施。探索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管理队伍建设。

3.3 加强工业污染源头治理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发挥好环境评价审批对于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和“控制阀”作用,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确保新建项目必须进入与产业定位相符合的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

3.4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健全覆盖全县的污染源在线监控手段和污染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同时,要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编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应急响应平台,进一步重视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环境管理网络,充实环境保护人员编制。加大环境保护、水务、农委和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联合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毁坏林木林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3.5 完善制度,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

加强领导,完善考核。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垃圾集中收集率、林木覆盖率、绿地率、地表水质量等评价指标的考核,把生态建设考评工作落实到农村,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领导和组织保障。生态建设,基础在基层,建议设立乡镇环境保护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配备必要的监测、监察和应急处理设备,强化参与,长效管理。要修订祁县生态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监督,进一步完善乡(镇)、村一级生态建设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已有生态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1]刘德峥.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0-62.

[2]刘长明.发展的革命[J].济南大学学报,2002.12:5-14.

[3]孟春,张浩等.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猜你喜欢
祁县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山西祁县贾令村狐神庙及其舞台题记考述
漫说文明
图片新闻
晋中祁县种植黄芪 开辟农民致富新路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