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

2014-08-15 00:44高林芝
山西林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高林芝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 临汾 041000)

1 自然保护区概述

1.1 自然保护区定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1.2 自然保护区分类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不管保护区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2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属于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和生物物种保护区,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属于科研保护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

保护区于199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脉南段,位于蒲县、隰县境内,总面积20 617.30hm2,3个功能区的面积分别是:核心区 8 185.06hm2,缓冲区 5216.18hm2,实验区7 216.06hm2。最高峰五鹿山海拔1 946.30m,最低处下庄水库海拔1 135m,相对高差811.30m。森林覆盖率68%。保护区地处吕梁山南端山腹地带,山高谷深,水气流通缓慢,空气湿度大,在动植物区系组成特征上表现为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点,具有复杂性、多样性、过渡性和特殊性,因而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地区之一。

保护区管理局驻地为山西蒲县蒲城镇前古坡村。局内部机构设有资源保护室、科研技术室、行政办公室、财务室、派出所5个部门,下设古坡、山底、马武、上庄、大店、瓦罐庙6个保护站,副处级编制。

保护区有野生植物种类96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16种,分别为草麻黄、胡桃、胡桃楸、木通马兜铃、黄芪、蒙古黄芪、野大豆、刺五加、水曲柳、中国沙棘、甘草、五味子、东北茶藨子、小斑叶兰、二叶舌唇兰、大花杓兰。野生动物有25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分别为黑鹳、金雕、金钱豹、褐马鸡、林麝、原麝。主要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西省省鸟褐马鸡和中国特有的树种白皮松林分。

3 保护区面临的问题

3.1 技术力量薄弱

保护区管理局现有职工40人,人员由上庄林场、克城林场职工组成,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7人;全日制本科学历5人,函授本科学历5人,全日制大专学历10人,函授大专学历5人。高级职称人数少,中级职称出现断层,且学历水平偏低,造成科研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了保护区的发展。

3.2 基础设施后期维护不到位

通过实施保护区一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建成综合业务用房及马武、上庄、瓦罐庙、山底4个保护站。另有大店保护站为原林场工队用房,设施经过7年雨水及严寒,造成部分房屋漏水、供暖设施损坏,由于无后续维修资金来源,导致不能及时完成维修保养,对一线职工工作、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3.3 宣传效果不显著

近年来保护区通过当地电视台、印制宣传册、宣传手袋、设置宣传警示碑牌等方式,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功能有所了解,保护意识有了提高,但未达到预期效果。

3.4 合作交流范围小

为了提高褐马鸡的保护地位和保护区的知名度,加快褐马鸡的保护进程,2008年五鹿山保护区加入了山西庞泉沟、山西芦芽山、河北小五台山、北京百花山、陕西延安黄龙山等9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中国褐马鸡姊妹保护区协作组,通过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逐步形成了以褐马鸡为标志的共同体。针对金钱豹和白皮松群落相关物种的研究,尚未与相关组织进行交流合作。

3.5 法律依据薄弱

目前,仅有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结合五鹿山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管理办法,并以此来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发展对策

4.1 优化人员配置结构,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一是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录取高水平专业人员。二是增加职工紧迫感,激励其提高专业知识及职称水平。三是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给职工传授先进理念和技能,提高整体水平。四是结合大专院校让学生到保护区进行实习、课题研究的机会,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培养自己的“土专家”。

4.2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积极申请国家投资项目,保证后期维修费用,杜绝因维护不到位造成的荒废。

4.3 宣传教育伦理化

4.3.1 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是人类处理自身与周围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等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儒、道、佛三教的主要思想内容之一。

4.3.2 道德规范决定行为

保护野生动物要从尊重野生动物开始。古人早就有“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的遗训。

4.3.3 宣传材料制作

观察、记录和宣传野生动物们生儿育女的艰辛过程、社会组织的严密结构、出类拔萃的独特品行、人类难以企及的超凡能力。从动物的角度观察世界,从植物的角度感受世界。

4.4 加强合作交流

一是在重点保护动物金钱豹及重点保护植物白皮松方面,加强与共同物种保护区以及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活跃交往,借鉴经验,分享成果,探索共同保护措施,提高知识更新速度和保护水平。二是争取国际国内项目援助,促进与国际国内组织之间的合作,逐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共同发展。

4.5 法制化和制度化

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条例,与当地政府共同制定管理办法,推进实施“一区一法”工作,出台《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编制“管理制度汇编”,实现“用制度管人”。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穿越沙漠去看“你”——参观绍马里野生动物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